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什麼意思,出自哪首詩

時間 2022-02-22 13:20:07

1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

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為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

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為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為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眾親仁」才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2樓:觀月芽美

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選自《中庸》,講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意思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注意「切」在這裡讀第一聲)

選自東漢王充《論衡·量知篇》,意思是:人的學問、知識、能力,就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要經過反覆切磋琢磨一樣,須經反覆磨練、研討才能形成。分兩層,先說骨(角)、象牙、玉、石這些材料要經過切磋琢磨,才能加工成寶器,再說人的知識、才能也跟「骨象玉石」一樣,要經過反覆磨練才能形成。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選自《荀子·勸學篇》,是說,無論治學、辦事,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廢。也分兩層意思,每層都有兩個分句。先說,好的馬一下也不能跳出十步遠,差的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它的成功在於不放棄。

然後說如果半途而廢,即使是一塊朽木,你也刻不動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棄,哪怕是金屬、石頭,都能雕刻成功。

註釋供參考。

博:廣博,廣泛。審:詳細,周密。慎:謹慎,慎重。

明:明白,清楚;明確。篤:堅定。

猶:如同,好像。騏驥: 駿馬,好馬。駑馬:劣馬。

鍥:刻。舍:放棄。鏤:雕刻。

3樓:水火_永愛

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講的是儒家增進學業,修養人格的功夫。

古代的解釋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

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現代的解釋

急事, 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 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4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篤行」一詞,是在「四書」的《中庸》中首先提到的。是說孔子在回答魯哀公司問政時,講了許多治理國家的道理,其中提到了「篤行」的問題。它的前後文是這樣寫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意思是做事要廣泛的學習,仔細的**,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別,最後要切實的去實行。

5樓:李煒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

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6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實行

7樓:接納自我大本營

還以為是孫中山寫的呢,估婁瓜聞

8樓:匿名使用者

22222252522225559667618589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什麼意思

9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出處:《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翻譯:

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

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

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

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10樓:桃子甜美人生

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出處:《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翻譯:

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

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

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

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博學之,審問之,鄭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是: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出處:《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翻譯: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

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

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

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擴充套件資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

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

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

「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出自論語哪一章

逗比逗無悔 出處 中庸 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譯文 要廣博地學習,要...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什麼意思

爆笑小屋子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典出何處有何含義 紫微聖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出自 小戴禮記 小宋禮記 釋義 博學之,學習要廣泛。審問之,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的 之 是什麼意思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典出何處有何含義 禮記 中庸 十九章有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 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 還意味著博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