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經濟大蕭條起因,二戰後,英國經濟衰敗的原因?

時間 2025-02-12 18:00:09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就是經濟危機,為什麼經濟危機呢,當然是大家口袋裡沒有錢,而生產出來的商品又太多,於是成為惡性迴圈,企業越來越沒利潤,於是大家手裡的工資越來越少,最後索性被炒了魷魚,再然後,就是社會動盪不安。

而為什麼生產出來的太多?就是因為當時剛蒙受到電力等的新能源的優點,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生產效率極度膨脹;而為什麼大家又沒錢?和這個也有關係,越來越多的工作不需要人工,而且企業家為了追求更高利潤不願意加工資,所以一方面是熱火朝天的生產,一方面是工人不斷下崗,在崗的也沒有加工資。

這是乙個原因:電力等新能源新技術帶來生產能力的極度膨脹與工資的不漲反降,另乙個原因就是城市化,大批農民沒了土地被趕到城市,當時的土地政策為了鼓勵投資,為了獲取更高的地租,所以土地擁有者希望賣給企業,或者賣給房地產的,而不願意給農民承包種地。所以象中國這樣的國家短期不會出現類似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土地大部分還是用於農業,被城市化的比例不高,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口的自給自足,不至於引發大的社會動盪。

美國可不一樣,因為美國的土地可用於耕種的其實很少,而且美國農民不象中國農民這樣的吃苦耐勞,可以開梯田可以開荒山,大家都被城市化的美好號召叫進城裡。

還有乙個原因,就是當時的社保幾乎沒有,這屬於**原因。

在目前中國的大城市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沒有變成全面性的現象,在新的經濟模式沒有成熟前,舊的不要輕易丟棄,目前中國也處在經濟轉軌期,從勞動力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所以慢慢地變化是對的,要軟著陸,乙個時期內多種經濟形式並存,而不要大家一窩蜂做乙個模式。前蘇聯的經濟改革也是這種**,農村經濟基本上破產了,可城市經濟又沒有多麼成熟。

對於經濟危機的解決,羅斯福新政就做了兩點:干涉經濟、開發社保。也可以說是比較接近問題的根源了,這個新政沒有走回頭路,沒有再次讓大家回去種地,是一種冒險,而且冒險成功了。

當然他的成功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二戰。

2樓:匿名使用者

濟危機的解決,羅斯福新政就做了兩點:干涉經濟、開發社保。也可以說是比較接近問題的根源了,這個新政沒有走回頭路,沒有再次讓大家回去種地美國經濟史》699-702頁。

二戰後,英國經濟衰敗的原因?

3樓:綠耳

英國在十九世紀末期就被德國和美國快速趕超。龐大的海外殖民尾大不掉,成了負擔。一次世界大戰更是泥潭。所謂二戰後的衰落,只不過是這一過程的加速罷了。

1. 二戰結束後,英國沿襲二戰時的計劃體系。官僚系統過於龐大,資源集中於**,工會勢力強大,所以經濟失去活性。

2. 經濟的快速衰落,讓英國國內政治也極不穩定。在戴卓爾夫人之前,首相頻繁**,導致政策缺乏連續性。

3. 戴卓爾夫人的私有化改革雖然啟用了經濟,但公共服務部門如醫療和教育體系更趨於集中,消耗大量的資源。

4. 英國金融業發達,金融巨頭的話語權也很大。為了保護金融業利益,英鎊不斷走高,導致國內製造業轉移。

5. 二戰後,英國參與了數次衝突,比如馬島海戰和伊拉克戰爭。這帶來經濟上的包袱。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比如:

1. 德國人在工作場所的紀律和效率高於英國人。

2. 英國人多購房,德國人多租房。英國勞動力的靈活性低。

4樓:匿名使用者

1.二戰極大程度上消耗了英國的元氣並且成為負債國2. 英國在戰後實力大大下降 眾多殖民地紛紛獨立 使英國失去了其維持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原材料) 3.

英國在戰後國際影響力大為下降 相比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英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很弱 ,衰落很正常 (這從英法聯合入侵埃及而因美蘇干涉而退出最終承認埃及獨立就可以看出)

5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原來號稱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造成衰敗年代世界掀起獨立風潮,共和联邦旗下的各國紛紛獨立有許多國家甚至退出共和联邦。不但是英國,法國也是一樣(法國第五共和國就是在海外省紛紛鬧獨立的情況下誕生的),還有西班牙、葡萄牙。你看50年代的地圖,在拉丁美洲,非洲有好些國家的名稱下都寫著(法屬)、(英屬)、(葡屬)、(西屬)等,你再看現在的世界地圖,這種寫法好多都沒了,都獨立了,日不落帝國也就不存在了。

二戰前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

6樓:網友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近現代的中國,無論是北洋**的「**時期」,還是國民**時期的「**十年」,中國的經濟建設雖是略有長進,但經濟基本面滿目「硬傷」,金融風暴頻發,惡性通脹失控。金融史學家洪葭管先生曾總結在近代歷史上,舊中國金融風暴就有十次之多。1866年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因世界棉業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潮、1883年因倒賬嚴重爆發的金融風潮、1897年因高息攬存釀成的貼票風潮、1910年橡皮**風潮、1911年因清朝滅亡政局變更票號集中倒閉、1916年中交停兌風潮、1921年信交風潮、1934-1935年**風潮、1947年**風潮和1948-1949年的法幣、金圓券崩潰危機。

洪葭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中國近代金融風潮談金融危機[n].上海金融報,2008年7月21日。

而發生在解放前國統區的惡性通脹是20世紀出現過的兩次最為著名的惡性通脹【另一次則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這兩次通貨膨脹都被作為惡性通貨膨脹的典型例子載入史冊。1923年德國的紙幣馬克流通量達到496×10^18的天文數字,**指數由1922年1月的100上公升到1923年11月的10^13。賀水金:

論國民黨**惡性通貨膨脹的特徵與成因[m].上海經濟研究1999(06).67-71.,1949年解放前國統區金圓券的發行量摺合法幣高達2,038,374,000,000億元,上海的物價總指數由1937年6月的100上公升為36,366×10^11。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中國東部地區工業重地和金融中心步步淪陷;抗戰勝利之後,國共內戰一打又是四年,「**時期」和「**十年」苦心經營的經濟成果統統化作炮灰,新中國是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國家。

7樓:nice春楓秋雨

不好,從1840年起中國就開始積貧積弱,飽受外國殖民掠奪和晚晴侵壓;一戰後,又經歷了一系列革命和內戰,繼續受到三座大山的剝削;1931年日本就開始佔領東北,直到二戰爆發。除了一戰期間出現短暫的春天(外國殖民忙於作戰,國內五四運動打擊外貨提倡國貨,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國內政治較為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但一戰後殖民者捲土重來,導致中國經濟再次遭受重創,直到新中國成立。所以根本沒有多少餘地口中國發展經濟。

為什麼說世界通過二戰才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

8樓:乾萊資訊諮詢

二戰之後,大量的軍工生產能力迅速轉化為民用生產能力,而這既要歸功於技術進步帶來的家電革命,也要歸功於**公共支出規模的擴大。

與此同時,美國推出了《退伍軍人權利法》,退伍軍人不僅能夠享受到包括失業保險、優惠貸款等福利,也能夠享受到參加高等教育及職業培訓的補貼。大批退伍軍人脫下軍裝,進入學校,這從長期來看提高了美國的勞動力素質。

二戰之後,美國人民士氣高昂,無論是企業還是家庭,租敏對未來都充滿了信心,這也是避免了戰後蕭條的乙個重要原因。

如果二戰前全球沒有發生經濟大蕭條,二戰還會發生嗎?

9樓:王小珺科普小屋

全球經濟蕭條是引發二戰的原因之一,多個國家經濟衰弱。德國恢復國力和日本一起挑起法西斯戰爭。但沒有全球經濟蕭條這個因素,二戰也會爆發, 不過可能時間會晚一點。

德國一直都想征服歐洲甚至亞洲的國家領土,看他不留餘力的打蘇聯就知道了。二戰的發生只是個時間上的問題,希特拉早就有了戰爭計劃,日本同樣也想擴張自力的領土。

01、全球經濟蕭條給德國和日本發起大戰帶來了一定的優勢

全球經濟危機讓很多個國家的經濟大幅度倒退,在歐洲的英、法、波蘭等國家經濟損失特別嚴重。這個就給德國帶來了大戰前期的優勢,在歐洲戰場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抗衡德國。也正是這場經濟危機,德國才提前發起法西斯戰爭。

日本緊隨其後,在二戰美國沒有參戰時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跟德國和日本對抗。

02、一戰留下的矛盾還一直存在,德國不滿戰敗簽訂的條約,二戰無法避免

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德國損失了13%的領土面積,賠償金億。這個條約讓德國元氣大傷,賠償款更是到了2010年才還清,德國就是不甘於一戰的結果。才一直預謀發起戰爭。

03、日本在一戰獲得了巨大利益,聯手德國引發二戰是想吞併亞洲地區

日本在全球經濟危機本身沒有損失太大,加上有一戰獲得的收益。日本在二戰時期國力是非常強大的,不然德國也不會跟日本聯手。拋開經濟危機這個因素,日本同樣是會對亞洲國家下手。

全球經濟危機只是把二戰時間給提前了。德國的不甘失敗和日本的野心是二戰的主要原因。

10樓:牧馬人

如果二戰前全球沒有發生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二戰肯定就會推遲一些時間發生的,就是因為國際上發生了經濟大蕭條,才要把全球的經濟重新洗牌,只有發動戰爭。

11樓:寧寧天下

會的,因為二戰爆發是法國等國家,他們早已蓄謀已久的事情,並不會因為經濟的原因而取消。

12樓:南柯貓

該來還是會來的,到了這個地步,不是一件事可以改變的,二戰就像是乙個易燃的**桶,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為導火索。

二戰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二戰後德國的態度承擔了什麼責任

海中魔神 二戰後 德國以首都柏林為標誌 被分割為兩部分 由於戰後世界格局變為美蘇兩極對抗 德國 是世界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鬥爭的重要體現 為了抑制蘇聯 西部的聯邦德國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全力支援 經濟恢復迅速 而東部的民主德國因為照搬蘇聯的經濟模式 經濟發展緩慢 直到1900年 東德併入西德結束了德...

二戰後德國為什麼發展那麼快,為什麼二戰後德國發展那麼快

一 經濟發展的原因 1 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 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2 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

二戰後中蘇關係,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綦慕度代柔 二戰後,蘇聯為了和美國爭霸,積極拉攏中國,與中國建立同盟條約,借了中國好幾億發展經濟.但後來從爭毛島衝突開始,關係開始惡化,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 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是一種互相援助的關係。一方面,蘇聯的遠東外交戰略如果沒有中國的配合與犧牲便實現不了,以致最終難逃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