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式創新為何能成功

時間 2021-08-11 16:31:21

1樓:幻世萌

文/ 孫建恆,華夏基石業務副總裁兼企業戰略與併購中心總經理,騰股創投創始合夥人,原華為電信戰略負責人

(沒有創新,要在高科技行業中生存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領域,沒有喘息的機會,哪怕只落後一點點,就意味著逐漸死亡。——任正非)

戰略是以未來為主導,與環境相聯絡,以現實為基礎,對企業發展的策劃、規劃,它研究的是企業的明天。創新是一個過程,企業的發展過程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從根本上講,不斷創新發展戰略是實現企業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的保證,企業的管理者在重視技術、營銷、管理、融資等方面創新的同時,應更加重視企業發展中的創新戰略。

華為是一家創新型的企業嗎?某通訊製造商的高管曾經總結:過去20多年全球通訊行業的最大事件是華為的意外崛起,華為以**和技術的破壞性創新徹底顛覆了通訊產業的傳統格局,從而讓世界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價優質的資訊服務。

然而,「創新」一詞在華為的「管理詞典」中卻不多見,在任正非的上百次講話、文章和華為的檔案中,「創新」是被提到的次數是比較少的。尤其在近兩年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大行其道、風靡整個中國產業界的氛圍下,任正非卻大談以烏龜精神追趕龍飛船,要求上上下下「拒絕機會主義」,沿著華為既定的道路,並且不被路旁的鮮花所幹擾,堅定信心地朝前走??

那麼,這一切背後到底反映著什麼樣的企業哲學觀,以及在哲學觀基礎上的創新戰略和創新實踐,華為又有哪些值得企業管理者借鑑的創新理念?

一、華為的創新曆程

大家都很想知道華為是怎麼創新的?希望能結合創新談變革。很多企業特別熱衷各種創新模式的研究,如引進吸收式創新、漸進式自主創新、突破式自主創新等。

可是,在華為「自主式創新」是一種「反動」的提法,任正非從來都是講「開放式創新」,而且特別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

華為的創新模式,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階段,以與全球最後一個超級競爭對手愛立信的業績對比為分界點。第一個階段為2023年之前,作為行業追趕者的創新模式;第二階段是最近5年,作為行業領先者,進入「無人區」之後的創新模式。

第一階段:學習、追趕及差異化創新

這一階段華為的學習標杆和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華為曾形象地比喻道:「愛立信就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標燈,燈關了,華為就不知道該去哪兒了」

1、學習與追趕階段:為了追趕業界最佳,華為在各細分領域都確定了自己的學習標杆和主要對手,努力學習,不斷超越不同階段的對手,目標就是進入細分領域的全球前三名,不只是做「大」,而且要做「強」。從早期簡單的「價效比」競爭,逐漸實現關鍵部件和技術的替代,努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如:在光傳輸領域通過關鍵部件的技術突破與晶片化,實現光傳輸產品超越競爭對手的水平。

第二階段: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式創新

與世界領先的競爭對手平起平坐,特別是進入「無人區」之後,這時候華為更加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式創新。在這一點上,很多學者和企業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領先三步是烈士」,定義清楚創新的邊界,掌握商業發展趨勢和開發節奏,華為強調技術只需領先半步。任正非是個技術情節很重的人。2023年他作為軍隊的「科技標兵」代表,參加了全國科技大會,並對馬可尼、貝爾實驗室的多項諾貝爾發明充滿了敬意。

但當他看到通訊行業很多優秀的公司,曾經都是華為的標杆與對手,一個個地倒下,充分體會到一個商業機構的創新,必須「保證公司的商業成功」。而在進入「無人區」後,以客戶為中心恰恰又是保證商業成功的基礎。任正非強調,特別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即使資金充裕,華為也要聚焦主航道。

開放式創新就是要吸取「宇宙」精華,包括向競爭對手學習。華為還在學習藍綠軍團的線下店佈局和如何保持高盈利能力,學習三星的關鍵器件研發和**鏈運作,學習蘋果的商業模式和生態鏈構建等。

二、華為的創新實踐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地持續發展,其中必有一種根本性的因素在發揮作用。在華為,這種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創新,華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創新的巨大成功。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

「創新的成功不取決於它的新穎度、科學內涵和靈巧性,而取決於它在市場上的成功」。華為以其在市場上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其自主創新戰略的成功。

1、技術創新

華為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成功,得益於兩大架構式的顛覆性產品創新,一個叫分散式基站,一個叫singleran,。這一顛覆性產品的設計原理,是指在一個機櫃內實現2g、3g、4g三種無線通訊制式的融合功能,理論上可以為客戶節約50%的建設成本,也很環保。singleran解決方案採用統一平臺架構和軟體可定義的設計模式,提供了動態網路容量靈活調整和擴充套件的能力,實現了gsm/umts/lte等不同制式網路間協同和集中排程,有效提升網路資源效率,為使用者提供了無處不在的寬頻業務體驗。

華為的競爭對手們也企圖對此進行模仿創新,但至今未有實質性突破,因為這種多制式的技術融合,背後有著複雜無比的數**算,並非簡單的積木拼裝。

正是這樣一個革命性、顛覆性的產品,過去幾年給華為帶來了歐洲和全球市場的重大斬獲。一位國企的董事長見任正非時說了一句話,「老任,你們靠低價戰術怎麼在全世界獲得這麼大的成功?」任正非脫口而出,你錯了,我們不是靠低價,是靠**。

在歐洲市場,**最高的是愛立信,華為的產品平均價低於愛立信5%。但高於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5%-8%。

2、以客戶為中心的微創新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運營商都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寬頻提速,而光進銅退是寬頻提速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光與銅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光進與銅退並不能簡單替換。

統計資料顯示,通常運營商超過30%的光纖由於標識混亂、無法辨識造成資源沉澱無法使用,只能重新投資鋪設,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除了資源沉澱外,運營商還面臨著光纖網路業務開通和管理的難題,比如,運維部門接到訂單,派出施工人員到遠端進行施工,但到現場才發現光纖已經分配完了;對於局端是否需要擴容,運營商也只能採取定期巡查的模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華為在幫助海外運營商實施ftth網路部署的過程中注意到這一問題,於是2023年立項研發,2023年釋出了iodn解決方案樣機,實現了對無源光網路的視覺化管理。對於運營商來說,實施簡單、**可接受是華為iodn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3、組織創新:華為鐵三角組織創新

「鐵三角」是華為探索出的創新管理模式,是由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和交付專家組成的面向客戶的作戰單元,分別負責前期與客戶溝通、中期產品設計和後期交付。「鐵三角」的精髓是為了目標,打破功能壁壘,形成以專案為中心的團隊運作模式,這是華為在探索管理組織創新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華為在管理上實行高度的**集權,組織和運作機制是總部權威的強大發動機在「推」。而現在,華為在一線團隊鑄造了一個個的「鐵三角」,並對其分配權力,逐步形成「拉」的機制,準確地說,是「推」、「拉」結合、以「拉」為主的機制。當每個「鐵三角」拉動的時候,看到哪一根繩子不受力,就將它剪去,連在這根繩子上的部門及人員,一併剪去,組織效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管理模式的變革、權力的重新分配促使華為組織結構、運作機制和流程發生徹底轉變,每根鏈條都能快速靈活地運轉,重點的互動節點都能夠得到控制。

三、華為的創新七原則

原則一:鼓勵創新,反對盲目創新

在上世紀末、本業紀初的摩托羅拉走向技術崇拜,無視客戶需求,盲目投資50億美金搞所謂「高大上」的「銥星計劃」,災難從此降臨。由於重大的技術投資失敗,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加速了摩托羅拉的崩潰。摩托羅拉已經成了一個「被忘卻的偉大的符號」。

華為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力量進行創新,但華為反對盲目的創新,反對為創新而創新,華為推動的是有價值的創新。20年前,任正非就講,你們要做工程師商人。ibm在流程方面所建立的一套流程,驗證和固化了這一導向。

幾年前,徐直軍很自信地說,過去管3千人研發隊伍,都覺得要失控了,現在7萬多人我們管的好好的,再給7萬人,照樣可以管的很好。什麼原因?基於端到端這樣一個研發流程,使得整個研發建立在理性決策的基礎上,建立在市場需求——顯性的客戶需求與隱性的客戶需求之上。

失誤率降低了很多,成本浪費大大減少,組織對個人的依賴也降低了。

原則二: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做產品,以技術創新為中心做未來架構性的平臺。

原則三: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以犧牲自己來完成。it泡沫破滅的浪潮使世界損失了20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100%的公司並不是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而是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

許多領導世界潮流的技術,雖然是萬米賽跑的領跑者,卻不一定是贏家,反而為「清洗鹽鹼地」和推廣新技術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業沒有先進技術也不行。

華為的觀點是,在產品技術創新上,華為要保持技術領先,但只能是領先競爭對手半步,領先三步就會成為「先烈」,明確將技術導向戰略轉為客戶需求導向戰略。??通過對客戶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方案,以這些解決方案引導開發出低成本、高增值的產品。盲目地在技術上引導創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為「先烈」的。

原則四:開放合作,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蜂群有一種從量變引起質變的本能。要想從單隻蜜蜂的機體過渡到叢集機體,只要增加蜜蜂的數量,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繼而互相之間構成了一個網路,網路的節點與網路本身構成了新個體,這個個體擁有了強大的力量。蜂巢是一種知易行難的組織形式,難點往往就在於如何構建網路的節點。

任正非曾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從側面解釋了華為式的「蜂巢思維」。在他看來,蜂群網路的節點可以簡化為一個「咖啡杯」,即鼓勵華為員工跟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喝咖啡,交流最前沿的創新想法,並儘可能快速開展合作。

「在這個『咖啡杯』裡,以你們為核心,團結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學家,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學家做出了跟你們同樣的貢獻,那麼就要給他們同樣的待遇。」任正非對員工們說,他甚至提出可以試試「人才眾籌」,就是對特優秀人才可以「快進、快出」,不扣住人家一生。

「不求他們歸我們所有,不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和學術自由,不佔有他們的**、專利??只求跟他們合作。」任正非將相容幷蓄更進一步,他說,「咖啡杯裡」不僅要有有學問的科學家,還要有一些「歪瓜裂棗」瞎搗亂;也期望「黑天鵝」飛到這「咖啡杯」中來。

原則五: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任正非說「新開發量高於30%不叫創新,叫浪費!」,即研發人員研發一個產品時要儘量減少自己的發明創造,應該著眼於以往產品的技術成果,以及對外部資源進行合作、交換或購買。

華為一直堅持的是「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10%作為研發收入」這一原則。更高的原則是:不能拿「看似富裕」的研發資金去做離市場需求太遠的事情,華為並不醉心於對最好、最新技術的追求,而是立足為客戶提供最有價效比的產品。

這方面華為吃過虧,華為最初對「創新的根本內涵」理解也是模糊的,以至於華為早期在追求「純粹技術創新」文化引導下,開發的交換機和傳輸裝置遭到了運營商的大量退貨和維修要求,因為這些產品過度強調了自主創新,而忽視了通訊行業客戶的一個基本需求趨勢:對已成熟技術的繼承,是提高產品穩定性和降低成本的關鍵。

原則六:創新要寬容失敗,給創新以空間

創新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絕大部分的創新都會失敗。對每一個創新者來說,最大考驗是有沒有承受失敗的勇氣。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寬容失敗,為創新嘗試者提供最大的支援和保障。

原則七: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才能進入世界競爭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智慧財產權戰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智慧財產權戰略往往被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所忽視。

具體來看,華為的智慧財產權戰略可歸為三點:1、智慧財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能力,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10%用於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智慧財產權能力。2、實施標準專利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準,積累基本專利。

3、遵守和運用國際智慧財產權規則,依照國際慣例處理智慧財產權事務,以交叉許可、商業合作等多種途徑解決智慧財產權問題。

正如任正非所說:誕生偉大公司的基礎是保護智慧財產權。我們要依靠一個社會大環境來保護智慧財產權。

依靠法律保護創新才會是低成本。隨著我們越來越前沿,公司對外開放、對內開源的政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體系。過去二三十年,人類社會走向了網路化;未來二三十年是資訊化,這個時間段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誕生偉大公司的基礎就是保護智慧財產權,否則就沒有機會,機會就是別人的了。

結語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在極速變化世界中生存,就要不斷創新。創新雖然有風險,但不創新才是最大的風險。華為正是擁抱創新,才成為中國企業的成功典範。

要消除創新決策阻力的影響,企業家一定要有創新意識:1、從組織到流程、商業模式、產品、技術等方面的全方位創新。2、以客戶為中心開放式創新。

3、適度創新,反對盲目創新。最後保持強烈的創新慾望和創新決策的動力,才能保證創新戰略的順利完成。

朱元璋最早是白手起家,朱元璋為何能成功?

25歲那年,他加入了郭子興的紅領巾軍。經過長時間的觀察,郭子興將朱元璋視為心腹。在演戲之前,他必須和他商量所有重要的事情,而且非常值得信賴。而郭子興膝下收養了死去的好友馬公的女兒,對他十分疼愛。他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女兒。見朱元璋如此厲害,便將養女嫁給了他。至此,朱元璋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此時,他也改了名...

C羅為何能成為足壇頂級巨星

霸道總裁 c羅在足球場上能夠一如既往的霸氣,完全得益於他那驚人的身體素質,已經34歲,卻依然擁有傲人的身體肌肉線條,完全不亞於年輕球員,說他是二十多歲也無可厚非。如今的c羅已經成為了足壇中的頂級球星,獲得了眾多肯定,和梅西一起成為了當代足壇的奇蹟,他和梅西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曾在十年裡,他們包攬金球...

張郃後期為何能成為無敵的存在,張郃後期為何能成為無敵的存在呢?

因為他在不斷地成長,並且比他的厲害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所以他成了無敵的存在。因為早期的名將都去世了。三國後期隨著名將去世,剩下的將領都很平庸,張郃因此成為無敵的存在。因為當初能打過他的武將都死光了,然而三國後期的武將都不是他的敵手,所以他就成無敵的存在了 因為人才凋零。在知名將領紛紛隕落後,三國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