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油畫裡的日落
穀物和絹帛作為硬通貨的原因一個是因為當時的「五銖錢」比較稀少,造成了糧食**大幅度下降,於是出現了以物換物的現象;另一個原因是穀物和絹帛很難造假。
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繼續實行」五銖錢「,但是沒有多久他就廢除了,讓百姓使用穀物和絹帛作為硬通貨。同時以糧食作為貨幣,可以很簡單的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在三國時絹是一種很大面額的貨幣,相當於現在的百元大鈔。而且它是一種可以花的貨幣,當時很多官人任職路上都是以絹帛作為盤纏。在當時也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貨幣。
雖然在三國,穀物和絹帛是十分流行的「貨幣」,與「小錢」「五銖錢」比起來,省去了製作的麻煩,但是它們也有很多的缺點。
比如為了讓自己的穀物重一點,他們會給穀物上倒水。而且同樣的絹帛也可以如此。還有一個更嚴重的缺點是他們攜帶十分不方便。
在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承認了穀物和絹帛的貨幣地位,但是從法律上嚴格來說,他們並不屬於貨幣。但是當時它們的流通受歡迎自然他們的道理。而且我們本身就應該根據國家形式轉換貨幣的使用方式。
2樓:這名字好記哦
以糧食作為流通貨幣非常好理解,因為它能直接解決人的吃飯問題。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為招募賢才,均是以糧食作為俸祿,由此出現了糧食計量單位「石」。漢代,**以「石」表示職級的大小領取俸祿。
而以「絹」則並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古代百姓多穿麻。「絹」其實可以理解為當時的大額貨幣,我們以魏明帝時期一次「買官事件」為例,當時護軍將軍蔣濟負責提拔武官,因而成為眾多武官的賄賂物件。
3樓:夜影行
以糧食作為流通貨幣非常好理解,因為它能夠最直接地解決人的吃飯問題。
4樓:草莓居居
當時的穀物可以稱為是士兵的糧食,絹帛是士兵的衣服,征戰需要,必然成為通貨。
5樓:不一樣的趣味文化
因為當時的政權比較的多,朝廷也都比較混亂。錢幣並不能讓人們放心使用。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兩樣東西重要啊,物物交易好交易
7樓:clx詩意
因為穀物是糧食,每個人都要吃的,絹帛是一種比較值錢的材料,可能用來交換物品。
8樓:sillyfox敲可愛
因為在當時穀物和絹帛就是好東西呀,不是到處都有的東西的,所以人們比較看中這些。
9樓:愛八卦的小盆友
因為穀物和絹帛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資,穀物可以溫飽,絹帛則是非常珍貴的因為製作不易。
10樓:小貓不吃醋
一方面因為穀物是一個很有實用價值的薄棉,也是一個很有實用價值的物品,所以能夠成為通貨
初一上冊歷史複習資料(人教版)
11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三一文庫
三一文庫(
www.31doc.com)/初中一年級〔人教版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一章中華文明的起源(1-12)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
3.4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併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
p4—5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14、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15、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16、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p2317、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20、「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
歷史上所有的國家
12樓:旋風的我
朝代列表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和東漢、蜀魏吳三國、西晉和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國最高的統治政體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當一個家族推翻統治家族即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023年 - 前2023年
2. 商朝 前2023年 - 前2023年
3. 周朝 前2023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2023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2023年
2. 南宋 2023年 - 2023年
3. 遼 916年 - 2023年
4. 西夏 2023年 - 2023年
5. 金朝 2023年 - 2023年
14. 元朝 2023年 - 2023年
15. 明朝 2023年 - 2023年
16. 清朝 2023年 - 2023年
帝王列表
秦 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漢 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平陵(劉詢)
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莊)、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三國 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兩晉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嶽)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南北朝初寧陵、
隋 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唐朝 詳細瞭解》
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五代十國
後梁 北宋、遼
南宋、金、西夏
元 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明 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 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曆)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三國時宛城是荊州的嗎,三國宛城在三國時期的哪個州
三國時的宛城是荊州南陽郡的治府所在,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白河 古稱淯水 以北 三國時期的荊州在 荊州,古稱 江陵 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
三國時青州包括哪幾郡,求助 三國時青州郡縣
1,東萊郡 治黃縣 今山東省黃縣東南 領11縣 黃縣,盧鄉,掖縣,曲成,牟平,東牟,昌陽,觀陽,長廣,不其,贛縣 2,北海國 治平壽縣 今山東省濰坊市西南 領9縣 平壽,劇縣,營陵,朱虛,都昌,下密,膠東,即墨,挺縣 3,城陽郡 治東武縣 今山東省諸城東北 領12縣 東武,淳于,安丘,夷安,壯武,昌...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在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
武珈藍許 前者是 後者是正史,這是最大的區別。主要的區別有三點 一是體例不同。三國志 是史書,是對三國曆史的較為客觀的敘述。而 三國演義 則是歷史 是對三國曆史的人為演繹,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虛構的內容 二是成書時間不同。三國志 成書於西晉初年,距離三國很近,因而可以保證這部史書的真實性。而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