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1-09-07 00:24:56

1樓: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轉與自轉的軌道所在的平面有夾角導致地球在轉動的時候是斜著轉動的。(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轉軌道近似一個正圓的橢圓形,而太陽大概處於其中一個焦點附近。

地球的自傳相對太陽始終保持某一個角度,所以在地球公轉的不同時間段,地球上某個點和太陽照射的角度的遠近不同導致所受熱量及時長不同引起氣溫和晝夜時長變更。

一年四季也就因此產生了。同樣的道理由於赤道附近總是處於太陽光線的直射狀態下所以熱帶地區只有夏季。還有地球兩極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出現極晝和極夜的現象。

擴充套件資料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迴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迴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

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

北迴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迴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擴大。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2樓:迪迪的小迷妹兒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

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四季的劃分方法:

1、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執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2、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3樓:時空聖使

1:地球公轉與自轉的軌道所在的平面有夾角;

2:地球的公轉軌道近似一個橢圓形,而太陽大概處於其中一個焦點附近.

所以:在地球公轉的不同時間斷離太陽的遠近不同.而且由於夾角的存在導致在不同的時間短地球南北所受太陽照射的強烈和太陽光線的角度也不同(太陽光線照射角度小的熱量就小.

這樣不同的時間段就會有不同的氣候了.一年四季也就互相更替了.同樣的道理由於赤道附近總是處於太陽光線的直射狀態下所以熱帶地區只有夏季.

還有地球兩極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出現極晝和極夜的現象.

4樓:匿名使用者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轉。

地球環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地球公轉。因為同地球一起環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故被稱為「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是一年。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4、五帶(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的劃分。

5樓:來自衡山姿色天然的垂枝梅

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兩個因素造成四季

6樓:七平八穩

太陽的公轉,直射點的移動。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麼?

7樓:化堯軍訪曼

我們先來分析地球的運動,地球有兩種基本的運動,一種叫自轉——地球自身的旋轉,另一種叫公轉——繞著太陽的旋轉。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兩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快。與兩極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為每秒30公里,繞太陽一週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學上稱之為迴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

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遠日點。

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這就說明,四季的變化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無關。

那麼四季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公轉有關,但是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我們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氣溫高低與太陽光是直射還是斜射該平面有關。那麼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當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時,他投射在該平面的光斑將是一個正圓,而斜射時,光斑將是一個橢圓,而且越斜橢圓越大,也就是說,斜射時同樣多的光線照在了更大的面積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光束斜射時光斑區的光線稀一些,直射時光斑區的光線濃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氣溫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氣溫要低一些。

我們知道氣溫是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將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厲害的地方將是冬季,這兩者之間的則是春季或秋季。

那麼四季的交替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與地球的傾斜有關了,正是由於地球是傾斜著繞太陽旋轉的,才使得太陽光的直射以赤道為中心,以南北迴歸線為界限南北掃動,每年一次,迴圈不斷,從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順序交替的現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迴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

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迴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個地理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2、四季的區分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3、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迴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迴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迴歸線以南則在增大。

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擴大。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由於南北迴歸線之間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較複雜,所佔篇幅較多,我們沒有充分地說明,讀者自行總結出規律來也是不難做到的。在分析的時候,最好能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例如,在北半球,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以後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後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後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迴歸運動。

每個階段晝夜長短、太陽高度、太陽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時太陽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位於天頂以北,冬至時則在天頂以南),等等,都有較大的變化。

代溝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東方名家教育頻道 本課程中家庭教育專家陸士楨從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塑造健全樂觀性格,提供了許多策略,方法切實有效,針對性強,易於操作。 欽琪玄雪冰 代溝的產生,因為年齡或時代的較大差異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截然不同,同一件事情,你一個想法,他一個想法,最終無非是選擇你的或者他的思路做,而另外...

長勺之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是春秋初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之間進行的一場車陣會戰,也是中國歷史上後發制人 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戰爭的起因在於魯國插手了齊國君位爭奪戰,招致後來繼位的齊桓公怨恨。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在鞏固了君位之後,自恃實力強大,不顧管仲的諫阻,決定興師伐魯,以報復魯國一年以前支援公子糾復國的...

痛風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痛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一種疾病,其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嘌呤是細胞中dna的組成成分,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其中80 為內源性,20 為外源性。這些尿酸每日約60 進行代謝,其中1 3是經腸道分解代謝,2 3是經腎臟排洩,從而維持體內尿酸水平的穩定。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