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表的變遷,地表的變化

時間 2021-10-18 16:40:58

1樓:

地質學家都承認,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各大山脈的歐亞大陸山系, 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都是在過去六千五百萬年間達到最高點的一種力量所造成。這山系的各山脈,都是地殼強烈隆起的產物。地殼隆起時把一個古代深海海溝裡極厚的沉積岩層推出海面。

地質學家稱這個海溝為“古地中海”。

什麼原始力量能產生這種龐大的隆起呢?地質學家現在大都認為。力量來自大陸漂移。這是多年前先由德國地質學家韋格納提出的概念。

約一億八千萬年前,整個歐亞大陸邊緣南臨古地中海海溝。古代南方的超級大陸“風瓦納古陸”裂開之後,幾個板塊狀部分開始移動。印度次大陸從非洲南部**出來之後,在隨後一億年間向北撞去。

古地中海海溝受到南面的印度和北面的亞洲大陸兩面擠壓,好像一把大鉗子把它越鉗越緊。

無情的鉗力繼續增強,擠壓力也隨這增大。壓皺了的沉積岩被迫從海底上升,填平以前的海道。

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大碰撞,在七千萬至六千五百萬年前那段時間內發生。儘管印度板塊撞力極大,即為歐亞大陸板塊所阻,印度板塊於是向下楔入,以更大的力量陷入古地中海海溝。

在其後三千萬年間,古地中海因為海底被陷入的印度板塊推起,淺水部分逐漸見底。最後,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成為**高原。高原南部邊緣的**陸緣山脈,成為該地區的第一條主降落在越來越陡峭的南山坡。

各大河流因上游水力增加,尚著舊斷裂線和褶皺結構沖蝕地面,與流下高原的溪流匯合一起,奠定了今天河流水系的雛形。

在南面,古代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挾帶來的岩石碎片,迅速填塞阿拉伯海及孟加拉灣的古老河口灣。這三大河流每天挾帶三百多萬噸雜物入海,大規模的沖蝕和淤積,一直到今天都未停止。

約三千萬年前,地殼活動漸趨高潮,造山運動的速度大為加快,喜馬拉雅山脈也開始急升。以前的海道完全封閉。隨著印度板塊繼續陷入古地中海海溝,板塊頂部幾層舊岩石削落仰跌,層層重疊,在平地上向南伸出很遠。

岩石這種波浪式“逆掩斷層”稱為“推復體”。

推復體在印度陸塊上逐個往外推,向南移了六十英里遠。每個新推復體有比前一個更古老的岩石。最後,這些推復體都褶皺起來,像手風琴上的腔褶一樣,把以前的古地中海海溝填塞了二百五十英里。

整個這段期間,河流的“下切侵蝕”幾乎與山脈上升速度相同。從上升中的喜馬拉雅山脈侵蝕出來的大量風化物質,被挾帶到平原,再由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沖流入大海。這些沉積物的重量造成窪地,又能容納更多沉積物。

在某些地點,恆河平原下面的沉積物,目前厚達二萬五千英尺。

早期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可能是一萬二千英尺,和今天的阿爾卑斯山差不多。喜馬拉雅山脈什麼時候才成為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大約僅在過去的六十萬年期間,這個期間裡,冰種部更多更厚。

喜馬拉雅山脈在一次突發急升中,到達“壯年期”。地殼下面岩漿形成的幼年結晶岩石,被逼沿著最北面推復體核心及其外圍上升,成為今天所見那些花崗岩大山峰。在某些山峰,例如珠穆朗瑪峰,古地中海海底含有化石的沉積物, 騎在新結晶岩石背上,被推上了峰頂。

2樓:夢水若靜

喜馬拉雅山的地層和化石記載了它的海陸變遷史。2023年,我國科學家考察登山隊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採集的岩石標本中,發現了三葉蟲、筆石、菊石、魚龍等1000多種生物化石。通過對已發現的化石和地層構造的全面分析,地質學家認為:

距今4000萬年前,這裡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殼不斷下沉,沉積了厚達三萬多米的海相地層,以及各地質時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約2000多萬年前,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喜馬拉雅運動,使古海區抬升為陸地。到距今約300萬年的時候,喜馬拉雅地區已經抬升變成了海拔約1000米左右的熱帶草原。

其後,地殼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終於形成了。

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的產物。據測量,七千萬年來,南亞次大陸向北漂移了約5000——7000千米,平均每年6——12釐米。至今,印度板塊仍以每年5釐米的速度北移,喜馬拉雅山每年以0.

33——1.27釐米的速度上升。不過,精確的測量表明,現在隆升速度最快的地方不在珠穆朗瑪峰,而在巴基斯坦北部。

換言之,若干萬年後,珠穆朗瑪峰可能不再雄踞世界第一高峰的寶座。

3樓:匿名使用者

喜馬拉雅山區地帶,在很久以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質學上稱為喜馬拉雅地槽。距今約3000萬年左右的始新世末期,地槽底部爆發了一場劇烈的、著名的喜馬拉雅地殼運動,使得久遠淪沉在大海之中的喜馬拉雅升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逐步上升,成為“地球的第三極”。

據觀察測算,喜馬拉雅山至今還以每年15—50毫米的速度仍在升高。由於喜馬拉雅山脫海成陸很晚,因此,又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

4樓:匿名使用者

板塊漂移理論

板塊的運動及邊界

板塊在軟流層之上運動,由地幔對流柱產生驅動力而運動。

板塊之間有三種相對運動方式:聚合、張裂與保守(錯動)三種方式,所以板塊之邊界可分為張裂型板塊邊界和聚合型板塊邊界和錯動型板塊邊界三種型別。聚合型板塊邊界是板塊相互擠壓的地區,在地貌上表現為海溝、火山島弧、褶皺山脈等。

張裂型板塊邊界是板塊相互拉張的地區,在地貌上表現為裂谷、中洋脊等。錯動型板塊邊界(保守性板塊邊界)是兩個板塊互相摩擦的地區,轉換斷層發育,其運動方式類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斷層,面積無改變而稱之為保守性。

地表的變化 50

5樓:聊無及至

地表地表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單元,並且由此分化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

陸地是地表未被海洋淹沒的部分,雖然面積僅佔全球面積的29%,但它卻是人類的棲息之地及主要的活動場所。人類自起源以來,就以陸地為生存依託,在陸地上生息、繁衍、勞動、並且使陸地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陸地是地球上人地關係最密切的人類家園。

浩瀚的海洋,被喻為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作為地球水圈的主體,海洋對於全球地理環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隨著人類生存空間和活動範圍不斷向海洋拓展,海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將日益重要。

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也將越來越多地依靠海洋

6樓:匿名使用者

三 地表的變化

單元目標

1.瞭解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有詳細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

2.嘗試繪製山地地形圖,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通過完成水滴和水流對地表的影響、溫度和水對岩石的影響以及岩石磨圓作用等實驗,經歷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測量,採集資料,並作簡單記錄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到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實驗和研討過程中,鍛鍊縝密的思維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嘗試辯證地、綜合地分析問題,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3.能從多樣的地表形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學習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形成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到實驗研究的意義。通過學習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9樓:匿名使用者

靠 ,給50分就這麼熱情的給資料啊

都寫完了讓俺們怎麼辦哦

10樓:匿名使用者

zijiquchaba

11樓:貢越納喇易文

地表的變化主要是:(火山、**、泥石流、石蘑菇等)自然力量如板塊移動、火山、**、風化等都能對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響。

自然活動對地表的影響(颳風、下雨、火山、**、溫度的變化等。)這些影響與人類的關係(有利:形成各種地形產生沖積平原;有害:火山**對人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12樓:祿飛馬欣榮

無規律,會因風化,被海水腐蝕,或其他:像被淹沒或人為原因等改變地表,大部分是因**所造成

13樓:千耀化秋柔

地質活動,水流、風的搬運活動,人力的搬運活動。

滄海變桑田,指的是地表發生的變化,引起地表變化的主要原因有

造成地表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地表變化的原因 1 生物作用 由生物形成的生物礁和島,人類的造海填海等活動,可以形成小面積的地表變化。2 作用 形成的海嘯可以引起短暫的地表變化。形成的岩層斷裂 凹陷或隆起可以引起小面積的地表變化。3 火山作用 火山爆發可以形成海嘯 ...

什麼是地表徑流量,地表徑流量表示什麼?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 地下徑流,其餘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這些水的流量或河流的總流量就是地表徑流量。什麼是地表徑流量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

如何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思念,如何含蓄地表達「我想你」?

這些都是很直接的表達方式的,我就是不喜歡錶達自己感情的人,即使很想一個人,也不會直接流露出來的。我會選擇放在心裡面,很想但是一直在抑制住自己。表達思念的方法很多的,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只有表達就好,就是屬於自己最直接的。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含蓄的,當自己想念親人朋友愛人的時候,最多隻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