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太陽,月亮在太空中分別是怎麼運動的

時間 2022-02-01 20:44:10

1樓:暴走少女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

週期27.32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漸與地球離去。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擴充套件資料:

一、月球軌道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384,403千米

軌道偏心率0.0549

近地點距離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493千米

平均公轉週期27.32天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

二、太陽旋轉運動

1、公轉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約2.5×10⁸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

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

2、自轉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週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

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週則需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被稱為「較差自轉」。

三、地球運動

1、自轉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

2023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週期性變化。

2、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2樓:宇宙幽蘭

太陽,地球和月亮分別是:恆星,行星和衛星。它們是這樣運動的: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轉。

地球、太陽、月亮在太空中(宇宙中)分別是怎麼運動的?

3樓:黑狐之尾

地球繞著太陽轉公轉,公轉週期:365.25天.

月亮繞著地球轉.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

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是一年嗎

精確計算:地球每 365.256 天繞太陽執行一圈,每 23.9345 小時自轉一圈。

太陽的運動其實就是太陽系的運動: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螺旋形星系,直徑十萬光年,包括兩千多億顆星。

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離星系中心大約兩萬五千到兩萬八千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每秒220公里,兩億兩千六百萬年在星系轉一圈。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週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

一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

4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詳細的還是問地理老師吧…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軌道為橢圓,太陽在其一個焦點上…月亮也繞地球轉,週期大概為二十七天多…這些上網看一下都會找到…

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都正確,太陽系裡,7大行星圍繞著太陽公轉各星球公轉時間不一,地球繞太陽時間為1年5小時地月系裡(就是地球與月亮),月亮圍繞著地球轉,時間是30天地球自轉時間為23小時56分

(不過地球自轉和公轉都有太陽日和恆星日,太陽日和恆行日都不相同)

月球、地球、太陽、銀河系在宇宙中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6樓:沉默遊輪

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除了自轉以外,它也在宇宙空間運動著。由於我們住在銀河系裡,不能直接觀測它在宇宙空間的運動。但可以從一些河外星系相對於銀河系的運動,來研究銀河系的本身運動。

天文學家已經測出,銀河系除了自轉外,還以211千米/秒的速度朝麒麟座的方向運動著。也就是說,銀河系一邊旋轉一邊飛馳,像一個巨大的飛盤,沿著一條複雜而奇妙的路線在太空運轉著。

7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都是自轉加公轉的旋轉運動,月亮不會自轉,據說他是人造的。

這和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都是一樣的,同一個道理。

8樓:急於證明自己

月亮自轉 繞地球公轉

地球自轉 繞太陽公轉

太陽自轉 屬於銀河系中的眾多體系之一

銀河系 未知

9樓:

就像四個年齡不同大小的人,一個跟著一個,

10樓:咎正詹禮

宇宙(最大)——銀河系——太陽系——地球(行星,太陽系第3顆)——月球(地球的衛星)

太陽地球月亮執行的軌道是怎樣的?

11樓:假面

地球圍繞太陽執行和月球圍繞地球執行的軌道都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圓形。但與太陽本身的運動疊加起來,地球的軌道和月球的軌道就都成為螺旋線了。

太陽與太陽系全體成員一起,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執行。但由於它的執行軌道直徑非常大,在考查三者同時在空間中的運動時,可以把太陽的執行軌跡看做是一條直線。具體的運動方向是向著武仙座中某一點的方向。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了日地距離,再從地球上測得太陽圓面的視角直徑,從簡單的三角關係就可以求出太陽的半徑為69.6萬千米,是地球半徑的109倍。

由此可以算出太陽的體積為地球的130萬倍。

12樓:匿名使用者

儘管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上萬物生長所需光和熱的源泉,但在廣袤的宇宙中,太陽談不上有任何的特殊性。在組成銀河系的2000億顆恆星中,太陽只是一顆中等大小的天體,大體上處於一生中的中年時期

太陽h-alpha射線**

然而,在我們太陽系裡,太陽則是一個有著巨大影響而佔支配地位的天體。太陽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8%,直徑達865000英尺(1400000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0多倍。

需要109個地球才能填滿太陽的橫截面,而它的內部則能容納130萬個以上的地球。我們看到的太陽其實只是它表面的光球層,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屬比較「涼爽」部分。光球層非常活躍,在其表面可以看到許多極富戲劇性的特徵。

在光球層的某些部位,區域性溫度比周圍低,在可見光範圍內這些部位顯得比其它部位黑暗,人們稱之為「黑子」。光球層外面是色球層。太陽能量通過這一層自核心向外傳遞。

在這一層可以見到太陽耀斑。耀斑是太陽黑子形成之前在色球層產生的灼熱氫雲。

太陽的能源來自於其核心部分。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超過地球氣壓的340億倍。核心的氣體密度極高,是水的150倍。

太陽每秒鐘向外輻射約28600億億兆瓦的能量,這麼高的能量是由其核心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在聚變中,四個質子聚合成一個氦原子核。氦原子核的質量比四個質子小0.

7%,失去的質量轉換成了能量,以伽瑪射線的形式被釋放到太陽的表面,並向宇宙空間輻射出去。太陽每秒鐘約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此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被釋放。

能量在對流過程中不斷地發出光和熱,使太陽發光。從太陽核心釋放出的能量需要經過幾百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是日冕。日冕非常龐大,可以向太空綿延數百萬公里。人們可以在這一日冕中看到「日餌」:日餌是色球層上部產生的巨大火焰。人們僅在日全食的時候可以見到日冕。

太陽磁極,黑為正,白為負

除了光和熱,太陽也向宇宙空間輻射一種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陽風。太陽風以每秒450公里的速度在太陽系中馳騁。太陽風異常強大時便形成了太陽風暴,它會對人類的無線電通訊造成影響。

地球和其他一些行星兩極的極光也是太陽風帶來的。太陽的磁場極其強大且極其複雜,其磁層範圍甚至越過了冥王星的軌道。

地球是一個活躍的行星。根據板塊構造說,地殼由幾大板塊構成,這些板塊漂浮在熾熱的地幔上緩慢移動。它的運動方式基本有兩種:

擴張和縮小。擴張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遠離,地下岩漿湧出形成新的地殼;縮小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碰撞,一個板塊鑽到另一板塊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溫中逐漸消融。在板塊交界處常常存在許多巨大的斷層,**頻繁,火山眾多。

地球的外殼非常年輕,它不斷受到大氣、水和生物的侵蝕,並在地質運動中不斷地重建。所以地球表面沒有像月球那樣坑坑窪窪地遍佈隕石坑。這樣的地殼構造在太陽系中是獨一無二的。

「伽利略」木星探測飛船發回的地球與月球的合影。地球上棕色的是南美洲

地球有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層。在這個大氣層中氮氣佔78%,氧氣佔21%,餘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表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

3千帕。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存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到今天,它們幾乎都被結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量溶入了海洋或被植物消耗掉了。地殼板塊構造運動與生物活動共同維持著二氧化碳的迴圈。

大氣中仍然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帶來了溫室效應,這對維持地表氣溫極其重要。溫室效應使地球年平均氣溫從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生命將不復存在。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將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氣中:

過多的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們不希望地球變得像金星般炎熱。

「伽利略」木星探測飛船在飛臨地球后,「掉頭」拍攝的地月合影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快速的自轉與富含鎳鐵熔岩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氣圈。在太陽風的吹拂下,磁氣圈的形狀被扭曲成水滴狀。

它與大氣一同擔當了阻止來自太陽和其它天體有害射線的任務。地球的大氣還使我們免受流星雨的襲擊,大多的隕石在它們到達地面前便已燒燬了。

「水手」10號拍攝的地月合影。地月體積比例關係非常明顯。從這個角度看地球上全是水

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有人認為小行星 3753 (1986 to) 是地球的另一個衛星,但事實上儘管它與地球的軌道有著很複雜關係,但還不能稱之為衛星,最多隻能叫它地球的「夥伴」。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被放到了地球軌道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已經有了成千上萬顆衛星。

在太空中看地球是否真能看見長城,在太空中真能看見長城嗎

人在太空中肉眼究竟能不能看到中國長城?這一話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又充滿爭議。據中新社報道,中國科學院一科研團隊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進一步確認 太空中肉眼無法看到長城,只有達到一定空間解析度的衛星遙感才能獲得長城影像。這項科研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 科技導報 上。科學家分析說,人眼看到某客觀事物,必受制於觀察...

地球和月亮和太陽是不是都分別只有

在目前我們的太陽系或銀河系裡邊只是有一個地球一個月亮和一個太陽。但是在茫茫宇宙中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多的不計其數。由於受到現代科技的限制,還無法確認,別的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相信在宇宙中地球和太陽絕不是孤單的存在。額,這個問題呢,除了比較,有趣,從少兒科普的角度,或者是我們大眾認識的角度來說,在太陽系內...

60萬億億噸的地球為什麼在太空中沒有掉下去

在地球上物體會垂直下垂,究其原因可以從牛頓的 萬有引力定律 說起。他用重力向人類解釋為何物體會垂直下落,那在宇宙中,重達60萬億億噸的地球為何會漂浮在太空中呢?難道太空中有種神祕力量在控制著地球嗎?當今世界是資訊 大 的時代,人類也在太空中不斷探索,當人類離開地球表面,進入太空中時重力消失不見,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