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因為萬有引力的各向同性性質。
1、形成天體的這些物質之所以能夠聚集在一起,是因為存在萬有引力,而萬有引力在各個方向上的作用是想相同的(即物理上所謂的各向同性),所以必然形成球體。如同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由於這個電場是各向同性的,其等勢面是一個個球面。
2、任何個頭較大的天體(一般個頭至少相當於行星,不含星雲),都是近似於球體。個頭較小的天體如小行星、彗星等,萬有引力的作用較小,因此其形狀距離球體較遠。
3、天體內部作用力以及天體之間作用力的不均勻存在,會使這個球體表面產生起伏,比如地球上的山川河谷、潮汐活動,太陽表面的劇烈活動等。
4、球狀天體的自轉會使其赤道稍鼓。
5、有人以水滴類比,事實上沒有可比性。即使是是球狀水滴,除了外形與球狀天體相似之外,其形成原理完全不同,所以大多數水滴(如雨滴)都不是球體。
6、還有人扯什麼表面張力,完全是外行。
擴充套件資料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2樓:淺淺笑意
太陽之所以是圓的,是因為重力場的作用力源自於星體中心,將所有的物質都往內拉;而星球的巨大本體加上內部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熱量,其行為表現就像液態一樣,向長期來自重力中心的萬有引力作用屈服,因此形成圓形。
想要使所有的物質都儘量靠近星球重力中心,唯一的辦法就是形成球狀,這個過程稱為均衡調節(isostatic adjustment)。
3樓:哎喲帶你看娛樂
在重力的不斷擠壓下,形成具有超高密度和溫度的球體。
塵埃和氣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形成巨大的漩渦。在聚集並壓縮體積的過程中,由於外界對其做功,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被壓縮的氣體溫度會升高。經過數十萬年,星雲的密度會不斷增大,並會形成盤狀漩渦,直徑超過太陽系。
而位於中心的氣體,在重力的不斷擠壓下,形成具有超高密度和溫度的球體。
隨著壓力不斷增大,由於旋渦物質具有的角動量,導致巨大的氣柱從中心噴射而出,噴射氣柱直徑達幾光年,它可以使物質加速,穿越無法想象的距離。而核心的部分,就是年輕的恆星。
4樓:加百列
星體呈現球狀是因為各種引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等的綜合作用而產生的。
產生恆星的基本條件是氫氣、引力和漫長的時間。
起初,星雲中的一小塊氫氣受熱後開始升溫,進而引起星雲中的其他物質開始發熱、升溫併發光。塵埃和氣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形成巨大的漩渦。在聚集並壓縮體積的過程中,由於外界對其做功,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被壓縮的氣體溫度會升高。
經過數十萬年,星雲的密度會不斷增大,並會形成盤狀漩渦,直徑超過太陽系。而位於中心的氣體,在重力的不斷擠壓下,形成具有超高密度和溫度的球體。
一顆星球質量越大便越圓。相反,如果質量很小,引力也小,星體便未必是圓的。事實上,太陽系內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很多質量很小的小行星,它們的形狀不是很規則,有的長得就像一塊大石頭。
5樓:匿名使用者
1、力的作用,還會產生自轉,所以包括太陽在內的星球只能是圓形球體。
2、在空間中,由於不受重力的影響(在考慮太陽本身問題的時候,星球引力可以忽略不計),氣體**後膨脹在各個方向上的概率是均等的,所以成球形。就像是吹肥皂泡,在重力影響和浮力平衡的情況下,各個方向上受力均等成球形。
擴充套件資料:
1、太陽公**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約2.5×10⁸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
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
2、太陽自**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週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
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週則需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被稱為「較差自轉」。
6樓:何止歷史
因為宇宙中的星體都是要靠自轉產生引力使本身凝聚在一起而不至於解體,而這種吸引力是球面的,太陽是恆星,引力足夠大,所以根據引力而形成的球型。
每個天體的引力不一樣,它所能吸引的範圍有限。質量較小的天體,比如彗星,因為自身引力比較小,往往沒辦法形成球體。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球形狀,即地球的外形。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
1億平方千米。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
對於科學研究,地球的形狀需要一個更加嚴謹、完整的定義。
在地球表面,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可以說地球表面是一個極不規則的曲面,但相對於整個地球而言,這些高低起伏變化是微小的。
地球面積為5.1億km2,海洋麵積約佔地球表面的70.8%,約為3.
61億km2,而陸地僅佔29.2%,約為1.49億km2。
地表地貌的最大起伏為19.9km,陸地平均高程840m,其中多數佔總面積75%在1000m以下 。
世界大洋決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徵,因為地球外殼的3/4被厚約4000m的水層包圍。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斷裂和深水槽為特徵。
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與赤道不對稱的,比如地球陸地2/3在北半球,只有1/3在南半球,大部分島嶼、洋脊和深海溝等都在北半球。地球的南極地區有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而在地球的北極地區有北冰洋,並且南極洲的面積基本上等於北冰洋的面積。
7樓:凡沫雅
這其實和物理學的知識有關,銀河系是在宇宙大**時產生的,當時空間所有的物質都在進行高速運動,所以空間產生了多種星球,就好比丟擲去的水,只能是圓形物體,而不可能產生其它形狀.只有圓形才是最穩定的形狀.
而且由於力的作用,還會產生自轉,所以包括太陽在內的星球只能是圓形球體.
在空間中,由於不受重力的影響(在考慮太陽本身問題的時候,星球引力可以忽略不計),氣體**後膨脹在各個方向上的概率是均等的,所以成球形.就像是吹肥皂泡,在重力影響和浮力平衡的情況下,各個方向上受力均等成球形.
樓主你想想,太陽本是對稱的一個天體,假如太陽是方的,那麼在這個方形太陽不同的部分如頂點和稜上的物質受力必然不同,所以不能維持這個方形的形狀,而圓形各點到中心距離等,因而受力相等,所以圓形是最穩定的,也是必然的
8樓:山中小頑石
解釋一、表面張力 一滴懸在太空中的液體是圓球形的!這是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 地球除薄薄的表面是堅固的固體外幾乎就是液體的而太陽更是流體的。由於同樣的原理而呈現圓球形的。
解釋二、萬有引力。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一切物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都有向中心聚集的趨勢。最集中的結 果就是圓球形啊!
地球雖然表面上是固體的,但是由於固體也是有變形性的,並且固體碎顆粒是可以移動的,這些 都使它向球形轉變成為可能。 地球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地球變的形狀不規則。但是,高山的石頭是受地球引力(萬有引力)而從高處向下滾的,河流將泥沙從高初帶到低窪的海洋(河流也是受地球的萬有引力而流動的)......
這些都是向中心集中的例子,它們都使地球由不規則變成球形。如果地球內部停止活動,許多億年後,地球將可能變成一個非常標準的圓球形(離心力和其它天體的引力除外)。 許多小行星,由於自身的質量比較小,導致自身引力比較小,而且星體一般是由比較堅硬的固體岩石構成的,很難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完成向中心移動的過程,所以它們的形狀就是奇形怪狀的,有卵形的,有棒形的......。
許多故此不是方的
太陽為什麼是圓的,太陽為什麼是圓的
自轉的原因 太陽是一個高速旋轉的物體在自轉的過程中太陽的引力場的中心立場到邊緣立場是相等的,如果太陽不是圓的,如果是方的那麼在同一個引力場中太陽的表面覆蓋物到太陽的核心 中心力場點 不相等那樣就會影響太陽的自轉會造成很不穩定的現象,由於存在一個引力場那麼在自轉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離心力,在一個離心力的...
世界為什麼是圓的不是方的,地球為什麼是圓的而不是方的
因為地球是類似球體的東西.太陽系誕生之初,是以巨大並不斷旋轉的由塵埃與氣體組成的雲團的形態存在。它是由大 所生成的氫與氦組成,同時亦有著由很久以前的星球內部所合成的其它元素。地球誕生前15至30分鐘 等於大約46億年前 一個鄰近的恆星可能形成了超新星 這對太陽星雲傳送了一個震湯波,並使之收縮。因為雲...
為什麼井蓋是圓的不是方的?
井蓋為什麼是圓的?因為圓形不管從哪個方向上蓋上井蓋都能蓋上,並且圓的半徑是一定的,即便蓋歪了也不會把井蓋掉到井裡。若是方的,如果蓋偏了,井蓋會從對角線的方向掉下去,因為井蓋是方的井口必然也是方的,矩形的對角線大於任何一個邊。我告訴你,我們學過!因為1,因為圓的不管朗個轉,都是圓的,不會因哪一邊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