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小恆星演化時間,大恆星的 未來演變過程(高手來! )

時間 2022-07-25 03:35:02

1樓:匿名使用者

決定恆星壽命的不光大小(質量),還有光度(氫燃燒速率),原始氫含量多少(核心區氫丰度)等都會對恆星壽命有影響,你可以找張赫羅圖看看。

不過基本上說太陽大小在主序上可有上百億年,而大於十倍太陽質量以上的通常只有數億到數千萬年的壽命,而小於太陽的通常都會有數十上百億年得主序經歷。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能不能給個明確的提問?

大恆星的 未來演變過程(高手來!~)

3樓:天頂星

大恆星→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4樓:

大一點的:大恆星—超新星--中子星(比較小的),黑洞(比較大的)

相信我哦!

5樓:匿名使用者

大質量恆星-紅巨星-中子星-白矮星或黑洞

質量大於8個太陽的恆星將會演化為黑洞.

而我們的太陽將演化為紅巨星後變成白矮星

6樓:匿名使用者

相當於太陽質量1、44~2倍的大質量恆星進入晚年後體積會急劇變大,有的體積可能達到太陽的1000倍,形成超紅巨星,隨後爆發成超新星。超新星在球核**後會形成中子星。而質量更大的則會變成黑洞。

7樓:匿名使用者

大質量的恆星:

大恆星-紅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或黑洞

小質量的恆星:

大恆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

8樓:鱔變的小明

大恆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最後成為黑洞

9樓:

大恆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恆星的演化包括哪幾個階段

10樓:雨說情感

行星誕生於星雲,宇宙塵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彼此吸引,聚集,擠壓產生的熱量逐漸積累,最終點燃了聚集的物質,恆星輝煌的一生,就此誕生。

走過億萬年的主序星階段後,恆星內部的氫耗盡,再沒有核聚變支撐的外殼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向內擠壓恆星,核聚變產生的氦在聚集,聚集在一起的氦最終發生了聚變,溫度的降低使恆星顏色變紅,氦聚變的能量將恆星的外層外推,形成紅(超)巨星。

紅(超)巨星階段結束後,小質量恆星,比如我們的太陽,會變成白矮星,白矮星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米3左右。白矮星是一顆已死亡的恆星,中心的熱核反應已停止 ,在冷卻的同時對外發光發熱。

質量更大的恆星在死亡前會發生一次大爆發,叫做超新星爆發,所釋放的能量和亮光相當於十億顆太陽。每一顆恆星一生之中最多隻可能發生一次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後,剩餘的物質有兩種存在形態——中子星和黑洞。質量約是太陽4~10倍的恆星在超新星**的過程,遺留下來的核心變成一顆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構成,密度為水的1014倍,僅1cm3的質量就有全球人類那麼重,直徑僅為30km。

質量大於1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超新星爆發後會變為黑洞。黑洞會把附近所有的物質都吸進去,就連光線也會被吞沒,所以我們是看不見黑洞的。但是我們可以從鄰近恆星的物質被吸入黑洞時的情形,證明黑洞的存在。

一般認為超大質量黑洞不是由單個恆星形成的,而是多個黑洞合併,生長形成。 中間的「影子」約是黑洞視界的2.6倍,外側光暈是黑洞引力造成的「反射」和吸積盤的發出的光被彎折的效果。

吸積盤在高速轉動以維持不掉入黑洞,由於多普勒集束效應,轉向我們的一側更亮,轉離我們的一側更暗。

擴充套件資料

恆星內部熱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對流、傳導和輻射三種方式傳輸出來。由於大多數恆星的物質是氣態的,熱傳導作用不大,只有內部極其緻密的特殊恆星(例如白矮星),內部熱傳導才比較顯著。

大多數恆星內部主要依靠輻射來傳輸核反應產生的能量,傳輸的速度相當慢,例如太陽把它深達70萬千米的中心處的能量傳輸到表面,需要1000萬年。

對流傳輸能量的速度比輻射快得多,但是不同質量的恆星,對流層的位置和厚度很不一樣。主星序左上部的恆星,質量大,中心區是小的對流核,外面是輻射包層。主星序中下部的恆星,質量較小,內部輻射層很厚,僅表面有較薄的對流層。

主星序右下部的恆星,質量很小,整個恆星是對流的。恆星內部產生的能量決定了它的表面溫度和光度。物理定律把恆星內部的運動、能量的產生、能量的傳遞和消耗與它的溫度、壓力、密度、成分等因素聯絡了起來。

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因此,研究天體的演化就是要在物理定律的制約下,說明各種因素如何協調地變化。

恆星演變過程 10

恆星演化經歷的階段

11樓:我的仲夏夜之夢

星際氣體——恆星形成——紅巨星——損失質量——

剩餘質量小於1.44個太陽質量的(錢德拉塞卡極限)——白矮星

剩餘質量大於1.44個太陽質量的(錢德拉塞卡極限)——**後產生中子星或黑洞

12樓:du寶貝

恆星完全演化:星雲收斂聚集,進一步形成恆星,恆星的早期中期後期,在後期變為紅巨星然後收縮**,剩於的星核變為白矮星,如果它大於錢德拉塞卡極限,會進一步坍縮變為中子星,如果此時它的質量大於三個太陽質量會變為黑洞。

恆星演變的全過程,恆星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原始星雲,成瀰漫狀 收縮成原恆星 進一步收縮成恆星 核聚變開始 如果質量不夠無法產生核聚變,就形 成褐矮星 在恆星階段度過很長的時間,而且質量越大,這段時間越短 因為反應的速度也快 這段時間稱為主序星階段 氫聚變結束,核心收縮,點燃氦聚變,外層膨脹,紅巨星階段 氦反應結束後,如果質量夠大,會依次發生...

當恆星處於向白矮星時的轉化時的具體過程最好通俗易懂的

白矮星是一定質量的恆星走完主序星時期,發生 以後遺留下來的恆星核,主要由超氫元素構成,這些元素有氦 碳 氧 氖。實際上由氧和氖構成的白矮星在宇宙已經說明十分罕見了。白矮星的質量一般不用會超過1.44倍的太陽質量,這樣它們就可以處於引力平衡。對於我們常見的物體,因為存在大量永不停息的運動的分子和原子,...

赫羅圖揭示了恆星演化的什麼規律,用赫羅圖說明恆星演化

前塵不共 從產生到衰亡的規律。大部分恆星是主序星,有少部分比如藍巨星溫度極高核聚變速度很快,所以很早就離開了主序星,而主序星快滅亡時也會離開主序星階段,比如太陽將會變成紅巨星 變星 新星 超新星 緻密星 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 至於是變成白矮星還是中子星還是黑洞,和恆星質量有關,太陽只能成為白矮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