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無論是東西方,無論是冷熱兵器時代,第一排士兵都壓力極大。
冷兵器時代,步兵需要排成軍陣對抗敵軍騎兵衝陣,第一排的士兵除了抗住敵軍弓箭、石炮等遠端火力打擊,而即使敵軍衝到近前,被己方刀矛**、鹿砦等刺倒,戰馬巨大的衝擊力在慣性作用下也會作用到第一排士兵的身上;同樣第一排的騎兵對陣步兵軍陣,第一排的騎士也要面對尖銳的刀矛、鋒利的鹿砦,**也不輕。因此一戰下來往往首排士兵**是最大的,非勇敢健壯的士卒不得充任。
到了熱兵器時代,尤其是近代火器剛開始普及的時代,為了追求最大火力密度和命中率,各國都採取線列隊形。由於當時火器效能差,射程近,作戰時往往相聚百米、甚至幾十米面對面互射,俗稱「排隊槍斃」。這種打法比冷兵器時代面對面廝殺更加恐怖,對於士兵的心理素質要求極高,非專業軍人中神經強悍之輩不能勝任。
但是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是天性,無論多麼嚴格的訓練,如果沒有嚴明的軍紀約束也不能保證沒人當逃兵。所以從古至今,世界各國都有嚴格的軍法。比如中國的「督軍向前。不得返顧,前排返顧,後排殺之」
2樓:明朝的神機
羅馬人把青年軍放前面,年輕人血氣方剛,缺乏經驗,但精力旺盛,能消耗拖垮對手,壯年兵放第二列,這些人是中堅軍團的支柱、主力,而預備兵也就是老兵、鬍子兵經驗豐富但體力經不起折騰,作為預備隊使用。
奧斯曼土耳其,把徵召農民兵放前面當炮灰,然後精銳西帕希發起總攻蒙古帝國習慣讓精銳老兵驅趕戰俘做炮灰
太平天國長毛習慣讓老兵打頭陣,新兵現場觀摩學習同樣馬其頓人也是披掛齊全的精銳老兵打頭陣
各個地方、各支軍隊習慣不同,但總體而言,堅實的步兵戰線是勝利的保障,而線列的第一排至關重要,通常都是親兵、老兵充當,而像蒙古、奧斯曼這樣的其實戰線第一列實際維持者還是老兵,只不過他們為了減少老兵的**在戰線之前,先讓炮灰消耗對手(老兵是軍隊的中堅主力,老兵若是**殆盡這支軍隊也就完了)。。。這麼做的不利因素在於,炮灰回頭潰敗會不會沖垮自己的線列問題
古代打仗明知道自己幾乎必死,第一排的人為什麼不逃跑
首先正規部隊站第一排的敢死隊一般待遇都比後方預備隊好,事先都說好了,你死的概率會很高,唯一能活的可能就是衝亂對方陣腳 第二這群人前進會死,逃跑會死的更慘,甚至會連累戰友,家人,長官一起連坐 第三,一般戰前都會有類似於第一個登城賞銀xx的許諾,所以他們風險好的同時收益也高,都是膽大勇猛的亡命之徒 海煙...
古代打仗一般有多少人馬?最多一次又有多少兵馬真的有那麼多人麼,那麼多人走來打仗麼
長平之戰交戰人數達到百萬,趙軍的40萬人馬主要是因為撤不了了,所以全軍覆沒。淝水之戰也達到百萬,但前秦的部隊好多都是臨時招的,所以不用全軍覆沒就會跑好多。另外還有許多戰鬥人也很多,他們確實是走過來的,所以要提前做戰前動員。如果是大規模戰鬥,而指揮者又太弱,所以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很大,因為要想在這種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