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秦始皇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之為「漢傳國玉璽」。王莽篡權後,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璽,皇太后怒,把國璽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個角,王莽讓人用**鑲補,儘管手藝精巧,但寶璽終究留下缺角之痕。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璽。(見《吳志》)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
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
2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是從秦朝開始的,秦始皇將和氏璧雕成傳國玉璽。後來被三國時期孫堅所得,在隋朝之後被予為皇帝的象徵。
3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傳國玉璽什麼時候丟的
5樓:牙牙的弟弟
五代時期丟的。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最後一個掌握“傳國玉璽”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
從此,“傳國玉璽”神祕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6樓:納蘭容若軒軒
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
“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
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徵。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敗後,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裡,並傳於東漢諸帝。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
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孫堅視為吉祥之兆,於是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
三國鼎立時,玉璽屬魏,三國一統,玉璽歸晉。西晉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的時代。“傳國玉璽”被不停地爭來奪去。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璽歸前趙劉聰。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復奪玉璽。此階段還出現了幾方“私刻”的玉璽,包括東晉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璽、姚秦玉璽等。
到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劫得傳國玉璽。不久侯景敗死,玉璽被投入棲霞寺井中,經寺僧將璽撈出收存,後獻給陳武帝。 隋唐時,“傳國玉璽”仍為統治者至寶。
五代朱溫篡唐後,玉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持玉璽登樓自 焚,玉璽至此下落不明。
傳國玉璽是誰在什麼時候摔壞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的沉浮
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
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
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
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徵。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8樓:匿名使用者
王莽篡權,派王尋蘇獻向孝元皇太后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孝元皇太后一怒之下用傳國玉璽砸之,結果被摔壞了一個角,王莽尋能工巧匠補之,所以以後傳國玉璽又被叫做金鑲玉。
9樓:匿名使用者
王莽稱帝時他姑姑王政君太后摔壞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您好,東漢光武帝摔壞的,滿意請採納
既然傳國玉璽已失,傳國玉璽**又從何而來?
11樓:
是偽造出來的。
傳國玉璽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擴充套件資料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徵。
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傳國玉璽在我手上,是祖上傳下來的。我可以拿去拍賣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的,你能準確交代出文物出處以及相關的證明就行。可能不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中是成吉思汗手裡,都說是給他陪葬了,史書上記載到魏文帝曹丕的時候又在傳國玉璽刻了八個字,啥字忘記了。傳國玉璽的珍貴在於其歷史意義,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精雕細琢而成,而和氏璧本身就有很多歷史故事。
估計你家的那塊要麼是海昏侯在做王爺時期的玉璽吧也是很有歷史紀念價值。
1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傳國玉璽就是缺角補金秦皇傳下來的那個!你這不是傳國玉璽。
我國古代傳國玉璽是怎麼來的?
14樓:我姓空山
什麼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就是那個能證明皇帝身份和權威的巨大的印章。
我們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能看到縣太爺升堂的時候都有一塊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這官印是皇帝給的,用來證明他的**身份和權力的。而玉璽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璽派生出來的。
傳國玉璽的由來: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遊玩,走到荊山(現湖北省襄樊南漳縣巡檢鎮城南約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巖,傳說是卞和採玉處),看見一風凰在塊石頭上,他看了幾天、每天風凰都在此石上,他確定這一定是塊好玉石,他就將此石搬回家,將此石獻給楚歷王。歷王叫玉工看、玉工說:
石也不是玉。厲王說:竟敢欺哄本王,來人將此右腳刖去。
卞和無法只好將此石搬回去。
到了楚武王熊通執政,卞和又將此石獻給武王。武王叫玉工看,石也非玉也。武王生氣說:你哄厲王又哄本王,來人將此左腳刖去。武王執政51年。
到他兒子熊貲執政為楚文王聽說卞和每天抱著玉石在哭,哭的眼都流血滴在石上。就叫人用車將卞和及石頭拉來,玉工來看,玉工將石砸下來一塊說:果然是塊質地絕隹的上好玉石。
文王叫玉工進行加工成精美的玉壁。為了表彰卞和獻壁有功,把此壁命名為(和氏之壁)並作為鎮國之寶。同時封卞和為大夫,由國家供養。
從公元前689年到公元前323年一直是鎮國之寶。楚懷王6年丞相上柱國昭陽破魏國於襄陵取八邑,滅越國等,懷王將卞和玉壁獎勵給昭陽。昭陽也將此璧做為珍品收藏。
他的朋友知道後都想看看和氏璧。昭陽只好將朋友請到自己的後花園,叫家人將璧拿出請大家欣賞。正在傳看時天上忽然響雷傾盆大雨下來,人們都到處跑著躲雨,確把玉璧忽視了,等想起玉璧已找不見了。
家人說可能張儀拿去了。便將張儀叫來問,張儀不承認,將張儀打的半死,只好放他回去。從此玉璧找不見了。
直到公元前283年有人在趙國都城邯鄲**玉璧,趙國宦者令繆賢用5o0金購得,並將此璧送給趙王說:此璧為原楚國鎮國之寶,並說此玉置於暗處自然有光,能去塵埃、辟邪魅、名曰夜光之璧,置於座間,冬日則暖,可以代爐。夏日則涼百步,蠅蛐不入,其它玉是無法比的。
趙王聽後非常高興說:真忠臣也。
秦國秦昭王聽說趙王得了和氏璧,就給趙王傳話說:願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這就出現了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公元前35o年秦孝公12年遷都咸陽,秦惠文王13年(公元前325年)正式稱王,到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年)滅西周,到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滅東周,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繼位,公元前235年秦王政親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
久分必有一合。春秋戰國的**局面、已經使中華民族受盡了戰爭的災難,為了使一個統一的中華展現在歷史的面前、秦王政(即秦始皇帝)首先撤消呂布韋職務、因為他阻礙統一大業的完成、隨後即命其自殺。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親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統一大業。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向韓國進軍、滅韓國。秦王政19年(公元前228年)滅趙國,入邯鄲趙王遷雙手奉上(和氏璧)、秦王政座在趙王遷的王位上說:
這就是我先祖用十五城換的玉壁嗎?趙王遷說:確實無疑。
秦王政哈哈大笑說:我完成了先祖的遺願了。秦王政22年(公元前225年)滅魏國。
秦王政24年(公元前223年)滅楚國,給楚王說:你知道你們的鎮國之寶就在我的手裡嗎?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滅燕國。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滅齊國。為了防止六國死灰復燃,將六國王室及親隨全部安置在咸陽塬上。從此滅六國得統一,成立了大秦王朝。
因秦王政功勞高過三皇五帝,因此取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秦王政正式稱(帝)為(皇帝)。名為(制),令為(詔),皇帝自稱為(朕)。實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同時命丞相李斯將(和氏璧)雕刻一方玉璽,方四寸,其上交五龍,陰文刻李斯所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稱其為皇帝之璽。使其千秋萬代永遠傳承下去。從此中華進入了封建社會。
傳國玉璽在歷史的長空中不斷的傳承、不斷的爭奪。社會也不斷的出現:久合必有一分、久分必有一合的局面。
注: 皇帝玉璽有幾多。據(玉璽譜)記載,皇帝的玉璽由專人管理、專設(付璽局)屬門下省管理。
一般沒四人、值長一人,符璽郎3人,主要掌管平常用的玉璽。傳國璽由內侍劣皇帝掌管、上朝時將傳國璽放在桌上、一般不用、只是皇權的象徵。皇帝除傳國璽外、還有正常用的六璽:
一、皇帝行璽,主要用於封命諸候三公。
二、皇帝之璽,主要用於諸侯和三公書信。
三、皇帝信璽:主要用於發國內之兵。
四、天子行璽、主要用於封命藩國之君。
五、天子之璽、主要用於與藩國書信。
六、天子信璽:主要用於徵藩國之兵。秦皇傳國玉璽的由來已寫完、總看寫的還比較亂、望網友們看後多提寶貴意見,以便在今後的寫作中多多注意。
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放下了人,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放下了一個人?
1 拒絕和男人的約會 當女人徹底放棄這個男人的時候,她已經開始把這個男人從她的世界清出去。所以,一些情侶間的約會她也會覺得沒必要,既然要離開,就不要在和這個男人保持不必要的聯絡。2 朋友圈關於他的動態都刪了 3 和男人的聊天 很冷淡,甚至不回 4 開始接受其它異性的追求 女人如果真的徹底放下一個男人...
育兒從什麼時候開始,早教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應該教什麼?
從肚子裡就要開始了,胎教就是第一步哦 此名我註冊 胎教從懷孕開始,育兒從孩子出生開始 也言的 從現在開始,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在孩子而前,自己先做好。 越早開始越好,你可以看看相關方面的育兒知識,給你推薦個育兒的 吧 僅供參考http www.eepig.com 咩小胖育兒 三歲前都是早教的範疇,從...
胎教從什麼時候開始,胎教應從什麼時候開始?
科學普及交流 一般來說胎教都在孕婦懷孕後的第四個月左右,太早的胎教寶寶是感受不到的,對寶寶進行胎教主要會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發育,家長可以通過給寶寶講一些通過故事或者聽一些安靜的 來對寶寶進行胎教。等到懷孕後期,家長還可以和寶寶適當的溝通,多和寶寶說話也屬於胎教的一種,適當的對寶寶胎教可以提高寶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