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科舉最年輕的狀元 榜眼 探花都是誰

時間 2021-08-30 10:45:05

1樓:

最年輕的狀元: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縣文德鄉(屬現在封開縣)出了個「嶺南首魁狀元」。

中國科舉歷史最年輕的進士之一:朱珪

最年輕的秀才:張居正,12歲中秀才

歷史上連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張又新

宋:6人,孫何、王曾、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

金:1人,孟宗獻獻。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黃觀、商輅。

清:3人,王玉壁、錢檠、陳繼昌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制是如何排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各代表什麼含義?

現在中國的教育制度有普通的應試教育,從小學的素質教育,一直到大學的高等教育,考試一直存在著,那麼在古代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考試的制度被稱為是科舉制。那麼是誰開創了科舉制的先河呢,我們就要聊到是武則天。

從唐朝的時候武則天時期就非常的重視科舉,自唐朝一直到清朝末期科舉制度一直存在。不變的是框架,變得只是其中考試的門類而已。

一般來說,科舉制度首先就是我們現在通常說的要進行筆試,最後肯定要進行面試,那麼面試在現代來講是個很普通的詞,但是在古代並不叫面試,而是叫殿試,殿試就是由皇帝作為主考官來進行綜合評估。

一般都是通過殿試來進行綜合打分,因為筆試成績都很優秀,那麼就要看一看誰在面試的時候能夠遊刃有餘,進而由皇帝選出優勝者。這一次考試會評選出「狀元」、「榜眼」、「探花」。這三類統稱為是三鼎甲。

第一個名稱「狀元」的由來。在現代人們不管是大考小考都需要用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准考證,古代的人也不例外。但是那個時候不被稱為是准考證,而是由考生自己向官府書寫的一份名狀。

等到考生科舉制度的考試結束之後,考官會進行一個評分,然後把考生的試卷成績和考生自己書寫的名狀進行對應,最後作為成績的總排序,這樣成績和人就對上號兒了。

「榜眼」這個稱呼,其實最開始並不是特地的指第二名,而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統稱。第三名在以前可沒有僅僅指「探花」。以前考試的成績出來之後要張貼皇榜昭告天下,那麼第一名狀元就好像是我們過年的時候貼春聯的橫批一樣寫在這個榜的榜首。

最上方最中間的位置,那麼第二名和第三名呢,就好像是左邊和右邊的對聯兒一樣寫在左右兩邊,統稱為是「榜眼」。通過「榜眼」這個字面意思,我們也能夠看得出來。「榜眼」就好像是人的眼睛一樣。

所以呢,你看第二名和第三名在左右兩邊像人的眼睛一樣,由此人們就說,「榜眼」是從這兒來的。

「探花」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指第三名,而是所有的考生在前幾名裡面考得比較好的就統稱為是「探花」,他們考完之後呢,皇帝就會大大的賞賜,讓他們騎馬遊街,或者是在皇宮的花園裡面轉悠轉悠,賞一賞花,采采花,所以人們呢就把他們稱為「探花」。

但是越往後發展,大家發現「探花」和「榜眼」分不清楚了,那不太好,所以還是第二名被稱為「榜眼」第三名慢慢的就叫為了「探花」。一直到南宋末年,這三種稱呼才被確定下來。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連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張又新

宋:6人,孫何、王曾、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1人,孟宗獻獻。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黃觀、商輅。

清:3人,王玉壁、錢檠、陳繼昌

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根據專家考證: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縣文德鄉(屬現在封開縣)出了個「嶺南首魁狀元」,也是我國科舉制度時代最年輕的狀元莫宣卿,高中時只有17歲。宣宗皇帝大喜過望,設宴並賜詩:

「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並賜錦衣一件以彰榮耀。

莫宣卿,幼家貧,父早喪,聰明勤奮。七歲便會吟詩,少年時即以「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莫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一詩聞名鄉里。

也有其他兩位年輕的狀元是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的蘇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當時年齡都不滿18歲

中國科舉歷史最年輕的進士之一:朱珪

最年輕的秀才:張居正,12歲中秀才

最年輕的舉人:楊廷和,13歲中舉人

3樓:懷念孤獨的心

唐:2人,崔元翰、張又新

宋:6人,孫何、王曾、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1人,孟宗獻獻。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黃觀、商輅。

清:3人,王玉壁、錢檠、陳繼昌

4樓:匿名使用者

最年輕的榜眼應該是秦損,九個月的時候中的榜眼。

5樓:漆水清夢

周瑜十三歲當都督,甘羅十二歲當宰相。

探花、狀元、秀才、舉人、進士、榜眼。從等級排名是?

6樓:範德化

進士前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考試次序從小到大:秀才,舉人,進士。

1、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榜眼:「榜眼」,是指全國最高階別的科舉考試,所選拔出來的進士第二人。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4、進士: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5、舉人:舉人,為一種士人的身份,等級在「生員」之上。雅稱為「孝廉」,俗稱「老爺」。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公車」。舉人有時也被稱為鄉進士。

6、秀才:秀才別稱茂才,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即為察舉。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考試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參見「會試」條。舉人蔘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7、鼎甲

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8、貢士

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9、舉人

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範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範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升官發財。

10、生員

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7樓:京城「老炮兒

科舉考試的遞進關係,有鄉試,會試,殿試,頭一名稱之為元,鄉試解jie元,會試會元,殿試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8樓:綠籍青舟

從高到低的排名: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古代科舉制度排名情況

童生:凡應考生員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

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

此二者只是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鄉試(大比)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參考者為秀才,考中的為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二至十名稱亞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會試: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進行的,時間是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地點在京城禮部官衙,舉人蔘加,考中後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會試合格後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稱進士,貢士才有參考資格。

殿試分三甲(三等)錄取,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古代的科舉三甲為「狀元,榜眼,探花」,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古代探花相當於現在的第三名,探花 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探花 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 三鼎甲 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 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 的稱呼仍歷久不衰。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 ...

歷史上狀元出的最多的地方是哪,歷史上出現狀元最多的是哪個朝代?

魚要糧 吉安府吉水縣。全國狀元分佈最密集的縣就是吉安府吉水縣,十里之內出過5個狀元,這也造就了廬陵 吉安府 隔河兩宰相,十里五狀元 的美譽。吉水縣是江西省吉安市轄縣,地處江西省中部的吉泰平原,因贛江與恩江合行洲渚間,形若 吉 字,吉水由此得名。 蘇州不僅在古代出了眾多狀元,到現代也是按人口比例計算出...

NBA歷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MPV是誰?

nba歷史上中最年輕的總決賽mvp獲得者是洛杉磯湖人球星 魔術師 約翰遜,1980年他獲得總決賽mvp時還不滿21歲。排第二位的是聖安東尼奧馬刺的鄧肯,他在1999年獲總決賽mvp時只有23歲。第三位是賈巴爾,1971年幫助雄鹿奪冠,並贏得這一榮譽時只有24歲。第四位是熱隊的韋德,同樣是24歲。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