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在外的春秋五霸,歷史上究竟是哪幾個人呢

時間 2021-09-11 22:31:22

1樓:囯士瀟湘館

"春秋五霸"是歷史上對春秋時期諸國中能力最強,實力最壯,對歷史的發展貢獻最大的五位國君的稱呼。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王室衰微,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各諸侯國,於是各個諸侯國間就掀起了一場長達數百年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兼併戰爭,在這一期間,能夠在各個諸侯國中實力、號召力執牛耳者,就會被尊奉為霸主。

但"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個國家的哪五位國君,確是一個十分有爭議性的問題。

在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是誰的不同說法,至少有七種,而每一種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有自己的不能服眾之處。

這七種說法分別是: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在這些說法中,有兩位君主基本上得到了全票的認可,一定是"春秋五霸"的成員:他們分別是齊桓公和晉文公。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對"霸主"這個稱號的定義,正是從齊桓公的一生功業中得來的,史學界通常認為,能稱的上霸主的君主,應該有以下幾種作為:一、尊王,也就是尊奉周天子,或者幫助周天子解燃眉之急;二、攘夷、幫助中原諸侯國抵禦來自四夷的入侵。三、舉行會盟,被周天子冊封或者被諸侯擁戴為霸主。

晉文公的稱霸路線與齊桓公基本一致,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在擊敗了被稱為南蠻的南方強國楚國之後,晉文公邀請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舉行了踐土會盟,被周天子冊封為諸侯之長。

春秋時期的另外兩個頗有作為的君主,秦穆公和楚莊王,在"五霸"評選中的得票率也非常高。

這兩位君主都是以其赫赫武功而名列霸主之位的,秦穆公時期,秦國向西拓展領土,消滅了十幾個戎族建立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而楚莊王則是楚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不但打敗了當時的霸主晉國,為先祖雪恥,而且問鼎中原,"窺中國之政",楚國的觸手已經伸到了周天子的腳下,中原諸國大多臣服楚國。

但秦、楚兩國在傳統的歷史觀念中,屬於"四夷"國家,秦有極為濃重的西戎血統,而楚則一直被稱為南蠻,都是被春秋時期主流的代表所謂華夏文明的中原諸侯國看不起的國家,所以,在一些史料中,對秦穆公和楚莊王的霸主地位是存在一定質疑的。

而剩下的那一霸,每一種說法,就真可以稱得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辭通》所認可的鄭莊公,是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他曾經箭射周天子,兩次擊敗周天子組織的諸國聯軍,是春秋時期第一個有霸主風采的君主,但鄭國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他所打敗的也基本都是虢、衛、蔡、陳、魯這樣的小國,根本沒有與春秋的四大強國齊晉楚秦交過手。

《四子講德論》、《白虎通·號篇》和《漢書注·諸侯王表》所認可的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確在春秋晚期戰國早期,對中原傳統的政治格局造成了短時間的衝擊,吳國曾經幾乎滅掉楚國,打敗齊國,但一般學者認為吳國的霸權只是區域性的,根本不能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所創造的霸業相比。至於越國,它除了偷襲滅掉吳國之外,在與中原大國的戰爭中,勝蹟寥寥無幾。《淮南子》則認為,越國的霸權和吳國一樣,也只是小範圍內的霸權。

然而勝夫差於五湖,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越國頂多只能算稱霸江淮罷了,是不能稱為天下霸主的。

《鮚崎亭集外編》的觀點則比較與眾不同,作者全祖望認為,春秋時期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多稱霸或者說堪稱霸主的國家,真正的建立長期穩定的霸權的諸侯國只有晉國,因此,在晉國稱霸的百年時間裡的稍有作為的君主都是霸主。於是才有了一齊四晉的五霸組合。

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還是《史記索隱》中的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列為五霸的說法,雖然宋襄公打仗不給力,但是他的確尊重周天子,幫助齊國平定了內亂,也舉行了會盟,是有一些國家願意尊奉宋襄公為霸主的。

2樓:理想三旬

春秋五霸主要是指東周到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相繼稱霸的幾個諸侯,歷史文獻上說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但也有別的說法

3樓:名字長拉風哈哈

根據《史記》的記載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權威,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4樓:唐僧洗頭愛吃醋

古代歷史上,名聲在外的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是指五霸之首齊恆公,會盟天下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還有宋襄公。另一種說法是指齊恆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春秋五霸分別是哪些人?

5樓:悠行專用

春秋五霸有以下三種說法: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

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版之於權《史記》。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 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於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爭做霸主,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6樓:文明小課堂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我們來看看,帶你走進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此說見之於《史記》。是目前最準確的說法。

8樓:白土知道

《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時期,天內子衰,諸侯興容: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

春秋五霸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究竟是英雄還是奸雄

快樂時光 奸雄劉備還是個會挖牆腳的人,他挖了誰的牆腳?公孫瓚,趙雲原來是公孫瓚手下,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說是借趙雲,後來給趙雲 什麼要投靠明主等等,最後把趙雲給弄過來了,公孫瓚也是出於好意才借的,哪知道一借就沒還。劉備向來是有借無還的,向東吳借荊州,後來荊州也沒還,直到關羽失了荊州才回到東吳。他還是個...

歷史上真實的劉邦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所以在與項羽爭霸的途中,把劣勢轉為優勢,最後取得了勝利。劉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如果自己沒有雄才大略的本領,肯定建立不了漢朝。劉邦是個實在人,你知道嗎?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之後,由於還沒有制定禮儀制度,朝堂之上一天到晚亂哄哄的。這讓劉邦懷疑,當不當皇帝似乎跟以前混市井的時候沒...

歷史上多爾袞的死,究竟是什麼原因?

是墜馬而亡的,他的身體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好,在墜馬之後,古代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所以死去了。多爾袞的死,其實就是大玉兒間接造成的,因為多爾袞喜歡大玉兒,大玉兒就把他殺了。多爾袞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加上親人生病離世,內心憂鬱,還有宮廷內鬥,在郊獵中,不幸身亡。是因為他在狩獵的過程當中不小心從馬上掉了下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