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中維繫國家統一的主要條件

時間 2021-09-14 14:35:08

1樓:

條件:軍隊實力、經濟、人才;方式:耍計謀、戰爭。

中國歷史上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而努力的先進人物。

2樓:丹洲_懷遠

豐碑式的人物當數王昭君,一個弱女子,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挺身前行,到「蠻荒」「蠻夷」之地做了和親使者,成就了漢匈兩大民族的甥舅之好,以一介女流贏得了半個世紀兩方之間的安寧。後來,匈奴幾次大舉內遷,幾十萬人(一說一二百萬)融入漢族,以至於如今北方一些地方還有「一半韃子種」的說法。

拓跋鮮卑來自草原地帶,愛慕漢地及中原文化,一步步把都城從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平城(今山西大同),最後遷至洛陽,鮮卑族成為一個歷史民族。

李氏唐朝同樣是有胡人血脈者建立,胡漢一家,相容幷蓄,樹立了盛唐氣象的文化標杆。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是世代致力維護髮展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人物的確有,但普通的、無名的小人物的基礎性貢獻更可貴。如今,隨時隨地都在演繹這樣的故事,而且並非有意而為,而是內心自覺的無意識之舉。

3樓:我抵不住了

鄭成功 左宗棠 老蔣

中國歷史**

歷史上有哪些維護和促進國家統一的人物啊?

4樓:豬頭男

秦王贏政。這位統一中國的人物

歷史上新疆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故事

在漢代還有哪些對維護祖國統一做出過貢獻的歷史人物

5樓:繼潤

維護祖國統一做出過貢獻的歷史人物有陸賈,韓信,蕭何,張良等等。

陸賈(讀音:lujia)(約前240年—前170年),漢族,漢初楚國人,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賈早年追隨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諸侯。

劉邦和文帝時,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對安定漢初局勢做出極大的貢獻。呂后時,說和陳平、周勃同力誅呂。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

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目的,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教育的目的

我覺得就是她的核心,教會人學會 仁.義.禮.智.信.最終達到古仁人之心。採納吧 一切的思想教育都有政治目的 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教育的目的 積極,早期 加強 統治 2壯大官僚隊伍,為官僚政治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但是 一定程度上束縛人們思想!中國古代教育,主要教人們儒家學說 諸如四書五經之屬 其根本目的是...

為什麼中國古代統一都是由北向南的

在南宋以前,北方一直是是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地帶,人口比南方多,當時的氣候環境也更適合人類居住,另外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存在,一直處於戰爭狀態,軍隊長年處於戰備狀態,戰鬥力較強。而南方就沒有這樣的優勢。北宋滅亡,宋人多南遷,經濟中心開始轉移到南方,連帶文化中心也開始偏移,再加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