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孫武率吳軍攻下郢都至楚國收復郢都,這一段歷史

時間 2021-09-20 12:12:04

1樓:匿名使用者

吳軍攻下郢都後,楚昭王逃到了隨地,然後大夫申包胥到秦國去搬救兵,在秦國的朝堂上哭了七天七夜,最終感動了秦哀公,秦國發兵援救,恰好此時吳國發生內亂,闔閭的弟弟夫概自立為王,而越國也偷襲楚國背後,吳軍首尾難顧,只得撤軍回國,在撤退途中,吳軍被秦楚聯軍大敗,郢都即被楚國收復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漸漸強大起來。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決定進攻楚國,他與大臣伍子胥、伯嚭(伍子胥和伯嚭都是從楚國避難逃亡到吳國的楚國人)一起率軍攻伐楚國,攻克了楚國的舒邑。

初戰告捷,吳王闔閭想乘勝進攻楚國的首都郢城,他向將軍孫武徵求意見,孫武說:「這次戰爭已經使我們國家的民眾很疲憊了,我們不應該立即攻打郢都,應當暫時休戰以等待時機。」 闔閭經過慎重思考,認為攻打郢都的時機卻是不夠成熟,於是採納了孫武的意見,撤軍回國。

公元前511年,吳國攻打楚國,攻克了楚國的六邑和潛邑。

公元前509年,楚國攻打吳國。吳軍迎頭還擊,在豫章大敗楚軍,攻克楚國的居巢,然後撤軍回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向孫武和伍子胥徵求意見說:「當初你們說不能攻打楚國的郢都,現在我們可以攻打郢都嗎?」孫武和伍子胥回答說:

「楚國的將軍子常很貪婪,唐國和蔡國都與子常結下了仇怨,非常憎恨他。大王您一定要大舉攻伐楚國,必須聯合唐國和蔡國才行。」

闔閭聽從孫武和伍子胥的建議,與唐國和蔡國進行聯絡,建立了伐楚聯盟。

吳國出動了全國的軍隊,與唐國和蔡國的軍隊一起向西挺進,攻打楚國。楚國出動軍隊抵抗三國聯軍,雙方在漢水兩邊列陣對峙。吳軍突襲楚軍,楚軍大敗而逃。

吳軍奮勇追擊,一直攻到郢都。吳軍和楚軍在郢都了激烈的戰鬥,先後交戰五次,楚軍都被擊敗。

楚昭王見楚軍屢戰屢敗,意識到郢都已經難以堅守,於是逃出郢都,投奔鄖縣,後來又投奔隨國。吳軍於是攻克了郢都。

孫武和伍子胥對於攻打楚國郢都的時機的把握,是吳軍最終攻克郢都的關鍵所在。

每一個國家的首都,都是這個國家的核心。攻克一個國家的核心,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可以等同於攻克整個國家。因此,攻打一個國家的首都基本上就是同這個國家進行總決戰,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吳王闔閭在首次與楚國開戰贏得小勝之後,便想乘勝攻打楚國的郢都,著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草率的想法。幸虧孫武對於戰機有著清醒的認識,及時勸阻了吳王闔閭的冒險行動。

後來,楚國竟然**吳國,雖然遭到了失敗,但這一行動卻證明楚國是具有強大實力的。當初吳國如果貿然攻打郢都,後果不堪設想。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吳國的國力有了較大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孫武和伍子胥才覺得攻打楚國郢都的戰機基本成熟了。即便如此,為了增加對楚作戰的保險係數,孫武和伍子胥還是建議吳國與唐國、蔡國組成戰略同盟,進一步增強己方的實力。

正是憑藉孫武和伍子胥對戰機和戰爭雙方實力的正確把握,吳國才得以擊敗楚軍,攻克了楚國的郢都。

3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列國志裡沒有嗎?

公元前509年,孫武帶領吳軍對楚國實施深淵的千里戰略奇襲,被史家稱為

4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戰爭準備已經完成,吳王遂拜孫武為主將,率3萬精兵,溯淮水浩蕩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時,孫武突然舍舟登陸,以3500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通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今河南信陽南),直插楚國縱深。楚軍措手不及,被迫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倉猝應戰。

楚軍大敗,吳軍乘勝追擊,先後用「半渡而擊」等戰法,11天行軍700裡,五戰五捷,一舉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棄城倉惶南逃。柏舉之戰成了中國戰爭史上以三萬人勝二十萬人的快速取勝的光輝戰例。

戰國時期軍事家尉繚子讚道:「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5樓:歲月不寒

柏舉之戰

也叫楚吳第一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