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時間 2021-10-15 00:24:22

1樓:不雨亦瀟瀟

乘,音shèng,意為輛。這裡指兵馬。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

千乘之國,指擁有許多兵馬的國家,即諸侯國。春秋時代,戰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

萬乘之國,漢語成語。

拼音:wàn shèng zhī guó

釋義:原指周朝,後泛指大國。

有趣的是,雖然此形容歷經了千年之久,到今日也仍舊實用,我國與美俄的坦克都在一萬輛左右。

自商﹑西周以迄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主要作戰裝備。以馬拉木質戰車交戰的作戰方式叫「車戰」,戰車成為戰爭主力和衡量「國家」實力的標準。商代晚期一些遺址中已發現戰車痕跡。

周武王伐紂「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其後,逐漸有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稱。

「乘」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編制;以戰車為中心配以一定數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後勤車輛與徒役編組。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千乘之國即諸侯國。

2樓:匿名使用者

乘的本意是四匹馬拉一輛車,實際上是戰車的配置。古代戰車用四匹馬來拉,車上有三個人:一個人負責駕車;另一個人站在車上,手持鋒利的兵器,負責衝殺;還有一個人是大力士,車翻了負責把車搬正,車壞了負責扛車;後面還跟著七八個人,手持木棍。

千乘,算起來有一萬多人,算是中等的國家;萬乘,那就有十萬多人,絕對是強國了。相比西周的時候,周天子不過有六師,每師為兩千五百人,六師才就有一萬五千人。

我國古代為什麼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千乘之國五,萬乘之國七,分別是哪些國?

3樓:

千乘之國五:魯,宋,中山,衛,鄭

萬乘之國七:齊、楚、秦、燕、韓、趙、魏

4樓:南柯之夢未醒

西漢劉向敘錄曰:「萬乘

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這就回是《戰國策》名答字的由來。

所以萬乘之國應該是指 媯姓田氏的齊國、嬴姓趙氏的秦國、嬴姓趙氏的趙國、羋姓熊氏的楚國、姬姓魏氏的魏國、姬姓的燕國和姬姓韓氏的韓國

千乘之國應該是指 子姓的宋國、姬姓的衛國、姬姓的中山國和王室的東西二週(這可不是西周和東周兩個時代,而是指戰國中後期周天子分封的最後兩個諸侯——東周公和西周公哈)

5樓:戰神孫武

分別是春秋五霸。

戰國七雄。

五霸: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宋襄公,楚莊王。個人認內為是符容合春秋時期的霸主。

至於另一個說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後兩位屬於春秋末期,而且輻射面積並不大。

也沒完全受周王室的認可。所以個人認為,後兩位在春秋時期名氣和地位還是稍遜原來的兩位。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所以,一個國家擁有千乘戰車就是大國。

而戰國時期,初期雖然還有一些國家,但分別被七個國家所滅。所以,當時按國力計算,萬乘之國才能是大國。

如果齊國是「千乘之國」,請問齊國有多少匹戰馬? 5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選 c

乘,音shèng,意為輛,戰車。這裡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

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車的國家,即諸侯國。春秋時代,戰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

春秋時期禮制:天子六軍,每軍千乘,共六千乘;大國三軍;中國兩軍;小國一軍。所以說,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不是大國。

春秋戰國時代,按車乘的多少區分國之大小。天子是萬乘之國,諸侯是千乘之國。這裡乘字應讀什麼

7樓:手機使用者

shèng四馬拉一車為一乘

8樓:加菲帶你看電影

sheng 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能發明洋槍洋炮,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你沒上過學沒?大炮不就是宋朝先搞出來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凌江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 指南針 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在戰國時被版發明,宋代是用於權航海,造紙術西漢就被髮明,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火藥在唐代被煉丹家發明,唐末開始用於軍事,唐代即有雕版印刷了,到北宋時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 小...

中國古代為什麼看不起商人,為什麼中國古代商人雖富但不高貴

商人地位低,說是受到政策和文化的影響,這對,但要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政策和文化?到知道文化這種東西,可不是空穴來風的,實際上是與生存環境有著絕對的關係的。因為古代的生產力不足,需要更多的人在土地中勞作,才能保障生活。所以社會主流文化,才會比較排斥本身並沒有生產力的商人階級。古代的人們只有重農才能生...

古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派,中國古代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石窟?

思想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不止古代,任何時候都有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