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框架結構
空海與鑑真和尚
日本來中國學習的學問僧共約九十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於804年(貞元二十年)來中國,在長安青龍寺向惠果學密宗,回國時帶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經,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僧人也不斷東渡日本,溝通中日兩國的文化,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鑑真和尚。
鑑真,姓淳于,揚州人。他對於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戒。他應日本聖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終於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
鑑真把律宗傳到日本,同時還把佛寺建築、雕塑、繪畫等藝術傳授給日本。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鑑真及其**所建,它對日本建築有重要的影響。鑑真精通醫學,尤精本草,他雖雙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種藥物,對日本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樓:手冢藍冰
鑑真六次東渡
7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鑑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鑑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六次東渡·壹
742年冬,鑑真及**2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鑑真一位**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說:
「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鑑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採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六次東渡·貳
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鑑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僱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餘姚(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
開春之後,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鑑真前去**,第二次東渡遂結束。
六次東渡·叄
結束了巡迴**之後,鑑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鑑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鑑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
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六次東渡·肆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鑑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鑑真留在大明寺的**靈佑擔心**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採訪使遂派人將鑑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六次東渡·伍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鑑真東渡。鑑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陰曆6月28日從崇福寺出發,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鑑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
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吹襲,連續漂流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后方能上岸,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入大雲寺安頓。鑑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晒經坡」、「大小洞天」等鑑真遺蹟。。 之後,鑑真北返,經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鑑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
在廣州,鑑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後,鑑真繼續動身,經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鑑真發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
此時,鑑真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鑑真大**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鑑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鑑真又經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
第五次東渡結束。
六次東渡·終
由於鑑真的遊歷遍於半個中國,因此聲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備真備、晁衡等人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鑑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通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鑑真出海。
鑑真便祕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鑑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
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日本宗師
鑑真到達日本後,受到孝謙天皇和聖武太上皇的隆重禮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呂親自在河內府迎接,2月4日,鑑真一行抵達奈良,同另一位本土華嚴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統領日本佛教事務,封號「傳燈**師」。 根據聖武和孝謙的意願,鑑真作為律宗高僧,應該負起規範日本僧眾的責任,杜絕當時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託庇佛門,以逃避勞役賦稅的現象,因此,孝謙下旨:「自今以後,傳授戒律,一任和尚」。
但是,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尤其是興化寺的賢璟等人,激烈反對。於是,鑑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在辯論中,鑑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為正式認可的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結果賢璟等人皆被折服,捨棄舊戒。鑑真於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聖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
756年,鑑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為鑑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謙天皇在宮廷鬥爭中失勢,被迫傳位給淳仁天皇。相應的,鑑真也遭受到排擠。
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煩躁,不敢勞老"為名,解除了鑑真「大僧都」一職,並將在宮廷鬥爭中敗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賜給鑑真。次年,鑑真**在該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賜名「唐招提寺」,鑑真從東大寺遷居至此。淳仁還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使得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
763年5月6日,鑑真在唐招提寺圓寂,入滅之前,其**為鑑真膜影,立夾漆像,傳世至今。 764年,孝謙天皇鎮壓了惠美押勝之亂,重新登基。鑑真的**思託、法進等人相繼成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擴建,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國寶。
鑑真所開創的四戒壇,也成為最澄開創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侶正式受戒的唯一場所。鑑真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
玄奘幼年出家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0歲隨哥哥進入佛門,13歲剃度出家,21歲受具足戒。前後遍訪佛教名師,先後從慧休、道深、道嶽、法常、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以及《大般涅盤經》等經論,造詣日深。
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十餘萬里。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並結為兄弟。後經龜茲(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
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溼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宣告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
以後,玄奘西行求法路線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僕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林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經書的十名高僧之一)。
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宣告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歷遊五印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
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宣告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
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蔘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
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不久,唐太宗接見並勸其還俗出仕,玄奘婉言辭謝。
爾後留長安弘福寺譯經,由朝廷供給所需,並召各地名僧20餘人助譯,分任證義、綴文、正字、證梵等職,組成了完備的譯場。同年五月創譯《大菩薩藏經》20卷,九月完成。 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譯出無著《顯揚聖教論》20卷;並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
同年尚譯出《解深密經》、《因明入正理論》,推進了因明在中國的發展,嗣又奉敕將《老子》、《大乘起信論》譯作梵文,傳於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譯出《瑜伽師地論》100卷,並請太宗作經序。十月,譯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並悉心從事翻譯佛經。永徽三年(652),奏請建塔以安置經像,經高示敕許,乃於大慈恩寺西院營建雁塔。玄奘「親負簣畚,擔運磚石,首尾二週(年),功業始畢」。
顯慶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為瑣事所擾,遂遷居玉華宮(現在陝西銅川焦坪煤礦),致力譯經。顯慶五年,始譯《大般若經》。此經梵本計二十萬頌,卷帙浩繁,門徒每請刪節,玄奘頗為謹嚴,不刪一字。
至龍朔三年(663)終於譯完這部多達600卷的鉅著。此後,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譯出《咒五首》1卷後,遂成絕筆。同年二月逝世。
據載,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
有關漢武帝的時期著名歷史人物的及故事
史記 漢書 裡面衛青 霍去病 李廣 董仲舒等 漢武帝時期人物簡短事例資料大全 歷史人物漢武帝介紹 由於連年興兵和重賦,已有不少農民棄業流亡。加之以 吏多私徵求無已,去者便,居者擾 使流民問題更加嚴重。漢武帝制定了流民法 以禁重賦 結果仍然是 官曠民愁,盜賊公行 以至出現流民二百萬口的嚴重局面。這是農...
河南南陽是哪個著名歷史人物的出生地
1全部南陽臥龍崗,有諸葛廬 諸葛亮家,三顧茅廬發生地。南陽歷史上著名人物 河南南陽有哪些歷史人物的故鄉 科聖 張衡 醫聖 張仲景 商聖 范蠡 智聖 諸葛亮 謀聖 姜子牙等歷史名人 河南最有名的歷史人物 中原大地最著名的歷史人物應該是 軒轅黃帝 南陽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南陽市,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
荊州的著名歷史人物及其事蹟,還有荊州的風味小吃都有哪些
蘋果旺旺小饅頭 1 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湖北省荊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荊州自古盛產魚,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 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2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