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禾木籽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
2樓:魚要糧
四百零七年;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
3樓:阿沾愛生活
四百零七年;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
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漢靈帝劉巨集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4樓:貞觀之風
漢朝享國四百零七年,末代皇帝是漢獻帝。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不認為是正統政權),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5樓:汽車資訊推送
漢朝四百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割裂的,那就是王莽建立了新,我們常常說篡漢,但畢竟新朝存在了17年,可以說人們還都是認可這個王朝的(西漢末普遍對漢朝失望),而到王莽身死時,身邊仍有3000儒術,我們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改朝換代的歲月里人們對某王朝的支援並沒有那麼篤定。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東漢(25年—220年)
很顯然中間割裂了17年,也就是說漢朝的帝系斷了,如果沒有劉秀,就沒有了東漢。
歷史上的「漢」政權那麼劉秀的繼位,從理論上和事實上來講大體與西漢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我們很多時候講,這就是兩個朝代。歷史上,我們分的很清楚,比如二十四史並沒有將兩個西漢、東漢混為一談,東漢班固將西漢的歷史編作《漢書》,如果同樣是一個朝代,東漢是不能這樣編史的,也是從《漢書》開始,中國有了斷代史,既然是斷代,西漢和東漢在歷史的描述上就應該是兩個部分(朝代)。
南朝宋范曄將東漢的歷史編作《後漢書》,在歷史時期,通常用前漢、後漢來區分這倆個朝代,後來漢的名號又不斷增加了,比如劉備的蜀漢,匈奴人劉淵也建立了漢(後改稱趙,又稱前趙或漢趙)他們都自稱與漢高祖劉邦有血脈關係,於是國號都為漢。
除了有血緣關係之外。中國後面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漢,大致分為兩種:一漢水附近建立的政權,二自己姓劉,國號選擇漢。
後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知遠建立的政權。
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崇建立政權。
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隱、劉龑所建的政權。
玄漢。綠林軍「更始將軍」劉玄掌權執政,故稱「更始政權」。
赤眉漢。劉盆子所建的政權。
成漢。也稱成、後蜀;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李雄建立的政權。
邢漢。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自稱漢王,年號天統。
侯漢。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樑政權所建。改國號為「漢」,稱南樑漢帝。
朱漢。朱泚所建的政權,公元783年稱「秦」,公元784年改稱「漢」。
郝漢。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農民政權,於公元2023年建立大漢政權,自稱皇帝。
陳漢。元朝末年由陳友諒在湖北、江西建立的一個王朝,後被明朝所滅。
有這麼多的漢,他們為了正統,以獲取政治優勢,或者認為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國號大都直接稱「漢」。但是這對於歷史研究而言,就麻煩了,應該怎麼區分呢?一是統治者的姓氏,如陳漢、邢漢、侯漢、朱漢、郝漢。
而那些劉姓存在較長時間的政權怎麼辦的?就根據定都的地理方位,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南漢(番禺也就是廣州)、北漢(太原)。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比東漢更後,取法西漢、東漢,更容易使二者作同一範疇考慮,而且作為最輝煌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東漢在血脈上和政策上都更加相近,故而我們往往將西漢、東漢作為大一統的「漢」來考慮。
在「漢唐」這樣的叫法上,我們會將西漢、東漢併成為一個偉大的時期,「大漢四百年江山」的說法通常使漢朝更加輝巨集。
東漢在新末群雄逐鹿的局面下,比劉秀身份更近的劉姓宗室有很多,最大的兩枝起義軍推選的皇帝均不是劉秀,可以說劉姓宗室有資格當皇帝的有很多,但怎麼排也排不到你劉秀。所以劉秀是劉邦的子孫不假,但遠祖劉發就已經是庶出了,經過兩百年的繁衍,其實也就是你姓劉而已,漢朝政權跟你劉秀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通常會講「東漢開國」,東漢你這個朝代完全是自己打出來的,與皇位的傳承沒有什麼關係,但畢竟是劉姓子孫,高祖血脈的旗號畢竟可以為打江山省不少的力氣,而且百姓也認劉姓這杆旗,劉秀開國仍稱「漢」也是時代的必然。
對於劉秀其人,***的評價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可謂評價極高,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在***眼裡還是略遜一籌的。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稱:「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而談到劉秀建國的艱辛時,稱「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
」劉秀雖說是宗室,但從小也是伺弄莊家的漢子,他的實力就也是比朱元璋強那麼一丟丟。
他的建國可以說是開啟了另一個朝代,不論是諡號為「光武」,還是其年號「建武」都表明了他建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另外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和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雖然名義上相近,民族相同,但畢竟是兩個朝代了,這一點上我們認識比較統一,但如果將歷史時期縮短,金朝滅亡20年之後,有一個類似努爾哈赤的人又建立了金政權呢?這是在中原王朝的概念裡。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也跟遼沒有什麼關係了吧(實際層面)。
6樓:45網
1、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
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時期。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210年。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
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2、西漢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公元前202年劉邦才稱帝,但因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為了防止反叛和鞏固皇權穩定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或貶或殺,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
此時,由於歷經多年動亂,國力較弱,而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於是,漢朝初期並沒有什麼戰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后攝政。呂后尊劉邦遺囑用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黃老政治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后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呂后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剷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恆。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雖然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這段時期,匈奴雖然幾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數時間裡和南越一樣,出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馬復力等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盛世時代。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經此二次事件後,**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儘管武帝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霸王道雜之」,但武帝時期對儒家的採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曆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于,使得「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帝國。
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但是,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
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臺之詔,希望不再窮兵黷武,也使漢朝不至於敗亡。為搶救經濟,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被害。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昭帝。漢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和霍光三人共同輔政。
但是在元鳳元年(前80年),爆發元鳳政變,聰明的漢昭帝清醒的誅殺了上官桀等一批陰謀權臣,避免了霍光被怨殺。霍光從此輔佐漢昭帝治國。昭帝時期遵循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以至於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
昭帝死後,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他行為放縱,密謀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廢掉。之後霍光又迎立劉病己即位,是為漢宣帝。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地節二年,霍光去世。但霍氏一門逐漸腐敗黑暗。
宣帝將腐敗的霍氏集團一網打盡。宣帝治國摒棄不切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在整頓吏治上沿用昭帝時期,勸民農桑,抑制兼併,降低豪強在國家中的角色。經過了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明顯恢復,使漢朝再度迎來了盛世,這就是著名的昭宣中興。
宣帝死後,漢元帝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漢成帝
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日本有多少年的歷史
差不多1700年的歷史。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 八大洲 八大島國 等。據 漢書 後漢書 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 倭 或 倭國 公元五世紀...
茶道有多少年的歷史,茶道有多少年曆史了?
茶道 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 賞茶 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 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 封氏聞見記 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
西周有多少年曆史,西周多少年曆史
陳mc樂園 西周朝代大約是275年曆史。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 今陝西西安市西南 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 今河南省洛陽市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