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廢除丞相和宰相,清朝為何增設內閣大學士一職

時間 2022-01-09 19:30:06

1樓:碎碎念知識小能手

我們平時在看歷史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丞相、宰相、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官職名字,而我們也知道這幾個官職都是古代封建朝代中非常重要的職位,但是很多人都分不清他們之間的區別以及職權。丞相制度是在秦朝便開始設立的,明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而廢除了丞相和宰相,直到後來為了制衡權力而在清朝時期增設內閣大學士。

首先,宰相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是一種官職。眾所周知,宰相是古時候對於掌握最高行政權的朝廷命官的一種統稱,而並不是正式的官名,其次宰相可以不止一個人,比如先秦時期的太宰和相國、漢朝時期的丞相和大司徒、隋唐時期的尚書令、中書令等官職都算是宰相。而丞相則是一個正式的官名,最早是在秦朝時期便已設立丞相一職,通俗來說宰相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是宰相的一種形式。

雖然歷朝歷代丞相和宰相的許可權並不相同,但大致都是掌握軍政大權的人,可以說是擁有著除皇帝之外最高權威的人。

然後,明朝廢除丞相和宰相是為了加強君權,清朝增設內閣大臣是為了權力相互制衡。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是一位非常有精力的皇帝,其在位期間非常勤勉地工作,他一個人可以完成所有的朝中政務,其次當時的丞相功高蓋世,為非作歹,因此朱元璋一氣之下便廢除丞相一職以及宰相制度。但是在後來朱元璋發現工作量太大了,便設立了類似祕書的殿閣學士,當時的殿閣學士並無實權,直到明朝中後期才得到地位的提高。

在清朝建立的時候,繼承了明朝的制度,設立了內閣,後來又將四殿兩閣制度改為三殿三閣,共六位大學士專門來輔助皇帝治理國事,主要負責起草詔制、指導奏章的批覆、撰寫史書以及在科舉考試中充當考試官等。

最後,從廢除丞相職位和宰相制度到後來設立內閣大學士,主要都是為了將皇權和相權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否則無論是皇權過於集中還是相權權力過大,都不利於王朝的持續發展。

2樓:取個名都好難

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非常能幹,其次他也不放心將權力下放,所以將丞相干的事情自己一個人全乾了,而清朝增加內閣大學士還是因為皇帝處理不過來,只好將一些事情交給下面的人去幹,其實在朱棣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內閣,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

3樓:劇菁英

明朝時期廢除丞相還擺向是為了防止丞相,宰相權力過大,影響皇帝的統治。好做的**集權制度。清朝設立內閣大學士是為了幫皇帝分擔政務。

4樓:會飛的豬豬在努力

在明朝的時候之所以廢除丞相和宰相就是為了讓皇權更加的集中,而在清朝的時候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勢利才增加了內閣大學士這一官職。

5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皇權。清朝雍正年間皇權到達頂風。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廢除宰相是朱元璋為了增強皇權

大學士是明朝就有了

7樓:金蟾居士

明朝朱元璋廢丞相是為集權,明成祖朱棣繼位就設內閣大學士,原因是皇帝一個人幹君、相二個人的活太累。

明洪武十三年(1380)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1382)仿宋制設殿閣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

清廷於天聰二年(1628),建文館,命儒臣分直;天聰十年(1636),更名內三院(國史、祕書、弘文),後各置大學士一人,即內三院大學士;再後改內閣,內三院大學士亦改為內閣大學士。內閣大學士的品級,初製為滿員一品、漢員二品,順治十五年(1658),滿員改與漢同,均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又一併定為正一品。[1]雍正年間,清廷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作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

明朝廢除了丞相,那為什麼後來還有宰相劉羅鍋?

8樓:浮華幻夢

這些不過是官名 歷史並不只以這兩個稱呼來指代朝廷大權的掌控者 從最初的阿衡 冢宰 到後來的 相國 相邦 同平章事 參知政事 之流 都是稱謂 丞相位置雖廢 但是依舊執掌大權者依舊存在 故而 當時作為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也就被稱為宰相了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時候的宰相和西漢唐朝時期的丞相不是一個概念,因為到了清朝時期的宰相就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十士,沒有什麼實權。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是廢除了丞相制度,可是幹丞相這項工作的人還在,有時候權利還很大,名稱稱為內閣,民間俗稱內閣首輔是「宰相」,就像現在人解釋歷史官職一樣,會和現在的官職做類別,以便人們更好的理解。

劉墉就是電視上的劉羅鍋,他是清朝的人。清朝延續明朝的基本**結構,也沒有丞相這個官職。清朝開始稱為『上書房行走』、軍機大臣等官職,民間也俗稱丞相。

比較正史類的電視劇稱為「中堂」。

劉墉劉羅鍋當過類似丞相這樣的一個官,所以民間俗稱他是宰相。

11樓:龍翺戰天

這只是電視劇裡的說法,並不嚴謹,在清朝時是不設宰相一職的。

12樓: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個東西,丞相是正經的官位,宰相比較寬泛,包括丞相,但還有兩個其他的職位

13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講過,那是導演的忽略,不懂歷史。其實歷史上劉羅鍋和和珅關係還不錯,別信那些人胡謅,沒道理的也往電視上放

14樓:every不羈格

清朝劉庸是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左都御史一品大員兼上書房行走,所以基本可以稱為宰相,但是《宰相劉羅鍋》是電視劇的需要,認為這樣的級別才可以與和申對抗.其實劉庸在乾隆的心目中的地位是遠不及和紳的.劉庸最後的官階也是做到巡撫就完了.

清朝無宰相,這裡只是所謂的宰相

15樓:冬天的童話

拜託,劉羅鍋是清朝的人,《宰相劉羅鍋》是電視劇,不是正史

16樓:隨風飄泊

只不過是個電視劇清朝就沒有宰相這個官職

17樓:匿名使用者

劉羅鍋是清朝的,與明朝的官職沒有關聯

18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明朝廢除的丞相和清朝的宰相之間有什麼關係?

換言之,就像清朝乾隆和新中國的***有什麼關係呢?

明朝為什麼設立內閣?與宰相制度有什麼不同?

19樓:貞觀之風

原因: 因為明朝在廢除了丞相制度後,全國事無大小都由皇帝一人管理,皇帝為了減輕負擔,就設立了內閣,協助皇帝處理國事。

不同: 明朝內閣不是**法定機構,沒有權力,只是協助皇帝處理國事; 而宰相是**的法定機構,而且擁有巨大權力,甚至可以干預皇帝處理政事,並不是協助這麼簡單。

宰相在我國封建社會**集權制度內部可發揮雙重作用,既可以輔佐皇帝,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決策機要;也可能因權力過重而威脅君權,因而形成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後,固然可解決君相矛盾,但必然導致皇帝負擔加重,軍國大事均由皇帝個人裁決,難免偏頗、草率。

20樓:匿名使用者

設立內閣的目的在於加強皇權,內閣成員不再是宰相,沒有決策權

21樓:匿名使用者

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設立六部。明成祖朱棣因為皇帝要辦理的事情太多,個人精力有限開始設立內閣作為皇帝的諮詢機構,明朝著名才子,謝縉就是第一任內閣成員之一。這個時候內閣都是4,5品**,地位雖高可是官階很低。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因為個人精力更加有限。於是將皇權分為批紅權和票擬權。批紅權就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批,而票擬權則是有內閣掌握。

這個時候內閣一般都是由大學士任職了。不進翰林院就不能入閣的傳統就是這時候開始的。而明朝滅亡後,清朝也採用了內閣制度。

只不過名稱有些特殊。康熙時期的上書房的幾個人就是實際上的內閣。到雍正時期的軍機處就是實際上的內閣。

一直到清朝末期2023年的新政,取消了軍機處。開始民選內閣,而在實質上仍然是有皇室控制。

明朝哪一位皇帝廢除了丞相制,宰相制度在哪個皇帝被廢除?

朱元璋乃是中國歷史上最能幹的皇帝,啥事都他一個人幹,要丞相何用 風舞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宰相制度在哪個皇帝被廢除? 我國抄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終止於明太襲祖朝,朱元璋為bai瞭解決傳 du統相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zhi,借胡惟庸案的爆發dao而廢除了宰相制度,權分六部,各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進一步加強...

明朝不許王爺進京,有效防止藩王叛亂,為何清朝卻不許王爺出京

茹菓 因為這些王爺有自己的權勢,有篡奪皇位的能力,所以清朝不讓他們出京,就是為了監視他們,以免他們有造反之心。其實在最初也並不是所有的王爺都在京城,有的也在京城之外,但是這些王爺卻和皇帝沒有任何關係,不過這些人因為這個王爺之位,被除掉了。之後皇上便把自己的兒孫留在了京城,不允許他們外出。其實清朝也是...

明朝降兵組成的清朝綠營,為何成了經商部隊

彩筆蕪城 綠營兵,這是清朝入關以後,重新組建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前身,主要來自明朝降軍。他們投靠清朝後,被重新改編整頓,重新組成一支軍隊。綠營軍主要是由步兵組成。這也是清朝前期,綠營兵跟八旗軍相比,戰鬥力比較差的一個原因。八旗軍主要以騎兵為主,而步兵為主的綠營兵,具有天然的劣勢。當然,在綠營兵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