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吳黎黎
上面的回答很多都是瞎說,比如長阪坡的那個,根本算不上戰役。
三國中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在這三個戰役裡我覺得官渡之戰最精彩。
首先我喜歡官渡之戰的真實,官渡之戰不像赤壁之戰那樣不真實,比如赤壁之戰就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正真的歷史上赤壁之戰到底是怎麼打的,很多地方還不清楚,《三國演繹》就更不靠譜了,很多都是假的,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蔣幹中計等。而官渡之戰卻很真實,曹操以弱勝強的沒個細節都那麼清晰,曹操的多謀和袁紹的優柔寡斷對比清楚,曹操能夠接接納一直和自己作對的許攸,而且是光著腳跑去迎接,然而袁紹卻不能容忍為他出力多年的一個謀士(姓名帶查)並將其致死。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我門覺得袁紹雖然兵多,但卻敗的一點都不冤枉,也不值得同情。
曹操兵少然而卻勝的理所當然,值得慶賀。
我還喜歡官渡之戰的重要性,赤壁之戰是最終決定了三國鼎立的形成,然而官渡之戰在當時的影響也絕不容小看。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勝利標誌著曹操有能力結束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這對百姓來說是個天大的好訊息,軍閥的混戰最苦的還是老百姓,混戰時期,在袁術統治區竟出現了賣兒賣女,人吃人的現象。
而官渡之戰後曹操迅速統一了北方,安定了人民的生活,發展了農業的生產。在當這時是北方廣大地區的福音。
相比赤壁之戰,官渡之戰跟真實,對百姓跟有好處。相比夷陵之戰,官渡之戰更精彩,雙方的準備也跟充足。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純粹是自己打出來的.目的是得個最佳,字數400多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不說它的重大歷史意義。這一戰所牽涉範圍之廣,氣勢之巨集大,情節之複雜,在描寫戰爭的**中獨佔鰲頭!
幾乎所有的主角,英雄人物,悉數登場,各個集團之間微妙的關係,諸葛亮與周瑜的貌似和且明爭暗鬥,魯肅,龐統和蔣欽,曹操和關羽。。。一大堆人物形象無不在這場戰爭展現得精彩絕倫。更淋漓盡致的突出了忠,義,智。
無論從氣勢上讓人蕩氣迴腸,故事環節上扣人心絃,人物塑造上深入人心,語言上朗朗上口,情節上曲折蜿蜒,波瀾起伏,扣人心絃。作者都寫得空前成功。且這場戰爭中埋下的深厚伏筆,以致於後來的情節發展幾乎無不圍繞其!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其結果是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對漢末的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同時這次戰役又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這次戰役涉及三個軍事集團,人物眾多,頭緒紛繁,作者僅用了2500字左右的篇幅就生動形象地把它勾畫出來了。
本文在寫作上有兩個特點。
一、詳略得當。全文絕大部分(從開頭到「助畫方略」止,佔全文五分之四以上)寫戰前孫、劉方面的決策過程;對交戰的實況寫得很少(最後兩段,不到全文的五分之一)。為什麼要詳寫戰前決策而略寫交戰實況呢?
因為戰前的戰略決策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聯合抗曹是孫、劉戰勝曹操的根本決策,所以要詳寫。在孫劉結盟中,孫權方面起決定作用,所以魯肅、諸葛亮策動孫、劉聯盟,孫權內部「主和派"與「主戰派」的鬥爭都圍繞孫權的最後決策而進行,實際上介紹了孫、劉方面對戰爭的客觀形勢和敵我雙方優劣虛實的反覆剖析。等到孫權最後下決心與曹操決一死戰的時候,戰爭的勝負趨向就已經預示出來了,因而後邊的交戰實況就用不著多費筆墨了,只是作為戰前決策的一種印證而已。
另外,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的目的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也就是以歷史上的興衰來提醒最高統治者——皇帝注意統治策略,赤壁之戰值得借鑑的是孫、劉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從這點考慮,也應該詳寫戰略決策而略寫交戰實況。
二、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本文的對話約佔全文的一半,在會談和會議中,一個個人物的言談風貌、語氣態度都不相同。例如同是勸說孫權聯劉抗曹,諸葛亮善於外交辭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軍的強大,也不諱言劉備打了敗仗,他採用激將法勸告孫權;魯肅勸孫權「不能迎操」的言談話語,處處為孫權考慮,推心置腹地向孫權陳述利害;周瑜有見識,有才幹,有膽量,他反覆地為孫權分析形勢,並以勝利的信心堅定抗曹意志,慷慨激昂,的確是「雄姿英發」的青年統帥。
孫權與人談話,開始很謹慎,不露鋒芒,一旦決斷,就口口聲聲罵曹操為「漢賊」「老賊」,勢不兩立,態度十分堅決。謹慎而又有決斷,這在孫權身上完全是統一的,這是由他的處境和地位決定的。曹操的戰書,雖只有三句話,卻和盤托出了他那躊躇滿志、輕率狂妄、不可一世的神態。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這本書寫作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忠義仁愛。所以可以說是是將劉備作為主角 將曹操作為大反派的 一部歷史**。所以要找最精彩的戰鬥可以是以少勝多 可以使陰謀詭計 不過我認為 最符合這部名著的寫作初衷的戰鬥 莫過於 趙子龍單騎救少主
趙雲便問二夫人訊息。 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雲見說,也不顧軍 士,急縱馬望南趕去。只見一夥百姓,男女數百人,相攜而走。」雲大叫曰:
「內中有甘夫 人否?」夫人在後面望見趙雲,放聲大哭。雲下馬插槍而泣曰:
「使主母失散,雲之罪也! 糜夫人與小主人安在?」甘夫人曰:
「我與糜夫人被逐,棄了車仗,雜於百姓內步行,又撞 見一枝軍馬衝散。糜夫人與阿斗不知何往。我獨自逃生至此。
」 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 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
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 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 得馬二匹。
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阪城。只見張飛橫矛立馬於橋上,大 叫:「子龍!
你如何反我哥哥?」雲曰:「我尋不見主母與小主人,因此落後,何言反 耶?
」飛曰:「若非簡雍先來報信,我今見你,怎肯幹休也!」雲曰:
「主公在何處?」飛 曰:「只在前面不遠。
」雲謂糜竺曰:「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 去。」言罷,引數騎再回舊路。
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揹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 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曹 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倚天劍自佩之,青*劍令夏侯恩佩之。
那青* 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揹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 雲,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二字,方知是寶劍也。
雲插劍提 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雲並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 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訊息。忽一人指曰:
「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 得,只在前面牆缺內坐地。」 趙雲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牆,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 之傍啼哭。
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
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 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雲曰:
「夫人受 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
」糜夫人曰: 「不可!將軍豈可無馬!
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 勿以妾為累也。
」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
「妾身委 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雲曰:
「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雲三回五次請 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
雲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 奈何?」糜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後人有詩讚之曰:「戰將全憑馬力 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 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 馬。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
不三合,被趙 雲一槍刺倒,殺散眾軍,衝開一條路。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 分明,大書河間張*。
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 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
張*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 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後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 開長阪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張*見了,大驚而退。趙雲縱馬正走,背 後忽有二將大叫:
「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 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
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 乃拔青*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卻說曹操在景山 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 可留姓名!
」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
操曰:「真虎將也!吾當 生致之。
」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 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 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後人有詩曰: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 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徵袍。
正行間,山坡下又撞出兩枝軍,乃夏侯□部 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一個使大斧,一個使畫戟,大喝:「趙雲快下馬受縛!」正是:
「才離虎窟愈生去,又遇龍潭鼓浪來。畢竟子龍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卻說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
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 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
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 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 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眾奔散。
趙雲得脫,望長阪橋而走,只聞後面喊 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 曰:
「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 雲縱馬過橋,行二十餘里,見玄德與眾人憩於樹下。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
雲喘 息而言曰:「趙雲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 掩之。
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 動靜,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
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 手遞與玄德。
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 起阿斗,泣拜曰:
「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 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歷史上三國?歷史上的三國都有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東漢末年出現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魏是220年曹丕建立,265年,司馬炎受禪建立晉,魏滅亡。蜀是221年劉備建立的,公元263年被魏國滅亡。吳是吳大帝孫權229年建立的,280年被晉朝滅亡。曹衝是病死的,雖然曹衝非常聰慧,曹操多次在世人面前誇獎他,但是曹衝畢竟是庶出,在三國時期禮法森嚴,真...
歷史上,誰殺一將而退萬敵,中國歷史上一場戰鬥殺敵最多的武將是誰
正式歷史上只有 薛仁貴。不過是三箭殺三人。身後同樣有軍隊。龍朔元年 661年 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鄭仁泰 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回紇九姓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
三國歷史上如果孫策沒被射死,歷史走向會怎麼樣呢
如果孫策沒有被射死,東吳絕對會是一個比較強勢的勢力,因為孫權在某些方面還是比不過孫策的 我人即使沒有射死,歷史的發展也不會改變太多,依然是這麼走下的。我覺得如果孫策沒有被射死,那麼天下就不會亂成一鍋粥,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的局面。那估計曹操就很難上位了,畢竟孫策也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肯定會瓜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