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中哪個先被秦國滅了

時間 2022-01-20 22:35:45

1樓:匿名使用者

韓國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在昭侯時的短暫強盛之後,韓國迅速衰落。屢遭列強欺凌。

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衝地,苟延殘存;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韓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改降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

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最終於在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2樓:匿名使用者

六國中韓國最先被滅,順序如下: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韓國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韓國,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大將軍王翦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置邯鄲郡、鉅鹿郡、太原郡。趙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喜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軍王翦之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攻打魏國,包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3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渡過淮水,圍攻楚國都城壽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

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接著打下代城,俘趙代王嘉。燕、趙徹底滅亡,秦始皇於代地設定雁門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亡。

被秦國滅掉的六國是那六國 先後順序是什麼

3樓:筱鴨電影

滅掉的六國依次為韓、趙、魏、楚、燕、齊。

1、韓秦趙兩軍在肥及番吾作戰中,秦軍先後被殲約15萬人,損失巨大,進攻受阻。但趙軍亦**慘重。於是秦國便按原定的**突破,由近及遠,逐個殲滅的方針,將主攻方向指向韓國。

前234年,秦攻韓,韓王安派韓非使秦,秦留下韓非,不久殺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韓國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接收後秦國實際上卻以該地為前進基地,作進攻韓國的準備。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

2、趙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3、魏趙被秦滅亡後,秦即想南下滅楚,但中間尚相隔一個魏國,魏此時雖然已只剩國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終屬秦進軍楚地之障礙,於是決定先滅魏,再伐楚。

本來魏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由於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多年來,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4、楚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兩路進攻楚國。

李信率一軍進攻平輿(今河南平輿西北),蒙武率一軍攻打寢(今河南固始縣沈丘東南),均擊敗楚軍。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於是引兵東,會師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

楚王派將軍項燕率軍抵抗。項燕揮軍尾隨秦軍,追擊三天三夜,乘秦軍輕敵無備,發起突然襲擊,大敗秦軍,佔其兩座營壘,殺死7名都尉。李信帶殘兵逃回。

秦王嬴政認識到楚雖已衰弱,但畢竟地廣人眾,仍具有一定實力,非輕易可滅。他親赴頻陽(今陝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請其統兵出征,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

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在平輿與秦軍決戰。秦王在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督戰。

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

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

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5、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代聯軍。二十一年(前226年)秦軍又增加兵力,王翦率軍一舉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鑑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故暫停進攻。

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魏之後,秦王趙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6、齊齊國經過燕軍進佔,元氣大為損耗,以至沒有力量參與東方各國與秦國縱橫捭闔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

齊王建繼位40餘年,三晉、楚、燕與秦戰爭連綿不斷,齊由於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未被攻擊,上下宴然,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

齊王建本人昏庸無能,齊相國後勝又是一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為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

所以儘管秦滅六國時,齊還擁有70餘座城邑,但仍不堪一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賁統帥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

4樓:水滴一滴一滴

被秦滅掉的六國是: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順序如下:

秦王政17年(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國滅亡。

秦王政19年(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22年(前225年),王賁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不到半年大梁城破,魏國滅亡。

秦王政23年(前224年),王翦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楚國,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5樓:貞觀之風

秦王政17年(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國滅亡。

秦王政19年(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22年(前225年),王賁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不到半年大梁城破,魏國滅亡。

秦王政23年(前224年),王翦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楚國,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6樓:汽車資訊推送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介紹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戰,他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秦孝公、秦昭襄王等六位國君給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早在秦王嬴政繼位之前,六國就已經開始用割地的手段來討好秦國,企圖延緩自己的滅亡時間。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再次對韓國進行攻擊,最終攻克韓國都城,俘虜韓王安。

那麼,秦滅六國時為什麼先拿韓國開刀呢?

公元前230年,秦國正式向山東六國發起戰爭,歷經10年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31年,秦國統一天下。那麼,秦滅六國之戰中,為什麼以「韓趙魏楚燕齊」為序呢?其實,可用「地緣政治」這四個字解釋。

秦國要討伐六國,儘管有數條線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崤函通道,只有佔據這裡,才能更方便快速地進入中原。而六國中實力最弱的韓國剛好控制著這裡,因此首當其衝。

韓國滅亡後,秦國有兩個選擇,趙國和魏國。以秦的實力來說本來無所謂,但是選擇趙國會更有利些。因為趙國還有一定潛力,擁有河套地區、太原盆地,對東出函谷關的秦軍側翼有一定威脅。

我們再翻開地圖,發現韓國位於秦國、楚國、魏國、齊國之間,可謂四面受敵,歷來就是「四戰之地」,戰爭頻繁。照說,在夾縫中生存,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搞好與鄰居們的關係。可韓國倒好,常常扮演「見風使舵」的角色,反覆無常。

這就是說,秦國強大,韓國就倒向秦國,做秦國的「跟屁蟲」;楚國打了勝仗,又趕緊撲向楚國的懷抱。對,「朝秦暮楚」說的就是韓國。不僅如此,韓國還欺負比他更弱的國家。

戰國初期,韓國就滅掉了鄭國。

基於此,韓國在戰國七雄中人緣非常差,誰也不待見他們。於是,當秦國將領內史騰率領虎狼之師攻破韓國時,其餘戰國五雄,都作壁上觀,無人施以援手。

六國被秦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麼,六國被秦國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我的第七街 1 是當時的大環境,秦國從秦孝公開始,商鞅變法,法度得以持續,未被廢除,使得國家國力得以逐漸增強。滅六國之前,秦國的國君幾乎是代代明君,而六國的國君明君鮮有,且多半昏庸。2 韓國弱小,申不害變法圖強,但是韓國被魏國 齊國 楚國和秦國包圍,沒有發展的空間,以至於被其他國家軍事攻擊後國力炸的...

在秦滅六國以後,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叛亂平定之後,為了 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趙王遷遭俘後,被流放到房陵 今湖北房縣 深山中,自生自滅,卒年不詳。在魏王假投降後成為秦國的俘虜,烈女傳 曰 秦殺假。但是 史記 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殺害。楚王負芻被俘後,其結局不見於史書,多半被秦王殺害。燕王喜為了自己活命,竟然狠心地殺死了自己...

滅六國那段史當時連秦國總共幾個國家

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過齊 楚 燕 趙 韓 魏 宋 中山 衛九國聯合伐秦,後來趙國滅了中山國,齊國滅了宋國。需要注意的是秦滅六國後還有一個衛國沒被滅亡,直到秦二世才滅亡。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個大國。lz,首先我覺得你的說法有待考究 應該是有多少個政權 連秦有八個!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 周。當時是 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