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三國中徐庶結局怎麼樣了

時間 2022-01-21 22:45:03

1樓:aa一路向北

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

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稱臥龍先生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

「後引見,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後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

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俗。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

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後的經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 徐庶一生,雖然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但他忠直坦誠、孝敬親尊、力薦英才的人格品德將永傳後世。

2樓:冶冰凝

徐庶在魏國做官,官位還不低,徐庶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太和年間(227年-233年)後,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輩子沒給曹操出任何計謀,跟著曹操直到他病死。

「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4樓:匿名使用者

很普通的一生,壽終正寢,劉備的敗筆

三國中徐庶結局怎麼樣了??

5樓:blackpink_羅捷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6樓:初起雲尤丙

赤壁之戰後,在龐統建議下,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後在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但也算善終了

7樓:匿名使用者

208年,曹操南征,劉備於長阪兵敗,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抓獲。徐庶向劉備告辭,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就是靠這方寸之地。

如今已失老母,方寸亂了,無益於事,請從此別。」於是劉備同意徐庶離開,徐庶和石韜向北投降了曹操。魏黃初年間(220年-226年),徐庶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魏太和年間(227年-233年)後,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歷史評價:諸葛亮:

①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②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

8樓:匿名使用者

在魏國「終生不出一計」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徐庶最後一次出場。初看之下,龐統和徐庶的江邊相遇似乎只是一個孤立事件,既使刪除這段情節,好像對故事的發展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在第五十回「雲長策馬刺顏良」中,曹操請關羽赴宴,席中,曹操問關羽的鬍子有多少根,似乎曹操的問題很無聊,實則別有用心。

羅貫中不會安排沒有用意的情節,龐、徐江邊相遇也是如此。

龐統剛剛騙得曹操把戰船連鎖起來,徐庶就立即來揭穿龐統的把戲,羅貫中的用意在於點示讀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戲,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經驗和對人情世故的熟諳遠非徐庶可比。類似手法屬羅貫中的慣用伎倆。諸葛亮舌戰群儒後,黃蓋就說這是無用功;草船借箭剛回來,就立即要火燒戰船。

徐庶巴巴地跑到江邊來見龐統,主要目的想表現一下自己的不凡。徐庶以為自己能夠發現龐統的詭計,是一個了不得的高明見識,這樣高明的見識又偏偏在曹營裡不能對任何人講。不能聽到讚美,不能表現自己,會讓徐庶鬱悶死的,所以徐庶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證明自己的高明。

極強的表現欲本身就是不成熟和膚淺的標誌。

徐庶也許是真的沒有脫身之計,也許是要考驗龐統的智力、和龐統一較高下,無論是哪種情形都無關緊要。當龐統講出脫身之計後,二人大笑。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認為這脫身之計太高明瞭,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現的是自命不凡後的得意。

關鍵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計策,其實愚蠢透頂。

對於二人江邊見面的情節,羅貫中多處使用暗示性的筆法提示讀者。「(龐)統聞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顧左右無人。」曹操已經明白龐統是**,肯定要暗中派人監視龐統;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龐統,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會派人監視龐統。

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東臥底,自己怎麼可能不做防範。「(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

……』」徐庶的小命難保了。

曹操雖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邊和龐統見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談話內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謠言。所以,當聽到「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時,曹操「大驚」,曹操是真的擔心韓遂、馬騰謀反。

曹操急聚眾謀士商議,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徐庶就急忙搶先發言,生怕差事派給了別人。以曹操的機敏,立即就明白了「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訊息是假,曹操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曹操怎能不「大喜」。龐統為徐庶設計的脫身之計,其愚蠢之處就在於搶差事這個環節。

接下來,曹操派臧霸與徐庶同去。後來曹操征討馬超和漢中時,所帶的眾多將領中,獨獨沒有臧霸。如果臧霸真的去鎮守散關了,就不會沒有臧霸。

事實上,臧霸一直鎮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沒有踏足過關中。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沒去什麼散關,而是直接回了青、徐。徐庶從此銷聲匿跡,阿鴦猜測,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給幹掉了。

「臧霸」是羅貫中別有用心的安排。

徐庶對龐統說:「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許劉皇叔有伏龍、鳳雛,才高天下,以此論之,吾言不虛也。

」也是後來龐統投奔劉備時的伏筆。這裡再一次明確,劉備知道龐統就是鳳雛。劉備派龐統去當縣令,是有意搓磨龐統,目的是去掉龐統的狂傲。

大事業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眾人齊心協力。狂傲會嚴重影響團結的,最終會毀掉事業。後來劉備把龐統從耒陽請回來,那一番表演,可謂演技高超。

也許正是徐庶的這句話,使得龐統初見劉備時,才表現的那般狂傲。

《三國演義》的徐庶最後怎麼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關羽三國演義 中沒有「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而且此語也並非指徐庶,而是說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後,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對關羽優禮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

但關羽不為所動,最後掛印封金,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相聚。因而後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是民間流傳的俗語,在戲劇曲藝中能聽到。

後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在某地心卻懷念異地的親人,也常用來比喻人在敵對雙方的某一方掛職,心卻嚮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11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

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徐庶稱臥龍先生諸葛孔明才是天下奇才。

「後引見,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他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後迫於曹操將其老母脅於曹營,而不得不離開劉備。但從不為曹操設謀。

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諺俗。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儘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

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後的經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 徐庶一生,雖然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終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但他忠直坦誠、孝敬親尊、力薦英才的人格品德將永傳後世。

12樓:手機使用者

徐庶是**《三國演義》要重點塑造的人物之一,用墨不算少,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晰。不過,**寫徐庶寫到赤壁之戰時就結束了,沒有進一步交待徐庶的下落,給人留下了一些懸念。實際上,史書《三國志》雖然沒有為徐庶立傳,但其中對他的記述也不算少,而且書中大致給出了徐庶的下落。

書中說,徐庶自從赤壁之戰前夕投歸曹操以後,自然也就成了曹魏的一員謀臣。但他在赤壁之戰時並沒有與龐統發生什麼聯絡,自然也不可能前往西涼防守馬韓。他歷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如果按民間傳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許多官還怎麼做?

)。太和年間(227—233),諸葛亮北伐曹魏,聽說徐庶仕途不太暢達,深為惋惜地說:「魏國人才莫非真得很多,怎麼徐、庶和石韜不被重用呢?

」其實御史中丞的官已不算小了,諸葛亮之所以為徐庶鳴不平,大概覺得徐庶是被大材小用了。徐庶大約病死於公元235年左右,葬於彭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他的墓碑至北魏時尚存,可惜後來散失了。採納哦

13樓:匿名使用者

徐庶估計是鬱郁而亡,一是他慈母憤恨而亡總因是他學藝不精被他的好朋友程昱設計,二是他本有付天下蒼生太平之志,確因好面子在曹操身邊又為當初和劉備相知誓言不出一計混混度日,當然是終身不得志,天戲徐庶啊!。。。心已死,所以在說他對三國也沒什麼意義,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浮沉中了。

三國中孫權的結局是怎麼樣的,三國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殺了魯王,廢了太子,逼死陸遜,該死的。得以善終。三國霸主中算好的了 碧眼紫髯 人稱 紫髯兒 碧眼兒 關羽曾罵孫權碧眼小兒 碧眼金 江東猛虎 那是指 孫權的哥哥孫策好不好,不是孫權!暈!紫髯 病死了,他孫子繼位!三國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的地位日漸上升。曹丕死時,司馬懿 陳群 曹真...

三國中呂布被殺後,其女兒的結局是怎樣的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眾所周知,呂布是東漢末年馳騁天下的名將,三國演義 更是將其塑造成三國第一猛將。因此,關於呂布的一切也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無論是他的 他的戰馬,還是他的親人,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有些問題還是要正本清源一下的。呂布的 中是方天畫戟,但正史上應該是矛。至於赤兔馬,確實在正史...

我家有靈芝酷似新三國徐庶給劉備的

此為赤芝,又名丹芝,生長在霍山的多為人工或半野生狀態,是靈芝中藥效較好的種類之一。一般所說的靈芝為此類的代表種,菌傘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表面紅褐色,有漆樣光澤,分為有菌柄和無菌柄兩種,有菌柄與菌傘同色或較深。可以入藥。從古代以來即有藥用記載。可 神經衰弱 頭昏 失眠 肝炎 支氣管哮喘等,還可治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