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王老二時尚秀
張郃作為曹魏名將,在三國演義中明顯被弱化了。他一共單挑了五虎之四,分別是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結果卻敗得很慘,而且每戰必敗。特別是單挑趙雲、馬超的時候,分別以十餘合(毛本三十合)、不三合(毛本為二十合)被擊敗。
相當於碾壓的狀態。
張郃之所以不能無敵於前三國時期,那是因為前三國時期,武將的整體武力值比後三國時期要強更多。前期都是蜀漢五虎將、曹魏五子良將、典韋、許褚、太史慈、孫策、龐德、夏侯惇、甘寧、周泰等猛將。數不勝數,這些人大多在張郃之上。
而到了後三國時期,蜀國的局面是一個老年的趙子龍,一個壯年的魏延,拖扯著一幫不知名小將。而魏國的五子良將也只剩下了張郃,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曹彰也都逝世了,唯一的一個許褚,也早就退居幕後了。因此!
曹營中張郃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一猛將,蜀營中第一猛將則是魏延。
就魏延、張郃二將的武力值來說,兩人在後三國時期水平相差不大。
張郃是公認的一流武將,武藝與張遼、夏侯淵等人相當,略弱於徐晃、龐德等人。
而魏延曾在襄陽城中大戰文聘,僅以麾下數百親隨,堅持了整整幾個小時,並順利突出了襄陽。魏延的武藝遠勝文聘。文聘在曹營中基本與于禁、樂進等人相當,因此魏延至少也是一流武將。
而魏延與龐德的打鬥,第一次數合之間,由於馬超偷襲後寨,曹操拔劍在手,指揮眾將齊出才打跑了魏延。顯然龐德並沒有速敗魏延的能力。兩人的第二次交手,是魏延一箭射中了曹操,龐德因為救主心切,在心態上有一個小小的加持。
因此才瞬間擊敗了魏延。
按照正常情況對比,魏延的武力值只能說略微弱於龐德,相差並不大。
因此!張郃跟魏延基本在伯仲之間。
張郃在後期,之所以能無敵般的存在,那是因為他與魏延實力相當,而二者又彼此都顧忌對方,從來沒出現過正面硬剛的情況。因此,張郃就成了無敵般的存在,而魏延,感覺也是無敵般的存在。
2樓:匿名使用者
張郃扛不住馬超20合很正常啊,說明馬超武藝高強。到三國後期魏延都成為蜀漢的頂樑柱了,廖化都得去當先鋒了,那張郃就無敵了,也說明了蜀漢正在走向滅亡的路上。
3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後期的時候,三國的那些名將幾乎都已經死了,所以張郃就成了無敵手,我覺得活得久也算是一種優勢
4樓:三棵樹
因為當時三國後期,有名的大將,基本上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幾乎沒有什麼厲害的人了,所以張郃才能無敵。
5樓:風逸安
張頜的綜合實力很強,精通謀略和用兵,所以能夠無敵。
三國演義中武將排名
6樓:風之葉
一、評定武力的幾條公理:
1.若在較為正常的情況下面對面單挑,一方失敗,可認為其武力不如對方。
2.兩人單挑達20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可認為雙方武力相等。
3.在「突襲」情況下殺敗或殺死對方,都不能作為武力高於對方的依據(如魏延殺王雙、姜維殺徐質),尤其在對方不把己方當敵人時(如關羽殺顏良、田續殺鄧艾),下面討論單挑,均指在較為正常情況下的單挑,排除突襲。
4.用箭射中對方,只能作為武力的參考依據
二、評定武力的幾條定理:
1.場合與情境會影響武將武力的發揮(如關興戰謝旌,第一場是平手,第二場一刀就剁了)。
2.赤兔馬在單挑中明顯發揮了優勢作用(演義中多次提到由於馬快勝敵)。
3.年齡對武將的武力有影響,一般到了50歲後武力開始衰退(很多武將都是50多歲時中箭而死,如甘寧、張遼、徐晃)。
4.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10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屬於同一檔次。
5.在較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超過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將在這30回合以內打敗了乙武將,可認為丙武將武力至少不低於甲武將。
6.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7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也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基本屬於同一檔次。
7.若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若干回合,屬於誘敵,那麼,在這若干回合之內,甲武將與乙武將至少是平手(因為在這若干回合之內,乙未能把甲戰敗,而甲還儲存了實力)。
8.雙方戰50合平手,不能說明雙方的武力在一個檔次,但相差不會超過一個檔次。
三、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來的結論:
1.公理1的結論:關羽>華雄,顏良>徐晃,文丑>徐晃,呂布>夏侯惇,馬超>張郃,趙雲>張郃,張飛>夏侯淵,龐德>魏延。
2.公理2的結論:典韋=許褚=馬超=張飛。
3.定理4的結論:呂布與張飛同一檔次,黃忠、關羽、龐德同一檔次,孫策、太史慈同一檔次。
4.定理5的結論:趙雲、馬超不低於張飛、張遼(以張郃為參照),張飛不低於關羽(以紀靈為參照),顏良、文丑不低於許褚(以徐晃為參照),呂布不低於關羽(以夏侯惇為參照)。
5.定理6的結論:太史慈與張遼基本屬於同一檔次。
7樓:陽光文學城
答:1 呂布:看過很多三國迷的武將排行榜,基本上都將呂布列在第一位,偶爾也有標新立異者試圖將呂布列在別人之後,也只是貽笑大方罷了。
先看看幾個站例:羅貫中版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看看趕上公孫瓚,布舉畫戟望後心便刺。
旁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搜神威,酣戰呂布。八路諸侯見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越添精神。
張飛性起,大喊一聲。雲長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
又戰到三十合,兩員將戰不倒呂布。能夠數十合使張飛關羽張飛雙戰呂布30回合不分勝負,劉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時!
」掣雙股劍,驟黃驃馬,刺斜裡去砍...」書中沒有寫張飛到底戰呂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國中稱張飛鬥呂布五十合不分勝負),估計也就數十合。數十合敗張飛,30合平張飛關羽聯手,這是最能表明呂布武力的一節了
另外戰例,呂布獨戰典韋許褚夏侯敦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其結果也只是「呂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終究能全身而退。
8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網上有很多人討論三國演義中武將武力值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前三是大家都認可的。智力的排名卻眾說紛紜。小編也把心目中智力前十列舉出來,供大家討論:
第十名:魯肅
魯肅為孫權謀劃據足江東以圖天下,力排眾議建議孫權調回周瑜迎戰曹操。排在第十位算是實至名歸。
第九名:田豐
田豐在書中的謀略只有兩條:一條是曹操引兵攻劉備,許昌空虛,田豐建議襲擊許昌。第二條是曹操班師回許,勸阻袁紹與曹開戰。
這兩條謀略任何一條都是關乎袁紹和曹操的興衰。所以排名第九。
第八名:徐庶
徐庶一生謀略極少。劉備在新野時期,徐庶為劉備打過一場勝仗。此後歸附曹操,沒獻過一計。
但單從赤壁之戰時期,徐庶能識別黃蓋詐降,龐統連環計,以及周瑜火計便能看出徐庶的謀略出眾。排名第八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
第七名:荀彧
荀彧被成為曹操的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荀彧一生獻計甚多,最出名的當屬官渡之戰建議曹操死據官渡與袁紹爭天下。
荀彧的計謀都是大謀,他往往站在事件的至高角度去考慮事件的整體發展。排名第七,眾望所歸。
第六名:司馬懿
和諸葛亮相殺相愛。司馬懿是大智,大忍的代表。他熬死了曹氏三代,是人生最後贏家。排名第六。
第五名:陸遜
後期謀派的代表人物。火燒連營,一下子把劉備打回原形,搞得劉備鬱鬱而終。陸遜第五名無可厚非。
第四名:龐統
鳳雛先生的名字擺在那裡。臥龍鳳雛二者其一,可安天下。這個牛可不是白吹。幫助劉備謀劃西蜀之戰。可謂功勞甚偉。可惜英年早逝。
第三名:諸葛亮
這個不用解釋吧。諸葛神人,全書謀派代表。和龐統齊名。之所以放在龐統前,是因為龐統早逝,獻計不多。如果龐統在世,估計兩人還是需要爭奪一番。
第二名:周瑜
很多人說,周瑜無法排在這麼前,至少應該在諸葛亮之後。但小編以為,周瑜是整個三國中戰謀代表。最精彩的自然是赤壁之戰,不管從戰爭格局還是細節來說,都是完美的。
其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周瑜卻忌憚。曹操甚至還做出挑撥孫權和周瑜關係的勾當。
散佈謠言說周瑜要自立為王。諸葛亮也等周瑜死了之後才開始和魯肅死皮賴臉的墨跡,不願歸還荊州。周瑜第二,毫不過分。
第一名:賈詡
或許很多人不同意。大家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第一名。小編之所以把賈詡排在第一位,是因為無論賈詡在哪個陣營,都能把其他陣營搞的天翻地覆。
計亂長安,火燒曹操等。無一計不毒,無一計不準。難得的是最終自己還能全身而退。
試問,除了賈詡之外,還有誰能有這麼大能力。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忠八褚九姜維!」 1呂布:不用說了天下無敵,三英戰呂布都沒戰倒!
人品很差,武功無敵! 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2趙雲:
常勝將軍,一生沒吃過敗仗.長阪坡單騎救主最為著名! 3典韋:
曹操愛將,死於亂軍,但是以己之命保護曹操逃跑,忠心可嘉! 4關羽:文武全才,忠義兩全。
曾有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單刀赴會等 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5馬超:西涼馬騰之子,曾經打得曹操潰敗不堪,隔須遁逃,聲名大噪! 後為劉備所用,為五虎上將之一。
6張飛:力大過人,性格耿直。長板橋一吼喝死一將最為經典!
7黃忠:老當益壯,為劉備取得巴蜀立下汗馬功勞,同為五虎上將之一; 8許褚:於典韋同為曹操愛將 2人統領護衛軍,曾經與馬超單挑不分勝負 9姜維:
文武全才,諸葛亮繼承人!巴蜀後期重要將領,可惜生不逢時。 這些僅僅是民間評價。
其實三國名將多不勝數!比如曹操麾下:張遼,徐晃,夏侯敦,孫權手下週瑜,黃蓋,太史慈,甘寧等等 都是悍將!
後期張合幾乎打得巴蜀無將可當,諸葛亮都說好比當年雲長翼德一般! 另外劉備手下五虎上將為:關羽 張飛 趙雲 黃忠 馬超!
(三國演義) 三國志裡實際只有4大將軍,前將軍關羽 左將軍張飛 右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並無趙雲! 這些只是我對三國的粗淺瞭解 希望能幫到你!
10樓:匿名使用者
評定武力的幾條定理:
1、場合與情境會影響武將武力的發揮(如關興戰謝旌,第一場是平手,第二場一刀就剁了)。
2、赤兔馬在單挑中明顯發揮了優勢作用(演義中多次提到由於馬快勝敵)。
3、年齡對武將的武力有影響,一般到了50歲後武力開始衰退(很多武將都是50多歲時中箭而死,如甘寧、張遼、徐晃)。
4、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10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屬於同一檔次。
5、在較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超過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將在這30回合以內打敗了乙武將,可認為丙武將武力至少不低於甲武將。
6、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7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也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基本屬於同一檔次。
7、若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若干回合,屬於誘敵,那麼,在這若干回合之內,甲武將與乙武將至少是平手(因為在這若干回合之內,乙未能把甲戰敗,而甲還儲存了實力)。
8、雙方戰50合平手,不能說明雙方的武力在一個檔次,但相差不會超過一個檔次。
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來的結論:
1、公理1的結論:關羽>華雄,顏良>徐晃,文丑>徐晃,呂布>夏侯惇,馬超>張郃,趙雲>張郃,張飛>夏侯淵,龐德>魏延。
2、公理2的結論:典韋=許褚=馬超=張飛。
3、定理4的結論:呂布與張飛同一檔次,黃忠、關羽、龐德同一檔次,孫策、太史慈同一檔次。
4、定理5的結論:趙雲、馬超不低於張飛、張遼(以張郃為參照),張飛不低於關羽(以紀靈為參照),顏良、文丑不低於許褚(以徐晃為參照),呂布不低於關羽(以夏侯惇為參照)。
5、定理6的結論:太史慈與張遼基本屬於同一檔次。
是「張頜」還是「張郃」,三國演義中張頜張郃是一個人嗎?
張郃 231 字儁乂,河間鄚 今河北任丘北 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渡之戰時,本為袁紹部將的張郃投降了曹操,並在曹操帳下多立功勳,於曹魏建立後加封為徵西車騎將軍。諸葛亮六出祁山之間,張郃多次抵禦蜀軍的進攻,於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連諸葛亮都承認張郃勇武過人,是蜀國大患。後諡曰壯侯。後...
趙雲和馬超聯手可以打贏呂布嗎,馬超與張遼 ,孫策,三人聯手能不能打得過呂布?
絕對可能的,趙雲一個就能贏呂布!趙雲在曹軍中突來突去的拚命搏殺,其曹軍其他未參戰的一流高手們,並不是不知,而是都發現趙雲此時是拚命搏殺突圍,趙此時的武藝發揮到了極致,自己要上去能否擋得住 很難說,萬一陣上失誤被趙雲斬殺或殺傷,丟命受傷名譽俱損不合算,到不如讓那此懂不到此理的熱血將領去 死傷何該,等到...
三國 中,馬超與張遼誰更厲害, 三國 中,馬超與張遼誰更厲害
馬超武藝厲害,可是性格大大咧咧,或者說傻,樓上有點沒說錯,那就是馬超是給鬱悶死的。不過那是因為馬超的傻,在歸順劉備後之所以沒有了鋒芒,就因為他的性格,許多時候依舊是當著許多人的面叫劉備 玄德老弟 或者老兄,記不太清了 而且還是拍著劉備的肩膀.這樣的人 見 三國志 以劉備那性格,後果不用多說了吧。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