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困麥城,諸葛瑾前來勸降,為何不趁機將他挾持

時間 2022-01-24 13:25:05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關羽行事向來光明磊落,不使陰謀,如果要挾持諸葛亮,他的一世英名就毀於一旦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之所以失敗,是被曹孫聯合夾擊導致的。明知救不了關羽的軍隊,是不救關羽的主要原因。

3樓:

關羽做事情從來都是非常光明的,從來不做玩陰謀。如果他為了活下去,挾持了諸葛瑾,他一世的英明就這樣毀了,而且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諸葛瑾還是諸葛亮的哥哥。

4樓:梔梔推文

戰爭期間,向來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之說,諸葛瑾作為使者來勸降,關羽自然不願強將其留下。

5樓:驚鴻

諸葛瑾是來勸降的,沒有什麼敵意,如果關羽這時候把他挾持了,這種行為是被人所不齒的。關羽此生被人敬仰,不會做這種事。

6樓:

那是因為關羽的性格,他並不是一個趁人之危的小人,而且諸葛瑾跟諸葛亮又是有兄弟關係的,所以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

7樓:

關羽忠義,行事光明磊落,不願挾持諸葛瑾來毀自己名聲,而且顧及諸葛亮的面子,也不會為難諸葛瑾。

8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這跟關羽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他行事向來光明磊落,自問做不出那些小人的行為。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關羽這個人就是特別的光明磊落,就不想去做這些讓自己毀壞自己名聲的事。

10樓:哈哈哈哈

關羽的性格他並不是一個趁人之危的小人,而且諸葛瑾跟諸葛亮又是有兄弟關係的。

三國演義七十六回2、關羽敗走麥城,諸葛瑾前來勸降,關羽斷然拒絕,怎麼才能形容

11樓:英雄多少無奈

關羽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竭力渲染的一個人物,他英雄一世,死得也很壯烈。關羽敗走麥城,苦苦盼望上庸救兵,卻不見絲毫的動靜。手下只有五六百人,多半帶傷,而且城中無糧,難以堅持,眾人性命危在旦夕。

此時,東吳使者諸葛謹來勸降,關羽正色答道: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

這一番話,說得大義凜然,擲地有聲,尤其是「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兩句,足可以名垂青史。

接下來,關羽夜間與關平帶著二百餘人突出北門,一路衝殺,戰朱然,敗潘璋,且戰且走,最後中了埋伏,被絆倒坐馬,這才最終被擒。孫權親自勸降,又被其痛罵,斷然拒絕了他的勸降,最後不屈而死。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第七十六回和第七十七回中關羽被害的經過。關羽英雄末路,卻仍然是威風凜凜。但這樣的寫法,和歷史中的真實相去甚遠。

首先,關羽拒絕諸葛瑾勸降的一番對答,並不見於史書記載。不管是《三國志·關羽傳》還是《諸葛瑾傳》都沒有提到諸葛瑾勸降的事情,那番大義凜然的慷慨陳詞,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關羽拒絕孫權勸降,歷史上也並無此事。《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中,倒是可以看到此事的一點蛛絲馬跡:

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為必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孫權竟然有過招降關羽的想法,因為手下人反對,並舉出曹操招降關羽、卻最終使關羽成為其心腹大患的事例來說服孫權,最後促使孫權將關羽殺害。這是《蜀記》的記載。

關羽被困麥城有什麼方法可以突圍,關羽為何不拿諸葛瑾當作人質呢?

12樓:微風的輕柔

首先,關羽被困麥城已經無法突圍。也就是說關二爺他從脖子以下都埋進土裡了。這個時候只能祈求天兵天將救他了。

如果非要說能救他的人,肯定是孟達和劉封。且不說這兩個人能不能救得成功,希望有多少,但是這兩個人給出的結果「拒絕支援」!而且題目中說為什麼不拿諸葛瑾作為人質?

這其實是出自《三國演義》,並不是出自歷史。我們只能這麼理解,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雖然可以牛鬼蛇神、虛構故事、移花接木。大體還是不能更改歷史,也想為關二爺的死寫一個好名聲。

他之所以寫諸葛瑾去勸說關二爺,這是為了凸顯關羽做事光明磊落。

關羽不願意用這種卑鄙的手段來換取性命,而且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是死規矩,對於關二爺這種忠臣義士來說,更不會做這種卑劣事蹟來抹黑自己。最後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如果關羽扣押諸葛亮的兄長,那麼會讓諸葛亮更加看不起。所以關二爺就是把命給丟了,也絕不會做出扣押人質的事情。

可惜這一切都是虛構出來的,也是羅貫中先生自己塑造的!如果歷史上諸葛瑾真的去說服關羽,我想有這樣的活命機會,關二爺也也不會放過。必將諸葛瑾扣押下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孫權沒有那麼蠢。

因為關二爺也想活命,而且歷史上說:「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這是他還沒有敗走麥城之前,做的最後掙扎。

正是因為這兩人沒有救援,所以關二爺才走的麥城。到麥城以後東、西、南全部都是敵人,援兵又沒有,所以關二爺才決定突圍西川走的西川小道。後來都知道了,西川小道早已安排好了伏兵!

就這樣名震華夏,威震九州的關雲長被潘璋、馬忠擒獲斬殺,時年五十八歲!

13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勾結孫權,夾擊關羽,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但是關羽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不屑於拿諸葛瑾當作人質。

14樓:

關羽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不屑於用行此卑鄙手段。關羽也沒想到,東吳早已佈下天羅地網,集中精銳兵力,將目標都鎖定到他的身上,準備斬草除根,自認為有能力突圍。

15樓:王子欒川

關羽失去了劉備的信任,一心求死,他不願拿諸葛瑾當作人質來活命。他活著英勇,死也要死得壯烈,不屑做那小人行徑。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關羽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很有原則,不會去做卑鄙的事情,所以關羽不會拿諸葛瑾來當做人質。

17樓:河工大校草

關羽這個人素以仁義道德著稱,不可能做出這種卑鄙的事情,而且當時的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索性拼命算了。

18樓: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諸葛瑾是來勸降的,關羽為人做事光明磊落,他是不會用這種卑鄙的手段,而且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關羽是不會對諸葛瑾做什麼的。

19樓:驚鴻

因為關羽這個人比較光明磊落,不願意幹這種卑鄙的手段。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看在這一層面,也不願意這麼做。

20樓:

東吳重兵圍頓,關羽插翅難飛,突圍很難。因為關羽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不屑於行此卑鄙之手段,古人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矩,如果不遵守此規矩,會被人看不起,甚至唾罵,留下汙名。

21樓:

與關羽的性格有關,他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不會用卑鄙手段,如果他扣押了諸葛瑾,那他就不是關羽了。而且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如果扣押他,必然會傷諸葛亮之心,讓劉備不好處理。

22樓:窮加布

因為古人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矩,如果不遵守此規矩,會被人看不起,甚至唾罵,而且關羽的性格也不允許他這麼做。

關羽敗走麥城,被誰所擒獻給孫權的?

23樓:阿沾愛生活

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所擒獻給孫權的。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馬忠東吳將軍潘璋的部將。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以及關平、趙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祕密攻打四冢。

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24樓:

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潯陽(今江西九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

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被縛見孫權,孫權招降關羽,關羽寧死不屈,與其子關平在臨沮一起為潘璋所殺,死時年五十八歲,其次子關興嗣「漢壽亭侯」之位。

蜀漢懷帝劉禪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和襄陽,命令南郡太守麋芳鎮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鎮守公安,同時負責後勤供給。當時前方打得很激烈,關羽節節勝利,但軍糧物資往往**不上,關羽認為麋傅二人嚴重失職,揚言:

「還,當治之!」麋芳和傅士仁平時對關羽輕視自己已心中不滿,又聽說關羽還軍後要治他們的罪,自然十分害怕。所以當呂蒙派虞翻前來勸降時,毫不猶疑就把江陵和公安拱手送給虞翻,令關羽進退失據,兵敗身亡。

請簡述關羽敗走麥城故事情,請簡述關羽敗走麥城故事情節

1 故事梗概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建安二十四年 219 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

關羽兵敗走麥城,為何無人救援,三國中,關羽兵敗麥城,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羽中東吳之計,北去抗曹,後呂蒙白衣渡江,逼迫關羽敗走麥城。關羽敗走麥城後,因自身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無人救援。因為荊州和成都相拒很遠的,就算是路程,至少得走上個三個月,快馬也要跑上1個.而11月關羽就兵敗了,12月就遇害,就算是報信也來不急了!羽進攻樊城,憑藉山洪爆發,水淹于禁七軍,但曹魏大將曹仁卻堅...

劉封 孟達不救關羽,與關羽敗走麥城有因果關係嗎?

有一些關係,但是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劉封和關羽之間本身關係就不好,劉封和關羽都是同一種剛烈的性子,一旦遇上了就容易擦出火花,再加上有心人士的煽動,兩人更是水火不容。再者就是劉封和孟達在軍事佈置上出了問題,一旦被劉備追查起來,總要有一個理由,孟達腦子活絡,先把屎盆子扣給了劉封。最後就是劉封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