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初期採用道家思想治國,漢武帝為何又轉用儒家思想

時間 2022-02-01 20:32:00

1樓:aqq苦瓜

不同的時代背景,治國理念的變化都影響著文化的發展。一切都是為了統治者的需要。從休養生息,到打仗,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2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道家很無為,剛開始還可以,可是後來時代變了,需要積極有為的儒家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原來以道家思想為中心的無為而治,漢武帝覺得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董仲舒以儒學為主體和外殼,雜揉各家思想,為漢武帝的統治提供了理論根據。

4樓:ever一

其實不管採取哪家思想,都是為了服務於政權,開始用道家思想是休養生息,後來為了集權統治,就轉用了儒家思想。

5樓:雨歇獨憑欄

初期要休養生息,**不能過多幹預民間,所以用道家思想,漢武帝時候要打仗,要調動整個社會的力量,所以要用儒家思想。

6樓:疆域安

漢初用黃老道家是為了休養生息,漢武用儒家是為了對抗匈奴,向外擴張。

7樓:常大大璐

文化和政治總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選用儒家思想也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8樓:司命南宮伊雪

道家的思想並不積極,如果用道家的思想,朝廷到百姓都不積極。選擇順應自然不利於發展,所以轉用儒家的思想。

漢朝初期以道家為治國之道,為何漢武帝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9樓:愛歷史的追夢人

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的發展,很多國家都採用思想家們的思想作為自己的治國之策,而這種狀況一直到漢朝時期都在實行,當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實行的是道家的思想政策,但是等到漢武帝時期卻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底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改變呢?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漢武帝剛剛繼承大統,所以需要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必須要奪權,所以就需要在思想上佔有主動地位,那個時候國家的掌權者是竇太后,她推崇的就是道家的學說,所以想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必須要針對道家,所以當時就為了打擊舊勢力,只能推崇儒學思想。

第二個原因是當時的儒家思想非常適應統治者的需求,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不同,它摻雜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在這個基礎上董仲舒又進行了新的發展,比如說加入了「君權神授」、「大一統」的思想,首倡「獨尊儒術」,適應了當時政治的需要。但是當時道家的學說卻是要休養生息,有點無為而治的意思,所以在漢武帝時期已經不適用於社會的發展了,所以漢武帝才會想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三個原因是漢武帝時期需要一種思想鞏固當時的**集權,那個時期王國問題嚴重,人們都沒有大一統的思想觀念,所以要想鞏固統一,就需要儒家的思想。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儒家思想就是推崇集中**集權,注重禮制,為了鞏固**集權,所以統治者獨尊儒術,

11樓:生活小達人

這也是為了時應當時的統治,儒家思想有利於統治階級實行**集權,所以當時獨尊儒術。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要加大鞏固**集權統治,所以從思想上開始統一,而且儒家推崇**集權。

13樓:溫快快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當時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集權的管理。

14樓:熊熊春翠

因為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被世代沿用。

15樓:baby壞小孩

我覺得還是因為當時的董仲舒的建議,這樣子才不會有人想要造反,孔子的儒家思想讓人三綱五常是要遵循的,所以思想就禁錮了。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西漢初年以道家思想治國,漢武帝以儒家思想治國.原因及啟示

16樓:時光小袋

由歷史條件決定的,秦國時,秦始皇滅六國,處於社會大變革時代,嚴厲的法家思想可以最大限度的約束人的思想,恢復社會秩序。漢初,百廢待興,道家強調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以無事取天下,鄰里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讓人集中精力,恢**展生產力。儒家思想有保守的一面,強調等級秩序,漢武帝,大一統的需要,君權神授,加強皇權。

啟示,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定計劃

為什麼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

17樓:匿名使用者

應為要加強**集權,實行王道

漢武帝為什麼不沿用法家,道家的思想,而是選擇了儒家思想作為整個王朝的正統

18樓:覽風

法家=亂世用重典不適合和平大一統,秦朝統一之後迅速滅亡

道家=注重個人修仙,就是一幫哲學家、化學家、醫學家等等知識技術分子的流派

儒家=在封建制度下,有限緩解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便於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