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凱博古
諸葛亮與司馬懿在祁山一線的直接對抗成為了《三國演義》後半部的重中之重。而往往在我們看完這段都會有所疑問,無論是佔據人數還是地利優勢的曹魏為何始終都處於守勢,難道司馬懿真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懼怕了諸葛亮的統兵能力?
《三國演義》描寫的司馬懿都有點怕了諸葛亮
當然,從歷史上來說,真正面對蜀漢軍隊北伐的是曹魏的大將軍曹真,司馬懿只是在曹真去世後成為西線統領。今天我們不談這個,我們只來說為何魏軍,特別是司馬懿總是採取守勢來面對蜀漢的北伐軍的?
曹魏西線投入的兵力其實並不多
先來說兵力,我們始終有一個印象,就是曹魏的兵力是遠遠強於蜀漢的,這一點是事實。但我們不要忽略了曹魏要面對的除了了西線的蜀漢,更要面對東線的孫吳。所以當時曹魏除了在雍涼一帶防禦蜀漢,還在樊城,合肥一帶防禦東吳。
同時,還有大量的兵力在各地屯田以增加軍糧的儲備。
所以說,當時的西線,曹魏主要是由郭淮的西涼部隊駐守,數量是處於劣勢的。而當司馬懿或曹真帶領關中的部隊來面對諸葛亮時,雙方的兵力才略傾向於曹魏。但基於防守點位較多,兵力是相對分散的。
因此實際能夠投入戰鬥的兵力並不佔優。
糧草始終是蜀漢軍最大的問題
再來說糧草**,蜀漢北伐的最大短板其實就是糧草。這一點是曹魏方面都知曉的。因此,在東線依然有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西線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勝利是最核心因素。
固守以耗盡蜀軍糧草本來就是曹魏西線的戰爭策略。
曹魏當時的最大敵手其實不是蜀漢,而是東吳
最後從整個戰略來看,雖然因為《三國演義》的推廣,讓後人感覺曹魏的主要對手就是蜀漢。但真實的歷史上,曹魏的主要對手則是東吳!東吳擁有著江淮與荊州兩處北上路線,且國力大大強於蜀漢,對於曹魏來說,東吳才是真正需要提防的對手。
至於蜀漢,作為西線司令的司馬懿來說,他只要逼迫蜀漢退兵即可,完全不需要冒險進攻。
司馬懿的選擇其實也並不多
這就是為什麼司馬懿採取守勢的幾個原因,戰爭並不是單純的戰場對決,而是政治的延續。其實,曹魏需要在西線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勝利,光是這一條件給到司馬懿的選擇本就已經不多了。
2樓:瘋狂的綠帽子
因為還有一個東吳啊,魏國雖然最強,但是也吃不消一次打兩個啊,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司馬懿面對諸葛亮是不會主動出戰的,因為諸葛亮也不是一個善茬。
三國演義裡司馬懿字什麼,三國演義裡,司馬懿的結局是什麼
化騫澤 司馬懿 字仲達,公元179年 251年,享年約72歲,性別男,河內溫縣孝敬裡 河南溫縣招賢鎮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權臣。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為晉宣帝。司馬懿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 虞 夏 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為司馬...
司馬懿勸曹丕稱王是否是明智之舉,三國司馬懿勸曹丕稱帝,是想算計他嗎
是的,因為司馬懿是輔助著曹丕的,曹丕心中也是有點想稱王的,但是找不出理由來撫慰朝廷,所以來找司馬懿說理由,其實曹操跟曹丕說永遠防著司馬懿,心中還是想殺司馬懿的,所以便用這個問題來考司馬懿,司馬懿是個明白人,他想到曹丕的心裡去了,其實司馬懿也有些無奈的。 個人覺得是的 因為當時曹操新死,朝中大多勢力群...
三國裡司馬懿的「大纛」什麼意思,新三國中曹操給司馬懿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 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拼音 d o 出處 宋 歐陽修 晝錦堂記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譯文 如此說來,高大的旗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光榮,玉圭官服,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富貴。擴充套件資料1 旗纛意思 飾以鳥羽的大旗。2 左纛 意思 古代皇帝乘輿上的飾物,以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