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什麼鎮安史之亂平叛勝利,安史之亂是安祿山贏了還是唐玄宗贏了

時間 2022-03-27 01:30:06

1樓:長纓在手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多年直至唐朝滅亡。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唐朝****本以為,可以通過藩鎮來平定一些叛亂,不料藩鎮就是導致唐朝混亂乃至滅亡的總根源。

根據歷史學家張國剛的《唐代藩鎮研究》,唐朝後半段的大部分時期裡,絕大部分藩鎮不割據,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而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

實際上,從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黃巢起義爆發的乾符年間,大約110多年時間裡,藩鎮的形勢是比較穩定的,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

唐末黃巢之亂,才開始出現大量藩鎮割據。

2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區)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後世史家認為「馬嵬之變」是一場「有計劃的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贏了還是唐玄宗贏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都沒贏,從那以後唐朝走向了衰敗。名義上唐朝打敗了叛軍,但唐肅宗將許多叛軍降將和鎮壓叛軍有功的人封到河北做節度使,加劇了藩鎮割據,沒有從根本平定安史之亂的禍根,因此誰也沒有真的贏。

4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上兩個都輸了。安祿山和史思明被朝廷大軍一一瓦解和殲滅,最終持續8年的安史之亂結束,安祿山失敗了。唐朝則因為8年的戰亂,從一個富饒集權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不爭不休二流國家,藩鎮割據影響著整個唐朝中後期,給唐朝造成了巨大並且長久的損傷,唐玄宗則因為安史之亂被兒子拉**,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從此退出了他一生大起大落的歷史舞臺,度過殘生。

5樓:匿名使用者

人都輸了 歷史規律贏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李隆基逃亡**?

6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舊唐書》bai所記,du唐玄宗逃跑路zhi線為「長安,咸陽,金dao城縣,馬嵬驛,扶風縣專

,扶屬風郡,陳倉,散關,河池郡,益昌縣,普安郡,巴西郡,蜀郡」,這個路線與諸葛亮當時北伐路線大體一致,只是方向不一樣;

而太子李亨的行軍則從馬嵬坡開始,史載唐玄宗一眾人行至馬嵬頓時,「及行,百姓遮路乞留皇太子,願戮力破賊,收復京城,因留太子。」《舊唐書》記載,太子的行軍路線是:渭北,永壽,新平郡,安定郡,平涼郡,靈武,彭原郡,鳳翔郡,長安。

到再次到達長安時已經過去一年時間。

延伸: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發起反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7樓:哥特式墜落

當時他們準備逃亡蜀中,也就是四川,並留下永王李麟鎮守,後來爆發永王幕府事件,李白也深陷其中

8樓:紫藤靜夜

四川蜀都。。白居易的長恨歌有寫到是一個證據當然看史書更好= =

安史之亂怎麼平息的?

9樓:萊克攸

明皇晚年不明,節度使難節制釀成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中「安」、「史」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將領,又都是唐朝的節度使。

這場叛亂,唐朝**沒有絲毫準備,所以安祿山進軍速度很快。十二月十二日,就攻佔了東都洛陽,並向長安進發。此時的唐朝**,亂作一團,京城周圍兵力很少,調動軍隊就花了許多時日,又急調大將火速回京護駕。

唐軍初戰不利。

在唐朝內部發生權力更迭的同時,安祿山集團內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乾元二年(759年)三月,部將史思明又將安慶緒殺死,自稱大燕皇帝。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義殺死。

叛軍內部出現的內訌,為唐軍平叛創造了有利條件。肅宗即位後,一邊任命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等率兵平叛,收復失地,另一方面又迅速從河西、北庭、安西節度使處調兵增援。此外,肅宗還向回紇、于闐、西域等少數民族政權借兵,參加戰鬥。

在叛軍的控制區,如河北等地,由於叛軍的殘暴統治,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反抗安、史的統治。在唐官軍和地方百姓的雙重打擊下,寶應元年(762年),安史叛軍已經窮途末路。當年正月,史朝義逃往范陽,守將不予接納,遂自殺。

歷時七年的安史之亂得以平定。

請問安史之亂是誰平叛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發動叛亂。攻下洛陽,長安。兩年後,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借回迄兵幫助,收回長安、洛陽,763年,唐軍最後打敗叛軍。

11樓:清風徵凡

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區)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後世史家認為「馬嵬之變」是一場「有計劃的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12樓:

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郭子儀,李光弼平定叛亂。

安史之亂髮生在什麼年代,什麼地點

13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代,地點是中國北方至中原。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為什麼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蹶不振

安史之亂在哪個皇帝統治時期結束

14樓:大朗

安史之亂被唐肅宗李亨平定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由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名 稱

安史之亂

地 點

中國北方

時 間

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參戰方唐朝官軍和回紇兵,安史叛軍漢人、契丹、室韋、胡等雜合軍隊結 果

唐朝獲勝,地方割據局面開始形成

參戰方兵力

唐朝150,000(安史之亂前期)唐朝280,000(安史之亂後期)**情況

大約30萬(安史之亂中期)

主要指揮官

李光弼、郭子儀、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叛軍指揮官

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

開始時間

755年12月16日(天寶十四年)

結束時間

763年2月17日(寶應二年)

影 響

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經典戰役

睢陽之戰,鄴城之戰

別 名

天寶之亂請採納

15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

16樓:長樂未央

你好: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由於發起反唐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結局是怎樣的

17樓:秋雨新晴

安史之亂本不能成大氣侯的。偏偏玄宗連出昏招。結果將關中地區拱手相送。

本來只要守住潼關。李光弼,郭子儀切斷叛軍補給線。這亂就平了。

叛軍佔據關中,和官軍就打成了拉鋸戰。拉鋸戰中。各路勤王兵馬損失慘重。

進一步削弱了唐帝國對藩鎮的控制力。

安祿山,史思明本就是蠻夷武夫,並無治理天下的才德。安祿山叛亂作了皇帝,安祿山兒子安慶緒有樣學樣,殺安祿山自己作皇帝。安慶緒又殺史思明,不成。

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自己作皇帝。史思明也有兒子,也學安慶緒,殺了史思明。

殺的叛軍內部大亂。沒了主心骨。於是各部叛軍投降唐朝。

但由於各部叛軍仍有實力。所以唐朝只能官封原樣。安史叛軍大多都封了節度使。

比如薛嵩,田承嗣之流。

唐朝雖然平頂了安史之亂。但唐王朝領導人開始不信任外人。京師的軍隊神策軍交給宦官統領。

開始了宦官專權。內政進一步腐敗。而大量叛軍叛將成為節度使。

進一步造成了藩鎮的不服從**。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無可救藥的走向衰亡。

18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結局就是安史之亂失敗了,表面上國家取得叛亂的勝利,實際上,唐朝從此開始衰敗下去,軍閥割據的局面由此形成,國家再也不能和過去那樣,保持高度的**集權,地方軍閥割據日益強盛,唐朝一天天衰敗下去。

19樓:匿名使用者

叛亂被平息,玄宗還朝,但僅能作太上皇,他兒子早已經做了皇上。

但此後雖然太平,其程度上並未如前,開始了一個還算長的中晚唐時期,但一般說是藩鎮割據,地方爭權,**的權威被削弱。

20樓:

結局是雖然叛軍被平 但是使得經濟混亂 民生浮動 地方節度使軍閥割據【 李亨即位 李隆基孤獨終老(感覺是有陰謀)】……

然後唐朝日益衰敗 不復往日繁華……

希望可以幫到你

21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被郭子儀給平了。

「安史之亂」是什麼典故,什麼是安史之亂?

金牛座的性格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做了什麼,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到底經過了什麼挫折

寶琬 舉家避難,避難途中所見所聞,做有一部分詩歌。 幽冥天月 什麼也沒做,就逃難逃到了四川,建了個草堂,寫了幾首憂國憂民的事,現在的杜甫草堂還是他留下的遺址呢 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寫下了著名的組詩 三吏 和 三別 在長安被亂軍所獲,後來跑出去,到成都,寫了些詩, 塵封無殤 他也就寫寫詩 裝裝樣子 茅屋為...

摧毀大唐的安史之亂,責任不光全在安祿山,還有誰罪不可恕

安史之亂的叛亂除了安祿山,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楊玉環。並且安祿山還是她的乾兒子,雖然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太好,但是也造成了這場戰爭的爆發。楊玉環的哥哥是楊國忠,他們之間相互商討如何討好唐玄宗。而且楊國忠靠自己的妹妹爬上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一直賣官鬻爵,不為百姓著想。也是一代奸相。之後,安祿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