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劉備集團早已撕破臉,為何還是會有人說孫權集團是背盟

時間 2022-03-30 20:50:05

1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因為孫權為人出爾反爾,在劉備沒有防禦妥當之時,佔領了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後來兩個人結盟一起攻打和抵抗曹操,但是在結盟的過程中做了對於劉備不好的事情。

2樓:高中陳老師

因為是孫權最先開始放棄蜀國的,最先討伐關羽和收復荊州的,所以他要負全責。

3樓:瀉邪瀉懈褟

因為就是孫權先背的盟,趁著劉備不備奪取了荊州。但是國與國之間那來的朋友,只有利益之分。

4樓:卡卡西的靈魂

孫權背盟,其實是背了兩次盟!第一次背盟,孫權奪了荊州三郡!第二次背盟襲擊關羽,全取荊州!建安十三年,孫劉結盟共抗曹操,直到建安十九年,孫權發兵

5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集團是背盟因為趁著劉備不備奪取了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6樓:娛樂百事曉

因為孫權總是出爾反爾,他在劉備沒有防備而且很危急的情況下取得了荊州,這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

7樓:tio丶

這主要是劉備什麼事情做得看起來都很仁德,有道理,而孫權集團不搞這些虛的。

8樓:草莓居居

根據歷史的描述。劉孫的結盟有2次差點崩掉,第一次就是孫權奪取荊州的三個郡,第二就是直接把荊州全部拿下。

9樓:蝦米小仙

因為荊州歸屬 之前劉備給了孫權江夏 孫權給了劉備江陵 這是第一次荊州歸屬劃定 撕破臉後 孫權派呂蒙趁劉備攻打漢中 偷襲 取得長沙、零陵、桂陽 後來關羽和魯肅定下湘水之盟 江陵、武陵、零陵歸劉備 長沙 桂陽歸孫權 背盟指背的這個盟約

孫權為什麼為了荊州和劉備翻臉、破壞孫劉同盟?

10樓:朱昀欣

因為荊州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對劉備來說,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對孫權來說,它可以使孫權的勢力從江南向長江上游伸展,同時也可以解除上游對孫權的威脅。這樣一個地盤,大家都是必爭的。

劉備一旦拿下了益州,荊州的壓力會變得空前巨大。因為劉備有南郡,或者有荊南四郡的時候,他的力量還很弱小,孫權還可以不緊張。劉備把蜀郡和漢中都拿下,整個長江上游都是劉備的,孫權肯定緊張。

這一點,劉備集團的人應該預料到,但是沒有預料到。

等到關羽丟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丟失了荊州的時候,劉備就感到緊張了。荊州是丟不得的,必須把被孫權奪去的荊州再奪回來,於是才有了「夷陵之戰」。

「東吳的正確戰略應是攻取淮南,所謂守江必守淮,淮南壽春為其首都秣陵門戶,取得壽春,可繼續攻打徐州,總之要以淮南為跳板,再徐圖荊、徐二州。因此雖然呂蒙之計得逞,但可以說從全域性來看,東吳為以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其實這不無道理,但也並非完全正確。首先我們並不是作為統治者去考慮問題,俗話說的好,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現在如此,古代亦如此。

在當時互相割據、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敵人、朋友往往只是一念之間。

孫權為了遏制曹魏力量就必須聯合劉備,但是赤壁之戰後,孫權出力最大,曹操敗走之後,卻得不到荊襄之地,確實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而且荊州扼住長江咽喉,不管是曹魏還是劉蜀哪個得到了,都可以順流而下威脅東吳都城建康,作為統治者來說,首要任務是保證本國安全和遏制獨大一家。

對於曹魏,孫權有長江天險可守,而相對於劉備,如果劉備控制荊州,東吳自然就等於無險可守了。所以必須取得荊州的控制權,北抗曹操,西御劉備,這是孫權的戰略。雖然荊襄是四戰之地,但是卻是長江以南政權的必爭必守之地。

舉一個例子,可以知道荊襄對於南方政權的重要性。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一直希望和金議和,但是在荊襄被收復之後才與金國談判,原因是佔據了荊襄之地,等於有了個金國議和的底氣,不至於陷入被動的局面。後來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就是先拿荊襄開刀,打了十幾年,才最終拿下了襄陽,滅亡了南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這是有失立場的本位主義觀點。

荊州對東吳同樣很重要,而且南郡夷陵這些郡縣,也都是東吳花力氣打下來的。既然孫權當時出於同盟情意,把荊州借給劉備,之後劉備就該信守諾言有借有還,多次使手段賴著不還是沒道理的。

劉備多吃多佔不講信義,壞了規矩不守道德,又豈能指望別人一直甘當傻子,不和他計較?他佔別人便宜就可以,別人佔他便宜就不可以,這不是強盜邏輯麼?

守江必守淮是沒錯,但前提是長江都歸你所有,否則上游都讓人佔著,隨時順江而下打你沒商量。孫權既然可以背盟偷襲劉備,劉備就不會小人一把,從上游偷襲孫權麼,誰能打這個保票,劉備將來不會背盟攻打東吳?這事沒人敢打包票,恐怕劉備自己都不敢。

站在劉備的立場跨荊益二州,是隆中對的戰略方針,所以荊州對劉備很重要。站在孫權的立場劃江而治二分天下,同樣是榻上對的戰略方針,荊州本來就在計劃之中。相比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二分天下的榻上對,需要獲得的地域空間需求更多。

後來因為劉備的異軍突起,孫權已經更改了原來二分天下的初衷,孫權知道變通,他劉備為什麼就不知道變通?既然是同盟,這也太不知道體諒對方了吧?

然後還有什麼孫權的正確戰略應該如何如何,什麼是正確的戰略,在我看來二分天下,南北分治才是孫權正確的戰略,早知道劉備是這麼個白眼狼,當年就該幫著曹操滅了他,或者乾脆不借荊州,益州孫權不會自己佔了?為什麼非得給劉備做幫手,結果還幫忙落不是,這是什麼道理?

反過來說,隆中對難道就是劉備的正確戰略麼?既然奪取了益州,合不效仿劉邦,他怎麼不也變通變通,乾脆放棄荊州,把全部兵力投入益州,北上奪下關中,然後就和始皇高祖一般成就帝業?

實際上又怎麼樣呢?劉備對孫權到是不手軟,居然還反過來把益州的兵力拉到荊州,在湘江和東吳對峙了,這一舉動反而便宜了曹操,從漢中進逼巴蜀。劉備真是好樣的,再把兵力拉回去守土保境,他倒是去實現隆中對啊,乘著曹軍待著漢中,既然都把益州的兵力拉到荊州了,何不乾脆拉上關羽荊州人馬一起北上宛洛,何必再來回折騰。

是沒膽還是什麼,當年他勸劉表偷襲許昌倒是能說會道,輪到他自己了怎麼也一樣慫了,那次可是曹軍最分散的時候了,怎麼不去實現隆中對指兵宛洛呢?

所以說,什麼才是對誰最正確的戰略,這個不是你我說了算的,還得取決於孫劉自己。以上。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12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根據史料記載,襄樊之戰觸發的原因在於關羽,這場戰爭不是劉備安排和部署的,而是他自己的擅自行動。

13樓:冷淼淼淼

這場戰役不能否認存在了關羽狂妄自大而導致的失利,至於孫吳是否背盟,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14樓:白小度

襄樊之戰發生的主要是因為關羽,是他自己擅作主張,狂妄自大的原因。

15樓:

我覺得就是關於作死,太意氣用事,導致了自己的死亡,沒有做過精心準備就上戰場。

16樓:好姑娘不善良

怎麼說呢,沒辦法去評判到底是哪一方的問題,雙方都有問題,目的也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17樓:后羿撒了謊

我覺得這件事跟雙方都有關係,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是單方面就可以,都是因為雙方的利益發生了爭執。

18樓:魔鬼零零七

個人覺得他們兩個人都一樣,本來代表的就是兩方勢力,只能說利益讓他們互相爭鬥。

19樓:筆削春秋

其實這不是單一方的背盟或者是作死,而是雙方為了利益都在爭奪。

襄樊之戰也是荊州之爭,這裡就得先說一下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家為什麼要爭奪荊州。第

一、地處中部,交通便利,而且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進攻曹魏控制的長安,洛陽等地。第

二、荊州處於長江中游,可順江而下,直達南京,還可以西向圖巴蜀。第

三、黃巾起義時劉表中立,這樣避免了百姓流離,而中原來的人民又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按當時來說,荊州還是比較發達的。人口也比較多,糧食也多,物產豐富。

荊州之所以那麼重要全是憑藉他優異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說當時已經不是孫權背盟或者是關羽爭奪,而是三國領導人都想拿下荊州。為了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曹魏、東吳不僅出動最精銳的部隊,而且雙方領導人還親自督戰。

唯獨關羽這邊顯出弱勢,劉備坐鎮大本營,沒有派出絲毫的支援。儘管前期關羽取得一定優勢,而且使出水攻計,逼的曹操差點遷都,但是由於後續補充不足,還是失掉了最終的勝利,而且還失掉了性命。

這場戰役關係到整個局勢的重新洗牌和利益的糾紛。至此之後,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徹底扯破連。不過,這也完全在意料之內,大家本就是為了利益結合在一起,當利益出現分歧,為了各自的勢力,大家遲早會鬧掰。

20樓:南歌

襄樊之戰歸根結底,往小了說,輕敵,往大了說,是敗在了自己的剛愎自用上了,為何這麼自以為是?還是缺少對敵方政治實力的瞭解和對時局敏銳的洞察。

21樓:艾清彗

自古以來亂世稱雄,都是各憑實力,「兵者,詭道也」,真正的詭道其實就是政治的博弈,孫權背盟是利益所趨,可以理解。

22樓:匿名使用者

在曹操和孫權都親自坐鎮襄樊戰場,將關羽逼得走投無路時,劉備似乎忘記了他還有這樣一位好兄弟,沒有給予關羽任何支援,任由關羽自生自滅。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23樓:爆的爽的橏

夷陵之戰是三國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其他的兩個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關於這場戰爭的緣由還得從孫劉聯盟的開始說起。我們知道在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了保住江東於是就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同劉備聯盟一起對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北方,與此同時先前被曹操佔據的荊州陸續被劉備和孫權兼併。當時劉備派兵佔據了荊州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孫權得到了荊州的江夏郡和南郡,而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此時還在曹操的手中。

後來為了鞏固和劉備的同盟,孫權不僅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還將南郡借給了他,因此我們所說的劉備借荊州事實上應該說是「借南郡」。劉備佔據荊州後不久就開始向西南發展佔據了益州,這時候孫權見劉備實力日漸壯大於是就派人前來討要南郡,而此時替劉備鎮守荊州的恰恰是性格孤傲的關羽。孫權幾次派人前來同關羽交涉都沒有結果,雙方有幾次險些兵戎相見。

劉備和孫權在荊州上的利益很難達成一致,孫權於是發兵擺出了要武力收回南郡的樣子。後來劉備將長沙郡和桂陽郡抵作南陽郡割讓給了孫權。儘管這次雙方算是在領土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但是這時候劉備和孫權的同盟實際上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此後劉備發兵佔據了漢中,關羽也在荊州發兵攻打曹魏的南陽郡,將曹操的大將曹仁困在了樊城。這時候孫權見奪回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暗地裡向曹操投誠,最終在曹魏和東吳的兩面夾擊之下,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關羽被殺荊州被佔,這兩筆賬劉備一起算到了孫權的頭上。

就在關羽死後的第二年劉備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稱帝建立了蜀漢,第二件事就是動員全國的軍事力量籌劃伐吳。

劉備稱帝伐吳在當時蜀漢內部也有很多人不同意這樣做,比如趙雲和諸葛亮,其中趙雲甚至當劉備的面阻攔劉備伐吳但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因為關羽的死悲痛欲絕,夷陵之戰在**裡可以說是一場劉備為關羽復仇的戰爭,因此這時候的劉備是不理性的,所以沒人可以勸阻這場軍事行動。然而在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伐吳僅僅是為了關羽報仇嗎?

事實上我認為並不如此,儘管後來我們知道夷陵之戰劉備慘敗,這也證明了劉備伐吳的確是錯誤的。然而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是劉備不得不伐吳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拆散魏吳聯盟,第二是穩定國內局勢。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原因,有人說劉備伐吳怎麼會拆散魏吳聯盟呢?我認為劉備一定是知道僅僅憑藉蜀國的力量是不足以滅掉吳國的,而且魏國當時雄踞北方劉備真的和吳國拼個魚死網破那魏國肯定是坐收漁利了。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不是和吳國血拼的而是間接的取得和吳國談判的籌碼。

如果在關羽被殺荊州被佔之後,劉備就派人和孫權講和那麼此時劉備就顯得被動了,孫權就佔據了談判的優勢。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應該是在前線力挫吳國的軍隊,然後迫使孫權回到談判桌上這樣一來劉備就有了拆散魏吳聯盟的機會。

下面我們再來看劉備伐吳的第二個原因:穩定國內局勢。我們說荊州的丟失不僅僅是讓蜀漢喪失領土這麼簡單,我們知道孫權是背棄和劉備的同盟襲擊了荊州,可以說劉備是讓孫權狠狠的陰了一回。

如果劉備不對孫權背盟的行為作出反應,那麼劉備在蜀漢的威信就會受到影響。這對於一個新國家來說是很危險的,我們知道劉備建議的蜀漢其實主要就是就是益州和漢中這兩個地方組成的,而這兩個地方前不久還是屬於劉璋和張魯的。因此蜀漢內部在建國初期是很不穩定的,劉備對外如果示弱那麼在蜀漢內部那些對他不滿的人說不定就會揭竿而起推翻他。

其次蜀漢的人才凋零也是劉備迫不及待伐吳的原因,當時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戰將都相繼離世,蜀國真正能帶兵打仗的除了劉備真的沒有幾個人了,而此時的劉備已到暮年,因此劉備也感覺在自己生前必須要為蜀國扳回一局,這樣才能穩住大局。但歷史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給了東吳使蜀國面臨的情況更加糟糕這點是劉備始料未及的。

和婆婆撕破臉以後要怎樣繼續相處,和婆婆吵架撕破臉了,以後該如何相處?

摸清對方性格後,就容易相處多了。我婆子媽是那種即使錯了也不會認的那種,不過事後她覺得自己有愧的話,她就會找各種藉口和你搭上話,以此證明她下了矮樁,然後你就順坡下坎,順便也認個錯 因為氣頭上肯定有口不擇言說過重話 如果過錯方在我,我就會主動認錯,一來二往的接觸和溝通,兩個人的關係就會好起來。雖然婆媳相...

這樣的婆婆該如何與之相處,跟婆婆吵架撕破臉之後,應該如何相處?

不覺得你婆婆不好 她和你年齡相差這麼多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太正常了也不覺得你不好 你對她做法的不認同 也太正常了本來 就不應該讓她帶孩子 本來 你們可以成為不錯的婆媳自己的父母呢?自己的父母更容易溝通些 讓他們來帶吧 被窩裡的事情 自己住一個樓,別和他們住一起。自己帶孩子,想工作的話,就請保姆。住在...

跟室友撕破臉後自己變得敏感多慮,該怎麼辦

八卦星人小林 第一,真誠地友好的對待其他室友。多一個朋友總是好過多一個敵人的。對於很多人來說,假設你與我的朋友吵架撕破臉,但這並不影響你我二人之間的交流交往的呀。所以不用帶著其他人會因為你們吵架而帶著異樣的眼光看你的心理,變得敏感起來,因為人類是個大社會大集體,人與人交往過程之中,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