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伯、仲、叔、季。如果兄弟中最年長者為庶出,則為孟,如孔子的兄長叫孟皮,而不是伯皮;三桓之一的孟孫氏先祖公子慶父是庶長子,因此他的後裔稱孟孫氏,而不是伯孫氏。 後來還有其他稱呼,如老大叫大郎,老二叫二郎等等,如武大郎、武二郎兄弟。
另外還有元、次等排序,元為兄長,次為老二。
2樓:匿名使用者
伯、仲、叔、季。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從史實看,除以「季」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為多。周武王因為自己是老二,分封諸弟皆稱叔某。《史記"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
以上老三至老八皆為叔某,老十即老小才叫「季載」。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稱,但下文就說「封叔旦於魯而相周為周公」。
此外,緯書所記傳說中還有「皇氏五龍」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春秋命歷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
只有五兄弟的,也可依此排行,把最幼少的叫「少」。
近現代人以「伯仲叔季」取名不方便。因為不知道哪個才是老小。有子女多的,開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只論排行,不分男女),下面的孩子就以其它字取名,或以數序往下排。
3樓:鴿子最純
伯仲叔季,管子在家排行老二,所以人們稱他為管仲。姜維是家中長子,故字伯約。劉表在家排行老四,所以字季玉。最明顯得就是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
古代兄弟和現在兄弟排名叫法不同,仲、伯、季、叔在古代兄弟排行中分別表示老幾?
4樓:對乙醯氨基酚
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
三、季排最小,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
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
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後來你之弟統稱「叔父」。
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梁。」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5樓:使用者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
三、季排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後來你之弟統稱「叔父」。《史記?項羽本紀》:
其(項羽)季父梁。」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6樓:街角的微笑天枰
伯仲叔季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里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同義的「兄」字,從人從口,表示在家裡是發號施令者,這與「公」字從口,上面的「八」表出聲(甲金文下邊不是厶),表示是國家的發號施令者相似。弟弟們對兄長是必須服從的。
唐代後漢語借用阿爾泰語系突厥語的「哥」aga ,我們的「伯」字則傳到阿爾泰語為「伯克」baeg,跟古漢語的「伯」一樣,成了官長、貴族的稱呼。
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幾位文字學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則解為象大拇指,認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說,總之是其字義是最初的,是老大。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叔,少也。」—這個字也跟「俶」字同根。《爾雅"釋詁》「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來的,新生的。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這個字《說文》認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於幼禾,總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
7樓:面壁
「伯」是老大,與之相對應的是「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
季」是老小,但後來也有老三的意思,如「季月」就是第三個月,像現在的「季軍」就是第三名。
8樓:匿名使用者
伯、仲、叔、季是長幼次序,而且「伯」通「孟」,文字記錄顯示從周朝時就已經用它們來表示宗法意義的排行稱謂。意思是老大是伯(孟),老二是仲,老三是叔,老小是季。
在先秦時期,姓不但是女子能否與男方婚配的重要標誌,而且還具有區別女子結婚與否的重要作用。因為那時的女子雖有名字,但限於周禮「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規定,女子的姓於是擔負社會通用的名的作用。
未婚女子為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么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么姑(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兒)。
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孃家的並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只能稱為「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叫方式在當今某些農村還能見到。
根據《國語辭典》記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同時,伯、仲、叔、季,也是指兄弟長幼的次序。
辭典的解釋為:「兄弟排行的次序,長兄為伯,次為仲,又次為叔,最幼為季。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
古代兄弟之間用伯,仲,叔,季表排行,姐妹之間呢
9樓:豌豆射手
1、平民女孩子一般是沒名字的,所以談不上用伯仲叔季,而且伯仲叔季就是給男孩子起名字用的。出嫁后冠夫姓,比如,劉馮氏。
2、貴族女子才有名字,但也不用排行的。歷史上只有春秋時齊國的孟姜算特例啦。
3、至於孟和伯是隨意的,選哪個都行,沒有準則考究。
伯(孟)仲叔季。
在先秦,姓不但是女子能否與男方婚配的重要標誌,而且還具有區別女子結婚與否的重要作用呢。因為那時的女子雖有名字,但限於周禮「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規定,女子的姓於是擔負社會通用的名的作用。未婚姑娘為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麼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麼姑(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兒)。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孃家的並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被孔子讚譽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只能稱為「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叫方式在當今某些農村還能找到。
劉邦在家排行老三還是老四,劉邦在家中排行第幾
以下摘自百家講壇 漢代風雲人物 易中天 劉邦出身平民,他的父親 母親和他自己當年是連名字都沒有的。史書上怎麼介紹劉邦的父母呢?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什麼意思?大叔,媼是什麼意思?大媽,就是父親叫劉大叔,母親叫劉大媽。可見是無名之輩。又解釋劉邦什麼呢?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他原來的小名叫劉季,一年四季...
古代的兄弟排行順序中次子稱什麼,按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次子應該稱為
咎氏 稱為仲!儀禮.士冠禮 曰 伯某甫,仲 叔 季,唯其所當。鄭玄注 伯仲叔季,長幼之稱。漢班固 白虎通.姓名 禮.檀弓 曰 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 曰 五十而知天命。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時長幼號曰伯 仲 叔 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
兄弟對兄弟的稱呼有哪些,古代兄弟排行的稱呼?
在兄弟合稱中,代稱 友于 和喻稱 常棣 同根 雁行 孔懷 具爾 匪他 諸稱呼都有講究。友于 源於 書經 是 友于兄弟 一句的簡化,如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 萬里拋朋侶,三年隔友于。常棣是樹名,就是唐棣樹。常棣 是 詩經.小雅 中的篇名,相傳為周公所作宴飲兄弟的樂歌。因常棣花兩三朵為一綴,彼此相依,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