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打敗陳友諒:
1.劉伯溫的主戰思想。
2.間諜戰朱元璋更高一籌。
3.張士誠的間接配合(張士誠啊~早不出兵,等朱元璋滅了陳友諒你在來打,性格決定一切啊)
4.有個好老婆(馬皇后在得知陳友諒大軍來打,她便賣掉所有的自己值錢的東西拉攏將領士足,雖說沒多少錢,但讓人感動,和當年長孫皇后玄武門事件後,第乙個來到現場安撫將士一樣,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打敗張士誠:
1.張士誠是自掘墳墓(沒有在正確的時間發兵,所以怎麼說性格決定一切了)
2.手下大半直接開城投降(你就養了這麼些人)也就平江是正真的打了一仗,畢竟張士誠就在裡面。
再說說樓上的觀點,之所以元朝只打陳友諒和張士誠是有道理的,這隻能說明朱元璋聰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有朱元璋明白~~你陳友諒都稱帝了,不打你打誰?
2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的策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概括地說,就是要加強軍事力量,保住自己的地盤,在防守中立於不敗之地;加強經濟實力,以充足的給養支援軍隊和政權;不要過早地暴露稱王稱帝的意圖,不到時機成熟決不輕易出擊,以避免遭到競爭對手的嫉恨和攻擊。
朱元璋能夠成功還在於他善於識別人才、駕馭人才。
朱元璋建立了鐵的紀律,嚴格治軍。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又是怎麼消滅張士誠的
3樓:漢匠文化
張士誠早年販賣私鹽為業,元末發動鹽徒起義,於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五年十月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西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於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戰役。
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但在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佈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
平江戰役開始時,朱元璋築牆圍城,並造有三層的木塔樓,高過城牆,以弓弩、火銃向城 **擊,還設襄陽炮日夜轟擊,城內一片恐慌,張士誠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張士誠反覆無常,貪圖享受,對部下也十分放縱,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仍不忘享樂,坐在銀椅上飲酒,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恰好一炮打來,腦袋被打得粉碎。
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勸降,都被張士誠拒絕,張士誠死守平江,糧盡後,便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了,便以屋瓦為彈,直至正二十七年(西元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巷戰相抵抗。
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朱元璋問話,他不搭理;李善長問他,他則破口謾罵,無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衛士以亂棍打死張士誠,當時張士誠47歲,東吳滅亡。
陳友諒是朱元璋最大的敵人,實力比朱元璋更強,為何最終勝利的是朱元璋?
4樓:南叔歷史堂
因為朱元璋能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再加上朱元璋有堅實的軍隊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用人基礎,所以能夠實現作戰時的步步為營;相反陳友諒雖然上公升速度比較快,但是內部缺乏堅實基礎相對鬆懈,又沒有謀略的支撐所以才會被實力不如他的朱元璋給打敗。
早期朱元璋和陳友諒的發展可謂是平行壯大,本身兩個人的出身都十分類似,朱元璋出身農家而陳友諒出身漁戶都屬於貧苦平民。朱元璋早期加入紅巾軍,因為作戰英勇和不凡的軍事才能,所以很快得到了重用。之後幾年間朱元璋勢力一直向南方擴張,只是在發展過程中歷經坎坷,遭到上級將領們的嫉恨後多次被奪走自己主力軍隊,讓其發展和擴張速度遠遠落後於陳友諒。
陳友諒與朱元璋相比發展和擴張速度非常快且十分順利,他採用的每次刺殺計劃都有機會把對方軍隊和地盤給大量納入囊中。在至正二十年陳友諒就取代天完,建立屬於自己的漢政權不說,他所擁有的兵力已經達到了百萬,橫跨四個省。朱元璋雖然軍隊勢力上相差甚遠,但是卻擁有了一批自己信任的核心部伍,利於打持久戰。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率二十萬大軍和數百戰船,直奔朱元璋中樞南京。朱元璋不論在人數上還是在作戰器具上都寡不敵眾,這讓朱元璋的很多部下都有退縮的想法。朱元璋謀士劉基卻主張必須堅守城池,於是他聽取了謀士劉基的建議,採用詐降辦法誘騙敵人深入再後發制人獲得了戰鬥的勝利。
陳友諒陷入朱元璋設下的圈套後,二十萬的大軍無從應對被打得落花流水。他本人也只好趁亂乘著一條小船勉強逃離出去,該戰後陳友諒元氣大傷,只能一路逃回江州。而朱元璋趁機一路猛打,收復了陳友諒的太平和安慶等地,將勢力範圍又提公升了一些。
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趁朱元璋北上安豐之際,大軍傾巢而出共計60萬人。形勢對朱元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朱元璋聽聞陳友諒帥大軍來襲後親帥大軍二十萬,最後兩軍相遇在潘陽湖了近百萬規模的慘烈戰爭。戰役中朱元璋還是聽取了劉基意見,使用火攻燒燬了陳友諒大量敵艦。
而後幾日雙方陷入膠著狀態,一時也沒有太大的進展。
在這種情況下劉基又親自來到軍中仔細觀察了作戰形勢後,又重新制訂一套繼續以火攻為主的攻擊戰略。當晚夜間大風漸起,風向正對著陳友諒軍隊一方。朱元璋趁著夜色命人將載滿易燃物的小船給划向陳友諒軍營,待靠近陳友諒**後又將易燃物點燃,直至陳友諒艦隊陷入慌亂。
這時朱元璋帶兵殺出,戰爭持續乙個月後陳友諒被流矢射中而死,殘部也敗逃朱元璋部獲得勝利。
5樓:細細
這可能是因為朱元璋比較細心一些,而且他有勇有謀,能力還是很好的。
歷史上朱元璋的最大對手是張士誠和陳友諒嗎?
6樓:你最帥了啦
陳友諒與張士誠是朱元璋遇到的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對手。
在朱元璋打下應天之後,與這兩位做了鄰居,由於搶佔了張士誠的地盤,自從朱元璋進駐應天的那天起,張士誠就沒有放棄過對朱元璋的討伐。陳友諒是個有野心的梟雄,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業,兄弟可殺,頂頭上司也可殺,殺朱元璋更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朱元璋在應天扎穩定下來以後,就考慮如何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想要擴張勢力就必須把自己的這兩個鄰居給解決掉。而關於先對誰下手,手底下人與朱元璋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手下人將士普遍感覺應該先對張士誠先手,因為張士誠所佔之地較為富庶,而且相對於陳友諒,張士誠的實力也更差一點,攻打起來也比較容易一點。但朱元璋卻持相反的觀點,並且最終力排眾議,決定先打陳友諒。
朱元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議,主要就是基於自己對兩個人的認識:張士誠是鹽販子出身,骨子裡是個小商人,雖然佔據富庶之地,但野心其實並不大,所圖的不過是乙個安穩富足的日子,只要不把他逼急就不會給你玩命。而陳友諒則不同,此人心狠手辣,不知道義為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只要自己與張士誠開展,陳友諒必然會趁機攻打自己,到時候腹背受敵,失敗在所難免。
後來的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判斷完全正確,在與陳友諒的爭鬥中,張士誠只是象徵性的討伐一下就回去了。
朱元璋通過多年的經驗對兩人作出評價:張士誠器小,陳友諒志驕。
7樓:花花弦
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他們出身窮苦,但是朱元璋在給別人賣命時,陳友諒已經是大漢的皇帝了,後面是由於陳友諒因性格而失勢。
8樓:溢沂
張士誠雖然是朱元璋的對手,但是朱元璋真正的最大對手還應該是陳友諒。因為張士誠志大才疏,而陳友諒屬於藝高膽大心又黑。
9樓:談了個假的戀愛
明末天下大亂,除了最終一統中土的朱元璋還有兩個人,乙個是大鹽梟張士誠,志大才疏,而另乙個人卻成為朱元璋登頂的最大對手,他就是陳友諒。
10樓:晗兮汐
是的。陳友諒有起義說明朝廷腐敗,打元朝是為了人民;陳友諒同為起義軍,打他是爭天下,這跟劉邦反秦容易打項羽難一樣。不過當時還有很多英雄如張士誠。
11樓:檸檬玖柒
朱元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吧。從各種記載中判斷,陳友諒懂經史,通武事,膽氣豪壯,藝不算很高膽子卻極大,膽子雖然很大心並不細且很黑那一流人物。
12樓:網友
朱元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他懂經史,通武事,膽氣豪壯,屬於那種藝不算很高膽子卻極大,膽子雖然很大心並不細且很黑那一流人物。
13樓:九怪啊
應該是陳友諒。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同時也有膽識。感覺他是屬於那種藝不算很高膽子卻極大,膽子雖然很大心並不細且很黑那種人。
14樓:sunnya莫
對,朱元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陳友諒此人膽略過人卻過於殘忍,有極強的組織與控制能力、好弄權術且狠辣。
15樓:緣空緣起波瀾動
是的,當時陳友諒已經稱帝,而且兵強馬壯,張士誠和陳友諒的底盤把朱元璋的夾在了中間,而且密謀共分地盤。
朱元璋為何先消滅強大的陳友諒,然後才滅張士誠呢?
16樓:伍影海乖衣
元末的天下,可以說是群雄四起,割據四方,其中有三股勢力最大,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雖然說都是反元朝的義軍,本來都是兄弟,但是面對全天下最肥的肥肉:皇帝的寶座。
這三人之間了大決鬥,誓要拼殺出乙個王者來。
三人之中,陳友諒傭兵最多,實力最強,朱元璋次之,張士誠最弱。按照一般的邏輯來說,弱小的兩方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最強的那一方才能求得生存,比如三國時期的孫劉聯盟,但是顯然歷史沒有給朱元璋和張士誠這個機會。三人之間相互傾軋,總想著吃掉對方,。
在討論到先打張士誠還是先打陳友諒的問題上,朱元璋的部下們幾乎達成了一致意見,先打張士誠,因為張士誠傭兵最少,戰鬥力應該最弱,所以先打張士誠最為穩妥。不管是從軍事上還是從其他方面,這都是乙個完美的決策,吞併張士誠,然後變成和陳友諒一樣的實力,再和陳友諒決戰。
但是朱元璋打手一揮,駁回了眾人的意見,決定先打陳友諒,部下紛紛不解,唯有劉伯溫支援朱元璋這樣做。眾人問原因,劉伯溫說道,你們只看到了張士誠弱小,卻沒有看到張士誠此人心胸狹小,沒有大志,如果主公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然派援軍增援,到時候我軍危矣,如果先打陳友諒,張士誠則不會出手幫忙,反而會看戲,巴不得你們兩敗俱傷呢。所以打張士誠等於一下打兩家,打陳友諒則沒有後顧之憂。
於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張士誠從戰爭開始到結束沒有派出過一兵一卒支援,坐看陳友諒全軍覆沒。朱元璋滅陳友諒後,轉過頭來打張士誠,沒想到張士誠的絕技是守城,打了好幾年才把張士誠打敗,比打陳友諒艱難多了,由此可見朱元璋的遠見。
倘若當時先打張士誠,只怕朱元璋才是最先被消滅的那個,所以人家能坐上皇位,絕對不簡單,也不是偶然。
17樓:阿文要靠自己
陳友諒對朱元璋來說是最大的乙個勁敵,是最具威脅性的,只有先消滅了他,朱元璋的地位才最穩當,張士誠呢是僅次於陳友諒的乙個大敵,也有不小的威脅性,所以後來又把張士誠消滅了。
論「 歷史 人物」
世界上哪個國沒有文人墨客,何必唉聲嘆氣?人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思維想法,又遑論什麼客觀公正,就普通人來說,機遇才能性格等因素的不同,有的人能夠小有所成,安居樂業 有的人卻困頓不安,墮落頹廢,兩者對社會定有天差地別的看法,到底誰的公正誰的客觀?至於文人,也是要吃飯過日子的,他有他的經歷,...
我家鄉的歷史人物朱元璋
小月霞子 朱元璋傳奇故事 鳳凰佔穴,是說朱元璋埋葬父母的故事,它在鳳陽一帶流傳了六百多年。元朝末年的一天,鳳陽上空突然飛來一隻綵鳳,盤旋兩圈之後,便向西南方向飛去,降落在一片荒灘之上。訊息傳開,人們紛紛趕到那裡 且說此時,府官巡視路過這裡,見有隻鳳凰衝著自己落下,心想,鳳凰是種神鳥,象徵吉祥,如能捉...
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求下列歷史人物簡介
翼軒雲煙 1.鄒韜奮 2.梁啟超 3.胡適 4.魯迅 5.蔡元培 6.陳獨秀 7.郭沫若 8.史量才 9.儲安平 10.邵飄萍 鄒韜奮 梁啟超 胡適 魯迅 蔡元培 陳獨秀 郭沫若 史量才 儲安平 邵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