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是直接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
北伐必然失敗。
孔明完全沒有安定好後方。
劉禪是個什麼貨色就不必說了。
孔明沒有在他身邊留下乙個能穩得住局面的人。
對於劉備的遺願有些急功近利的感覺。
將蜀國全部人才都帶去北伐。
失敗是必然的。
倘若蠶食西北,鞏固後方,並全力拿下漢中固守圖長安。
則或許可行。
但孔明知道自己等不到那天。
所以他的北伐都是很急躁的。
2樓:農夫三拳
個人認為不是,其實阿斗並不傻,可以說庸而不昏。諸葛亮畢竟不是阿斗親人,且當時他幾乎掌握著蜀國的全部兵力,阿斗怕諸葛亮趁機會奪取政權,再加上苟安的謠言,於是一昏頭就下了命令召回諸葛亮了,其實他內心所想才是主要原因。。。
3樓:東吳仲謀
算了,諸葛亮北伐哪次是去狠狠的打了,史實上諸葛都說劉禪聰慧,自劉備去世後,諸葛一人獨攬大權根本沒有劉禪什麼事,劉禪從來沒有真正的掌權,更沒有機會下達什麼指令,我不知道你從**看出劉禪不行了,知道為什麼孔明去世後劉禪馬上廢除丞相這個職位嗎?因為他對孔明反感了,從出師表不難看出孔明處處拿劉備說事,處處拿乙個死人教訓劉禪,如果你是劉禪你可否受得了?
諸葛亮為什麼不殺苟安,苟安投魏後散佈謠言說諸葛亮自立為主
4樓:網友
三國人物:苟安。
生卒:不詳。
喜好:酒。三國演義人物,正史查無此人。
此人好酒,解送糧草延誤十天,諸葛亮十分憤怒,欲斬之;楊儀求情,乃杖八十,苟安懷恨在心,投魏;後去成都散佈謠言說:「孔明早晚要篡位自立為皇帝的。」
關鍵是,楊儀求情。
5樓:網友
諸葛亮不是神。
也是人有惻隱之心,尤其是在北伐是,他已經老了無法在那麼果斷。
在後人看來是婦人之仁。
但在他看來,這就是他恪守的仁義之道。
6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會失敗的,就算諸葛亮能拿下長安也過不了潼關的,而且蜀國兵力還比對手少,作為進攻一方兵少將寡想要成功達成目標無非出奇制勝或只能天助了。每次北伐幾乎都是出了漢中不久就得退回來,稍微走遠點運輸還跟不上。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
7樓:加斯爾拉修士
按照《易中天品三國》的論述,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個人覺得是比版較客觀的:
1、曹魏非速亡之國:權首先曹魏政權自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國內各大士族的支援,政局穩定且勢力在三國之中最強,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憾動。其次,北伐時期魏主曹叡也並非昏君,且司馬懿之輩不可小覷。
隆中對中的「天下有變」的時機已不存在。
2、益州非進取之地:劉備集團在丟失了荊州之後,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最佳路線。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漢軍從益州出兵伐魏首先要翻過秦嶺,糧草軍械等物資運送困難重重,地利優勢不在。
3、諸葛非將略之才:歷史形象中的諸葛亮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軍事才能並沒有他的政治才能出眾,雖然他的軍事才幹也不錯。但諸葛亮生性謹慎,不善權變,只能打正規戰。
在沒有天時與地利優勢下很難有所作為。
8樓:網友
專家來啦,上面的都是複製的。
簡單地說是諸葛亮時機選的不對。
隆中對時,他對劉備的回建議是三分天下答,等待天下有變再興兵統一。而到他要北伐的時候,剛平定南中,戰力不足。把曹丕病死,曹魏換新皇帝當作契機就貿然北伐,而曹魏此時尚屬強盛時期,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將才對比也不足,加上事必躬親、顧慮太多,戰術上顯得過於保守(以弱勝強的關鍵在於以奇取勝,舉例說明李唐和竇夏的虎牢之戰中,李世民就是帶3000多的兵找機會直接衝擊竇建德10萬大軍中營奇襲而勝).還有後勤不足,經不起消耗(這裡也顯出諸葛亮的矛盾做法,補給少就應該速戰速決),後來司馬懿正是抓住這點拖垮諸葛亮的。
9樓:網友
諸葛亮受劉備託孤,雖時機並不成熟,卻擔心身體不行,強要出山。
10樓:地球聯邦愛
打心眼裡諸葛亮復就沒想過贏制,僅是以攻為守,魏獨佔青,幽,並,冀,豫,充,涼,雍,徐,荊(三郡)揚(九江 一部分廬州)所以僅憑益州是無法與魏抗衡,只能以攻為守的來保護自己,又因內部與李嚴的矛盾,導致糧草不濟,最終將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
11樓:西涼王
1 蜀國內部不和。
2 人民不支援。
3 軍事實力沒有優勢。
12樓:網友
阿斗也有一方面的重大責任。
孃的。扶不起來的東西。
13樓:網友
簡單的說,實力決定一切!
14樓:網友
最主要的是用錯了人!
以及心理的因素等等!
15樓:網友
趙雲想謀反,軍心動搖。
諸葛亮身體不適。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16樓:網友
1.魏國與蜀國國力相差懸殊。
2.蜀國糧草**不上。
3.蜀國缺乏能獨擋一面的良將。
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5次北伐都是失敗?
17樓:大朋友不是很大
一提到諸葛亮,我們便會想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兩個成語完完全全的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諸葛亮再世時有過五次北伐,全都失敗了,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由於魏國毫無準備,進展的相當順利,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打到魏國的天水一帶,守城將領幾乎全部投降。直到後來,佔據街亭,由於馬謖的原因導致街亭失守,結果第一次北伐失敗。
第二次北伐是在冬天進行的,只打了十多天諸葛亮就撤退了。以諸葛亮的謀略是不可能犯下在冬天進行北伐的錯誤的,其實第二次完全是為第三次做準備。第三次不能說是失敗吧,只是沒有消滅魏國罷了。
但是還是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奪下魏國多座城池。這也達到了諸葛亮預想的目的。
第四次也是起初進展沒有問題,失敗的原因出在後方糧草**不及時負責押送糧草的李嚴在路途中耽擱了行程,導致誤了諸葛亮的大事。後來,回到成都後李嚴便受到了重重的懲罰。雖然第四次失敗了但是還是有收穫的,成功擊殺了張郃。
這個人破壞了諸葛亮兩次北伐,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心腹大患。
第五次失敗是建立在第四次的基礎上的。在第四次中,因為李嚴犯下錯誤被諸葛亮責罰,懷恨在心。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魏國利用計策收買李嚴讓其散佈謠言。
稱諸葛亮有造反的意思,劉禪聽信謠言召回了諸葛亮。因此,第五次也失敗了。
18樓:職場規劃冥王星
再厲害的軍師也需要有能力的武將,而5次北伐後面沒有什麼可以用的人才,雖然諸葛亮軍事攻略很厲害,但下面的人執行力不行,怎麼能成功呢。
19樓:李糖糖
諸葛亮厲害,並不代表所有人厲害,蜀國當時兵力已經所剩無幾,只靠謀略,沒有兵力也無能為力。
20樓:職場雞湯小達人
因為蜀漢的人才缺失導致北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以前諸葛亮的計謀成功都是靠著五虎上將和其他的人才來完成的。
21樓:洑水
我覺得主要是蜀國的國力不強,也沒有能夠完全挑起大旗的將領,而且諸葛亮也不能完全算到,所以才一直失敗。
22樓:索索圖老師
五次北伐都失敗,只能說諸葛亮這個人的運氣不夠好,每次北伐失敗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以失敗告終。
23樓:唯承瓜瓜之重
個人的能力肯定不能決定乙個軍隊的能力,是當時的人才不多,所有重擔都在諸葛亮身上,導致失敗。
24樓:職場解惑七七
因為當時蜀國的力量已經是特別薄弱了,特別是幾位重要的將軍已經不再了,所以北伐無果。
25樓:木瑾瀚
這是因為蜀國的五虎上將在那個時候已經去世了,蜀國沒有頂尖的將軍來征戰了,所以才會失敗。
26樓:職場達人肥乎乎
因為當時他們的兵力已經沒有多少了,就算是北伐也沒有太大的實力,所以會失敗。
27樓:成熟帥男
四川單兵作戰能力不行。
「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既然沒本事,為何諸葛亮死後還能當29年皇帝
雅澤美食大世界 劉禪此人,若非是 三國演義 不會有那麼多人認為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從小跟隨父親顛沛流離,說得嚴重點,有時候是性命難保。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權,劉禪是名義上的君王,劉禪聰明在他沒有想過要和諸葛亮爭奪權力,在意識到諸葛亮的政策是利於國家的時候,他選擇順其自然。從始至終遵循著劉備的教導,...
諸葛亮他爸爸是誰,諸葛亮的爸爸是誰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 公元181年 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 今山東沂南縣 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衛戍京師的長官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 一說是...
諸葛亮是哪個朝代的人,諸葛亮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 今山東省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建興十二年 234年 病逝於五丈原 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 享年五十四歲。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從28歲。一直復做劉備。劉備去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