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說法?後來怎樣?

時間 2025-02-10 05:45:25

1樓:玥兒媽媽

因為恭王府歷來居住的都是各自時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清朝十二帝,它歷經了其中七個,見證了中國最後乙個封建王朝一步步走向衰敗甚至滅亡的過程,因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說法。恭王府於乾隆四十一年(西元1776年)由和珅始建,當時叫做「和第」,借固倫和孝公主與其子豐紳殷德成婚為由,他模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擴建恭王府,極盡奢華。乾隆歸天次日,嘉慶皇帝便抄了和珅的家,搜出財富約值**八億兩,富可敵國。

咸豐元年, 咸豐皇帝將此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欣,始稱恭王府。後來,恭王府幾經輾轉,又屢次改名又改建,但基本建築都還在。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是中國現存王府中儲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它代表著中國的王府文化,一直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恭王府還被譽為「什剎海的明珠」,大概有九個足球場那麼大。

這裡是恭王府的正門,門口有兩隻雄偉的石獅子。

據專家考證恭王府始建於明朝,全園佔地面積萬平方公尺,有古建築31處。

恭王府大門上是橫七豎九,63顆門釘,僅次於故宮81顆門釘的規制。恭王府屋頂為綠色琉璃瓦,僅次於故宮的金色琉璃瓦頂。這是親王、郡王居住的王府才可享受的特殊待遇。

恭王府早期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大學士和珅宅邸。和珅的兒子還娶了乾隆最寵愛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

和珅畫像。和珅獲罪後,和府的房屋除了留了一部分給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續居住,其他的都賞給幾位親王居住,最後是慶郡王愛新覺羅·永璘搬了進來。

咸豐元年成為恭親王府奕訢的王府,從此稱恭王府及恭王府花園。

恭王府展覽的恭親王奕訢**。

奕訢1861年聯合兩宮皇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最終使慈禧登上了晚清的權力頂峰。後來奕訢被封為議政王,推行著名的洋務運動。奕訢去世後,他的孫輩溥偉繼承王位,接管了恭王府。奕訢溥偉。

辛亥革命後,溥偉為了籌集資金復辟清室,他把恭王府抵押給了北京天主教會的西什庫教堂。就這樣恭王府逐步被有教會背景的輔仁大學購得,並被開闢為其女子學院的所在地。恭王府的多福軒成了圖書館,寶約樓成了女子宿舍。

溥偉為了對抗起義軍,將恭王府寶物大量變賣,其中絕大部分都落入了外國人手中。其中包括王羲之的《遊目帖》(流失日本廣島後遭原子彈炸燬)、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卷》(現存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郎窯紅荸薺瓶(已迴歸恭王府)等。

王羲之的《遊目帖》

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卷》

【銀鑾殿】

也稱銀安殿,它的地位和功能相當於故宮的太和殿。頒讀詔書、年節慶典等重要禮儀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歷史上為什麼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3樓:朱昀欣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因為恭王府作為一處歷史文化名勝古蹟,它曾先後是和珅、永璘、奕訢的宅邸。恭王府目睹了清王朝自鼎盛到衰亡的全過程,也留給我們後人很多關於清朝歷史的故事與文化。

而它本身也隨著王朝的覆滅而迅速衰落……

這座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的王府,歷經了大清王朝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凡七代皇帝的統治,見證了清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現在也仍向後人述說著關於它的歷史故事。因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說法。

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親王府,為什麼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淺唱幸福 一 見證了清朝歷史 恭親王府存在的時間非常久,可以說在清朝建立的時候,以及從興盛時期到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可以說恭親王府見證了清朝的發展歷史,而且這座王府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到宮廷王府裡面能夠感受到清朝時期王府裡面的建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而且恭親王府裡面居住過的人都非常的有地位。二 ...

為什麼說圓明園是一座巨集偉的建築,圓明園建築巨集偉,所以被稱為什麼和什麼 又因為它什麼。

圓明園因建築巨集偉,山水秀麗,富麗堂皇,而被稱為萬園之園和圓明三園。曾以其巨集大的地域規模 傑出的營造技藝 精美的建築景群 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 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圓明園建築巨集偉所以被稱為什麼和什麼 西洋樓全部景觀佔地80畝,大約佔圓明園總面積的1.5 它地處...

為什麼用黃河母親來命名蘭州的一座雕像

野孩子 黃河母親那個雕塑 本來的名字就叫這個吧 應該不是後期命名的 我以為是作者當時就是按著這個構思雕刻的 黃河母親的雕塑構造 就是一個母親看著自己的子女 身邊流過的水流 大概是指黃河吧!好像黃河中的母親真的存在一樣 我們這些子孫就是靠著黃河水 成長起來的!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嘛! 感覺一樓朋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