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對西夏戰爭,宋朝與西夏打了多少年的仗?

時間 2025-02-21 17:55:10

1樓:網友

對西夏的話,那是楊家將時代的事吧。

2樓:賀洋的世界

建議你去看看史式的《我是宋朝人》 裡面蠻詳細的。

宋朝與西夏打了多少年的仗?

3樓:荒王爺

西夏和宋的戰爭從北宋建國,幹架到滅亡,百餘年的時間一直不斷。

4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上,北宋與西夏之間的戰爭不超過六年。

1038年元昊稱帝建西夏,北宋不予承認,宋夏之間有連年的戰爭,1044年終於達成和議,此後保持了數十年的友好局面。

5樓:愛爾蘭的蘋果

斷斷續續打了一百多年 西夏打過幾次勝仗 剩下基本上都是被宋朝按在地上狂揍 它打不過宋朝的。

是西夏挑起的宋夏戰爭嗎?

6樓:清河郡王可

是西夏挑起的宋夏戰爭嗎?是西夏挑起的宋夏戰爭。

當夏州節度使李繼捧上臺後,情況有所變化。 李繼捧因不能解決家族內部矛盾,就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親率族人入京朝見宋帝,自願獻出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地方,但李繼捧的族弟銀州蕃落使李繼遷不肯入京,偽稱出葬乳母,率數十人,逃到了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巴彥淖爾)集結武裝,進行襲擾宋朝邊境的活動。

7樓:夏以沫

是的,是元昊挑起的宋夏戰爭。

宋朝與西夏的戰爭??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信,原因有二。

1、自古西北地區人口較少,若有60-70萬人就至少有300萬人口。北宋南遷後北方人口大減,環境惡劣的西夏地區不可能有這麼多人。

2、宋夏戰史上宋軍只是在太宗時期和王安時變法時以及范仲淹、狄青宿守西北時取得過相樣的勝利。最主要的成果是王安時變法時期出兵西夏收復了湟水谷地。但多數情況下宋軍敗多勝少。

而且宋軍主力始終集中於對遼、金方向。西北方向最多時也只有20萬人(宋徽宗前期),不可能殲滅60-70萬西夏軍。

古人說法大多誇張,比如曹操的八十二萬大軍。這一說法估計是誇張的結果。

9樓:網友

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廣東、海南),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由於論據不足,所以只能說當時哲宗時期是打到西夏向宋求和。

10樓:網友

這事估計是假的,西夏一共才多少人呀,西夏好像是被蒙古人滅的族。

11樓:蕭羽

應該是假的,北宋大敗西夏應該是在宋神宗時期。

宋神宗時期對西夏發動的戰爭是什麼,他支援發動的變法稱為什麼

12樓:笑談古和今

宋神宗即位以後,任用王安石為相,「奮然將雪數世之恥」,變法圖強,勵精圖治。熙寧年間,對西夏逐漸開始佔據戰略主動。與熙河拓邊同時,宋神宗也開始嘗試攻取夏土。

但隨後相繼發生的遼宋邊境爭端和交趾侵宋事件,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腳步。

元豐四年 ( 1081) ,西夏國內政亂。宋神宗趁此發動五路伐夏大戰。攻克蘭州。

建置蘭州,改熙河路為熙河蘭會路。蘭州歸入北宋版圖,後因軍糧不繼,又逢大雪,宋廷因此下令班師。

元豐五年宋兵攻夏,準備一舉滅夏。徐禧等攻入橫山地區,直逼西夏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為了滅夏,徐禧等人在永樂川築永樂城(今寧夏境內)。

西夏梁氏遣統軍葉悖麻、咩訛埋等,宋軍二萬多士卒役夫陣亡。

宋神宗支援的變法成為王安石變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為什麼歷史上只有宋神宗和明神宗的廟號為「神」

因為神宗名褒實貶,宋神宗的王安石變法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劇了黨爭,明神宗將國家搞的一塌糊塗。所以清朝也不選神宗作為廟號。擴充套件資料 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

遼北宋西夏金並立的過程,遼,宋,西夏,金並立

pertty崇 敦煌文物經歷千年儲存完好自然地理原因 出類拔萃的菲 在914年,有了遼,960年,北宋建立,不久,1038西夏建立。此時,三個政權的矛盾還是挺大的,但是通過歲幣之類的,沒有哪個政權在此期間滅亡。直到1115年,金建立。金和北宋聯盟滅遼,但是在戰爭中,金也看見了北宋的腐敗,於是1125...

宋神宗是不是傻蛋,任用太監做將領

年 熙寧二年 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責變法事宜,時年王安石49歲。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以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為口號和動力,開始變法。他先後推出均輸法 青苗法 市易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稅法 農田水利法 置將法 保甲法 保馬法等新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也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