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
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
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幹,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有了這匹馬,項羽鉅鹿之戰,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力戰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經百戰無有敗績。"數年以來,(烏騅)所向無敵,嘗一日行千里。
可秋風戲馬嘆烏騅寶馬隨霸王死在垓下大戰中,當時"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捨,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
請注意引文中的最後一句,本來馬跳到大江中不見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說"不知所往",可見這匹馬的義氣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後來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寫了一首七律無題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負箭滿身猶急馳,慷慨項王拖首後,不知遺革裹誰屍?"
項羽的故事
2樓:剛陽文化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了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這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明朝學者認為鉅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項羽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誕生了。如今的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這個王朝留下的遺蹟。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萬里長城,也是在秦王朝初具規模的。由於秦朝統治者好大喜功,特別是秦始皇為自己修建豪華的皇宮和陵墓,宮廷的花銷巨大,因此對百姓的剝削十分殘酷,不斷激起人民起義。結...
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劉邦與項羽的歷史故事
今相隨 項羽 前二三二 前二0二 名籍,字羽,下相 今江蘇宿遷西南 人。楚國將門後裔。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 今江蘇蘇州 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 萬人敵 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 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舉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
關於項羽的故事,關於項羽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鹿邑浮生如夢 婦人之仁 鴻門宴中,項羽因劉邦為年長老者,而犯了婦人之仁,沒能痛下下 暗算劉邦的決心,所以後來丟掉了天下,最終自己也被劉邦殺死。由於楚漢相爭,從此這個成語就十分出名了。項羽猶豫中可以婦人之仁地放過了劉邦,而劉邦取天下的時候,就不會給項羽再有機會。婦人之仁 兼指還有同情自己敵人的意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