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客觀原因網友專家已經總結得很清楚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響。二是多變的氣候環境影響。三是複雜的地質構造影響。
人為因素:1、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設施長期得不到修繕,小型水庫、壩塘等多建設與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2、亂打「防雹彈」眾所周知,雲南經濟支柱是菸草,每年正直雨季,該下雨的時候,為了保住雲南的菸草,天空有點烏雲就打防雹彈,大範圍的打防雹彈的結果,烏雲也就煙消雲散了,冰雹是沒有了,暴雨也沒有了,連小雨也沒滴幾滴。
雨季時沒有下雨,地下水積蓄自然少,到每年入春時,本應要有潮溼空氣上升,凝結成雲雨時,卻因底面水汽蒸發量較少,凝結不成雲雨,自然造成了第二年的乾旱。3、大面積種植高耗水的外來物種桉樹,使地下水減少,空氣溼度降低,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降水難形成。4、大面積砍伐樹林,植被破壞嚴重。
2樓:匿名使用者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了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是導致這次極端乾旱的主要原因。
通過分析廣西上空大氣結構,專家發現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在臺灣島至中南半島之間,形成了一條長3000多公里、寬度跨越4個緯度的巨型高壓壩。
造成此次乾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壓壩破壞了大氣活動。高壓壩像一堵牆,橫在廣西南部上空,阻擋太平洋水汽西進。即使北方有冷空氣南下,也無法與水汽匯合,造成廣西、貴州、雲南交匯地區自從2023年8月以來就幾乎沒有降雨,遭遇50年來少有的極端乾旱。
秋冬季節降雨減少伴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陸地海洋間溫差減小,海洋季風登陸動力減弱,海洋上的水汽無力與北下的冷空氣匯合,難以形成降雨。
3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人自做孽,不可活。種那麼多的小葉桉。要知道降水和地面蒸發量有很大關係。地面的水沒有蒸發量了,還有什麼雨水。等死吧
4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乾旱的真正原因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壞,熱量未被植被吸收。修建大量小水電,導致地表溫度升高,水氣無法凝結,無法形成降水。
5樓:匿名使用者
不下雨所以就幹了。主要原因是暖溼氣流沒來雲南,地球大氣環境已發生改變。
6樓:發育不完全
2023年三峽水電站開始蓄水發電,2023年全部完工。 長600多公里的三峽水庫,從某些方面來說,對大自然的生態氣候環境做出了極大變動。
百年一遇的雲貴川乾旱,連續出現了四年。在我看來,三峽水電站的截江斷流在其中必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造成西北乾旱半乾旱區東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 新疆 青海 陝西 甘肅。寧夏 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一般在200 至400毫米。平均氣溫5 10 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70天左右,是全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特別適宜農作物及瓜果生長。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 ...
西南地區乾旱的原因是什麼
睢奇姒乾 今年本來就是厄爾尼諾年 不知道可以查下,地理術語 再加上最近太平洋東部水溫持續較高,加劇厄爾尼諾現象,導致中國西南出現高壓阻礙北方冷空氣南下,只是今年特旱的特殊原因。而云南本身就是 帶季風季後,乾溼季分明,冬季本來就是乾季,加上高原,溼氣難以進入。還有一點就是,雲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滲...
問大家幾個關於地理的問題 1 乾旱半乾旱,溼潤半溼潤,半乾旱半溼潤怎樣劃分
e拍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此線是乾旱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 淮河一線,此線是溼潤區與半溼潤區分界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 蘭州 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南坡一線,此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