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是道教那一派的

時間 2021-09-20 12:11:03

1樓:琴殿天下

龍虎山的道教屬於正一派的!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於元代中後期形成後,一直流傳至今。

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張陵第三十八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為標誌。該年元成宗在已授張與材管領江南諸路道教的基礎上,加授其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

2樓:匿名使用者

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於元代中後期形成後,一直流傳至今。

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張陵第三十八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為標誌。該年元成宗在已授張與材管領江南諸路道教的基礎上,加授其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①

3樓:來自花明樓興奮的山杏

龍虎山是屬於道教正一派的,這一派是由祖天師張道陵建立的 ,是家傳教派,父傳子子傳孫,在龍虎山連綿延續了六十三代,教眾也是可以結婚,葷腥不忌,除了特定幾種肉類不吃。

4樓:s清歡渡

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祖庭。道教創立於東漢末年,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之前有很多個派別,青城派,崆峒派、峨眉派……元朝統一歸位南派和北派,也就是正一派和全真派。

5樓:小蛋蕩

道教在最初期是在龍虎山創立的,後來劃分為很多種派系,有三皇派,淨明派,靈寶派,正一派,全真派等等。龍虎山就是道教正一派的文化傳播中心。

6樓:龍虎山小葉

龍虎山是屬於道教正一派的。道教有兩大派,一個是全真派,一個是正一派。

7樓: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

8樓:匿名使用者

龍虎山道教正一派祖庭

9樓:匿名使用者

正一派,天師派,符籙派,都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南派正一道,張天師,符籙流。

道教四大名山的龍虎山

11樓:匿名使用者

碧水丹崖——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

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23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緣由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沖積扇塊狀紅色砂礫岩組成的丹霞山體。 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佈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80餘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

整個景區規劃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龍虎山景區管委會管轄範圍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宮、正一觀、仙水巖、應天山、馬祖巖、洪五湖六大景區,景區內共有99峰、24巖、10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謎是龍虎山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三大特色。《水滸傳》開篇重筆描繪的龍虎山位於市南20公里處,是道教發源地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世家」的世居之地,號稱「中國道家第一山」。

龍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在全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張天師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所以鷹潭又稱為「道都」。

2023年8月2日,龍虎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

2023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併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上清宮:該宮始建於東漢,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國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礎上形成的建築群落之一,其規模大小,等級高低不等,遍佈全國。

上清宮不僅獨居江南宮觀之首,且在全國也是舉世無雙,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之譽。大上清宮在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里。古代這裡稱為仙源鄉招賓裡。

其街曰: 「瓊林」。左擁象山,右注沂溪。

溪山環拱,實乃仙靈都會也,古老相傳。這裡是九龍聚會的寶地。民謠雲:

「九龍集結上清宮.天師擒妖顯神通。唯有一龍不伏法.順水飄遊遇虎凶。」這九龍指的是上清宮周圍的天門山、台山、烏劍山、獅子山、沖天峰、應天山、西華山、烏龜山和聖井山。

天師府:天師府位於貴溪上清鎮,臨清溪,為張氏歷代起居之地,原建於龍虎山腳下。北靠西華山,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

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輝巨集,尚存古建築6000餘平方米,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傳言天師府是張盛以及他的歷代子孫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處,被稱為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兩朝管理道教事務的辦公機構。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2023年),後又經十多次修建,現存木構建築均為清乾隆、嘉慶和同治年間遺物。

留侯家廟:又名天師家廟,是道教創教者張道陵天師的家祠,內供奉由祖宗張良及張道陵第一代天師至第六十三代張恩溥天師的神位,是道教的祖廟。

正一觀:道教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

據《龍虎山志》記載:***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後,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為演法觀。

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賜帑重修,並改演法觀為正一觀。

仙水巖:龍虎山仙水巖景區離江西省鷹潭市區約20公里就來到了龍虎山的仙水巖景區。乘小船上行,坐竹筏下行,看奇峰、碧波,遊起來比較清鬆,景色比較優美。仙水巖是仙岩和水巖的總稱。

上清古鎮:上清古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上清宮景區內,距鷹潭市區25公里,源遠流長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勝古蹟,古僕淳厚的民俗風情。

當地特產有:板栗、豆腐、茄子乾等。上清古鎮方圓50餘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自然環境優美,群山環抱,依水而建,古鎮名勝古蹟甚多,長約2公里的上清古街將長慶坊、留侯家廟、天師府、留侯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景點串成一線,形成極具魅力的旅遊線路。

沿河的吊腳樓、碼埠盡顯江南水鄉建築特色,浣紗村婦、搗衣少女、戲水孩童、漁舟系岸、白鴨浮水又形成了一條韻味十足的古鎮風景線,讓人賞心悅目。鎮東道有上清宮、東嶽宮,東北面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隔瀘溪河有明朝宰相夏言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紅十一軍和**紅軍會師之處。

天門山:天門山位於龍虎山上清鎮東南部,距上清鎮7公里處,與嗣漢天師府南北相對,面積6000多畝,最高海拔1300多米,相傳為張天師遁化成仙進行天庭之所,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遊歷於此,為其美景所折服。

龍虎山風景為什麼稱龍虎山,江西龍虎山為什麼叫龍虎山?

龍虎山原名叫雲錦山,因東漢末年張道陵攜 王長,隨著仙鶴的指引來到龍虎山煉丹三年丹成龍虎現,山因已名 靠另一個人永遠孤獨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祖天師張道陵57歲辭官不做,帶著 王長逆鄱陽湖而上被奼紫斑斕的雲錦山的吸引。於是掘爐煉丹,丹成龍虎見,張天師把以前雲錦山改為龍虎山。 厚依波慶白 龍虎山在江西貴溪...

江西的龍虎山是什麼地貌

丘書藝 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成因多樣,有從幼年期 壯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擁有包括峰牆 石林 峰叢等23種丹霞地貌景觀,再加上和瀘溪河相依組成碧水丹山的天然畫廊,在美學觀賞 地質地貌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源於這樣的先天優勢,2001年3月,龍虎山順利成為我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並第一個完成地質...

龍虎山懸棺是一大奇景,古人是怎麼把棺材掛在懸崖上的

你想想,如果你是生活在古代的話,你什麼工具都沒有,想要在懸崖上弄一個很穩固的裝飾的話,是一件很困難又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有時候我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用著一些現在看來十分驚歎的技術,做了這些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總之,古人的智慧總是會讓我們這些現代人感嘆,他們怎麼這麼厲害,總是做出一些令人驚歎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