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與郊區的氣溫差異導致市中心解析為什麼是降雨不是降雪

時間 2021-10-22 06:43:30

1樓:凋謝而落

不同地區不同分析。

一般而言,下雪的原因是,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出現下雪,因此**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而雨,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如果是**帶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市中心,因為本身溫度大於0度的緣故,即使是有氣溫差異,也只不過是下雨罷了。

但是在北迴歸線以北或者南迴歸線以南的市中心(特別是靠近極地圈的城市),當地本身氣溫就低,所以很容易形成降雪,而不是降雨(比如北京、哈爾濱等等)

還有就是海拔的影響,喜馬拉雅山的附近山地本來就靠近雪線,所以也很容易降雪而不是降雨。

2樓:水雲間

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市區溫度要比郊區高。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發熱、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溫化」。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在近地面溫度圖上,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則是一個高溫區,就象突出海面的島嶼,由於這種島嶼代表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

形成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墊面、人工熱源、水氣影響、空氣汙染、綠地減少、人口遷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城市中心區與郊區的氣溫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樓:這風為甚喧囂

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這就是「熱島效應」

城市人口密集、工廠及車輛排熱、居民生活用能的釋放、城市建築結構及下墊面特性的綜合影響等是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熱島強度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表現為夜晚強、白天弱,最大值出現在晴朗無風的夜晚,季節分佈還與城市特點和氣候條件有關;

城市熱島可影響近地層溫度層結,並達到一定高度。城市全天以不穩定層結為主,而鄉村夜晚多逆溫。水平溫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輻散,而附近鄉村氣流下沉,並沿地面向城市輻合,形成熱島環流,稱為「鄉村風」,這種流場在夜間尤為明顯。

城市熱島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空氣溼度、雲量和降水。對植物的影響則表現為提早發芽和開花、推遲落葉和休眠。

so城市氣溫比郊區高...

4樓:地理鬥泰

城市中心有熱島效應,所以氣溫比郊區要高2-3度左右。

5樓:

城市的綠化面積小,二氧化碳含量高,因此對太陽輻射有逆輻射作用大,所以氣溫相對周邊鄉村較高,這就是所謂熱島效應。

6樓:

城市的綠化面積小,二氧化碳含量高

造成中心城區氣候不同於郊區,其表現為

7樓:龍飛鳳舞_炫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在城市中表現最為顯著。根據設在城區和其周圍郊區的氣象站同時間觀測資料表明,城市氣候與郊區相比有「熱島」、「幹島」、「溼島」、「混濁島」和「雨島」等「五島」效應。

熱島:在晴穩無風的夜晚,由郊區進入城區,氣溫會明顯升高,在城中心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最大區及工廠密集區氣溫高出郊區之值更大。以上海為例,在冬夜和夏夜曾出現過城、郊氣溫最大差值分別為6.

8℃和4.8℃的記錄。穿城而過,再至郊區,氣溫又陡降,在氣溫分佈圖上呈現出清晰的「城市熱島」。

熱島效應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城市中除少數綠地外,絕大部分是人工鋪砌的道路,參差錯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形成許多高寬比不同的「城市街谷」。在白天太陽照射下,由於街谷中牆壁與牆壁間,牆壁與地面之間多次的反射和吸收,能夠比附近的平曠郊區獲得較多的太陽熱能。如果牆壁和屋頂塗刷較深的顏色,那麼其反射率會更小,吸收的太陽熱能將更多,並且因為磚瓦、瀝青和水泥板等建築材料又具有較大的導熱率和熱容量,城市街谷於日間吸收和貯存的熱量遠比郊區地面多。

城區下墊面不透水面積大,降雨之後雨水很快從排水管道流失,其可供蒸發的水分遠比郊區農田綠野少,消耗於蒸發的潛熱亦少,其所獲得的太陽熱能主要用於下墊面增溫,形成「下墊面溫度熱島」。然後再通過湍流交換和長波輻射等方式將熱量輸送給空氣增溫,空氣對太陽光熱不善於吸收,對上述來自下墊面的熱量卻極易吸收而增加其氣溫。

另外,城市中因能源消耗量和人口密度遠比郊區大,其排放至空氣中的人為熱和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等)又比郊區多,這又有助於城市熱島的形成,在夜晚風速一般比白天小,城郊之間的熱量交換弱,城市街谷白天蓄熱多,夜晚散熱慢,其氣溫下降速度比郊區更慢,因此這時城市熱島效應更為顯著。

幹島、溼島:

城市對大氣溼度的影響比較複雜。以上海為例,1984—2023年7年間城市11個站水汽壓的平均值與同時期周圍近郊4個站平均水汽壓相比較,皆是城區低於郊區,呈現出「城市幹島」效應。幹島平均強度(指城區平均水汽壓低於郊區平均水汽壓之值)以7月份為最大。

(0.56百帕),1月份差值(絕對值)最小(僅0.02百帕)。

但城郊水汽壓的差值有明顯的日變化。如果按一天中4個觀測時刻(02、08、14、20時)分別計算其平均值,則發現在一年中從4月到10月,夜間02時城區平均水汽壓卻大於同時刻的郊區平均水汽壓,出現明顯的「城市溼島」。溼島平均強度以8月份為最大。

以2023年為例,在當年8月份02時城區水汽壓比郊區水汽壓大0.6百帕,其最大差值達2.0百帕,而在白晝08時、14時則相反,城區顯著低於郊區,尤以午後14時幹島強度最大,在當年7、8兩月份14時平均幹島強度分別為1.

7和1.6百帕,幹島最大強度皆為3.0百帕,在20時城區與郊區水汽壓相差不大,常出現弱幹島。

這種城市幹島與城市溼島晝夜交替的現象在歐美許多城市亦經常出現於暖季

上述現象的形成,既有下墊面因素又與天氣條件密切相關。在白天太陽照射下,下墊面通過蒸散(含蒸發和植物蒸騰)過程而進入低層空氣中的水汽量,城區卻小於郊區,特別是在盛夏季節,郊區農作物生長茂密,城、郊之間自然蒸散量的差值更大。城區由於下墊面粗糙度大(建築群密集、高低不齊),又有熱島效應,其機械湍流和熱力湍流都比郊區強。

通過湍流的垂直交換,城區低層水汽向上層空氣的輸送量又比郊區多,這兩者都導致城區近地面的水汽壓小於郊區,形成「城市幹島」。到了夜晚,風速減小,空氣層結穩定,郊區氣溫下降快,飽和水汽壓減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結成露水,存留於低層空氣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壓迅速降低,城區因有熱島效應,其凝露量遠比郊區少,夜晚湍流弱,與上層空氣間的水汽交換量小,城區近地面的水汽壓乃高於郊區,出現「城市溼島」。這種由於城郊凝露量不同而形成的城市溼島稱為凝露溼島。

它大都在日落後1—4小時內形成,在日出後因郊區氣溫升高,露水蒸發,很快又轉變成「城市幹島」,在城市幹島和溼島出現時必伴有城市熱島。筆者通過對上海2023年全年逐日逐個觀測時刻大氣中水汽壓的城、郊對比分析,還發現上海城市溼島的形成,除上述凝露溼島外,還有結霜溼島、霧天溼島、雨天溼島和雪天溼島,它們都必須在風小而伴有城市熱島時才能出現。

混濁島:

投射到地表的太陽輻射,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平行光線方式射來的直接陽光,稱為太陽直接輻射s;另一部分是太陽輻射經過地球大氣圈時,因為受到空氣分子、懸浮顆粒物和雲粒的散射作用而向四面八方散射出的光亮,稱為散射輻射d。在相同強度的太陽輻射下,混濁空氣中的散射粒子多,其散射輻射比干潔空氣強,直接輻射則大為削弱。

氣象學者乃以d/s表示大氣的混濁度(又稱混濁度因子)。城市中因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居民爐灶等排放出的煙塵汙染物比郊區多。這些汙染物又大都是善於吸水的凝結核。

城市中垂直湍流比較強,因此有利於低雲的發展。大量觀測資料證明,城區的低雲量多於附近郊區,這就使得城市的散射輻射比郊區強,直接輻射比郊區弱,大氣的混濁度顯著大於郊區。以上海為例,根據近27年的輻射資料統計平均上海臺的混濁度d/s為1.

17。比同時期十個郊區站的混濁度d/s平均要大15.8%。

在上海混濁度分佈圖上,城區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混濁島,在國外許多城市都有類似現象。

雨島:城市對降水的影響問題,國際上存在著不少爭論。美國曾在其中部平原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城及其附近郊區設定了稠密的雨量觀測網,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持續5年的觀測研究,證實了城市及其下風方向確有「雨島效應」。

我們曾應用上海地區170多個雨量觀測站點的資料,結合天氣形勢,進行眾多個例分析和分類統計,發現上海城市對降水的影響以汛期(5一9月)暴雨比較明顯,在上海近30年汛期降水分佈圖上,城區的降水量明顯高於郊區,呈現出清晰的城市雨島,在非汛期(10月到次年4月)及年平均雨量圖上則無此現象。

城市雨島形成的條件是在大氣環流較弱,有利於在城區產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氣形勢下,由於城市熱島所產生的局地氣流的輻合上升,有利於對流雨的發展;下墊面粗糙度大,對移動滯緩的降雨系統有阻障效應,使其移速更為緩慢,延長城區降雨時間;再加上城區空氣中凝結核多,其化學組分不同,粒徑大小不一,當有較多大核(如硝酸鹽獎)存在時有促進暖雲降水作用,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會「誘導」暴雨最大強度的落點位於市區及其下風方向,形成城市雨島。

綜上所述可見城市氣候中的「五島」效應是人類在城市化過程中無意識地對局地氣候所產生的影響。研究其中規律,不僅有助於城市天氣氣候預報;並且還可通過一定的人為措施如加強城市綠化,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建設,控制城市大氣汙染等,有意識地改善城市氣候條件,使之向有利於居民生活和生產方向發展。

8樓:三十六陂

城市熱島:排放溫室氣體多,熱。

城市雨島:灰塵多,凝結核過多,容易形成降水。

為什麼郊區的氣溫比市區的氣溫低

9樓:倒薩迪

由於復城市建築群密集、柏制

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bai區的土壤、植被du具有更大的吸熱率和zhi更小的比熱dao容,使得城市地區升溫較快,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大量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

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在近地面等溫線圖上,郊區氣溫相對較低,而市區則形成一個明顯的高溫區,如同出露水面的島嶼,被形象的稱之為「城市熱島」。城市熱島中心,氣溫一般比周圍郊區高1℃左右,最高可達6℃以上,大城市散發的熱量可以達到所接收的太陽能的2/5,從而使城市的溫度升高。在城市熱島作用下,近地面產生由郊區吹向城市的熱島環流。

城市熱島增強空氣對流,空氣中的煙塵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結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區多。對歐美許多大城市研究發現,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區多5%~10%。

城市中心區與郊區的氣溫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這風為甚喧囂 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 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 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這就是 熱島效應 城市人口密集 工廠及車輛排熱 居民生活用能的釋放 城市建築結構及下墊面特性的...

是買市中心的二手房好還是買郊區新房好

60秒懂房 房子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家的代名詞,買房可以說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讓人既欣喜又糾結,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尤其是市中心的新樓盤,不僅數量少,也高得驚人 在市區買二手房還是在郊區買新房,新房的好處 皆有可能 的優點,購房者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同時結合自身需求來對比選擇 1 配...

杭州的市中心在哪,杭州的市中心在哪裡

杭州的市中心應該在延安新村到延安路這一帶。這一帶購物的地方最多,高中低檔都有。延安新村主要是百貨公司多一些,當然 就會貴一點 延安路的龍翔和工聯,衣服樣式會是比較流行的,而且 超便宜,9元 19元 29元的大把,大樓裡面的你還價看貨一般三四十元也可以買下來,但因為 低,所以質量一般。再就是離龍翔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