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的意思

時間 2022-05-07 15:10:03

1樓:可愛的康康哥

無人明知道士去處。只好依仗古鬆,派遣萬端愁思。

出自《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原文如下: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譯文如下:

水流清澈,迴盪隱約犬吠;桃花繁盛,滿帶濃豔露水。

樹林深幽,野鹿時隱時現。正午靜寂,鐘聲卻未聽到。

野竹分開青霧直穿藍天,飛瀑掛在碧綠山峰之上。

無人明知道士去處。只好依仗古鬆,派遣萬端愁思。

2樓:水晶靈小天使

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豔耀目。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

人不知去了那裡,我倚鬆再三覺得非常惆悵。

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的意思

3樓:歲月不寒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鬆。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讀書,這首詩大約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詩的開頭兩句展現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次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豔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

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且讓人聯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第二句中「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

頷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

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

環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鍾」暗示道院無人。

頸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不聞鍾」,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

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顯然,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

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淨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年代】:唐

【作者】: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內容】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賞析】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

這首詩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後來,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獄,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潯陽、金陵、宣城、歷陽等地。

杜甫在成都於肅宗上元二年(761),因「近無李白訊息」,寫了一首《不見》詩懷念李白,擔心他在外會闖禍,盼他早日歸還「匡山」故鄉。詩曰:「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次年,李白便死於安徽當塗。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華,他在大匡山讀書時,就描繪了這樣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全詩分為三個層次,前四句為一個層次,五、六兩句為二個層次,最後兩句為一個層次。前四句是寫詩人拜訪道士途中聽耳聞目睹。詩人沿著小溪而行,沿路兩旁。

桃花盛開,花瓣上掛滿露珠。這說明詩人一大早,就出門而行。小溪流水淙淙,與狗吠之聲,響成一片,形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樂章。

道士的處所,路程還不近呢。詩人從早走到中午時分,尚且沒有聽見道士敲鐘的聲音,只見樹叢的深處,不時有麋鹿出沒。這兩句的妙處,暗示道士不在道院,為最後兩句設下伏筆。

以上四句.把道士遠離人間鬧市的那種清新幽靜的環境,逼真地摹寫出來。前兩句寫狗吠聲聲,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詩人早上的所見聽聞。「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兩句,是寫中午時分的耳聞目睹。

時間不同,地點各異,詩人所描寫的見聞,也各不相同。在這裡,時間和空間感。異常清晰。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兩句,是寫道士處所的近景,野竹參天,與青氣融為一體,從碧綠的山峰間飛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種優美壯觀的奇境。飛、掛二字,是寫瀑布飛流直下的動的畫面.「野竹分青靄」的「分」字,表面是寫野竹參天,把空中的青色雲氣隔開,實則是說翠竹參天,與青色的雲氣

「樹深時見鹿」是什麼意思?

4樓:q王小年

意思: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出自:《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翻譯:沿著小溪而行,沿路兩旁。桃花盛開,花瓣上掛滿露珠。

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樹叢的深處,不時有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註釋:1、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2、不遇:沒有遇到

3、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4、樹深:樹叢深處。

5、青靄:青色的雲氣。

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

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全詩分為三個層次,前四句是寫詩人拜訪道士途中聽耳聞目睹,把道士遠離人間鬧市的那種清新幽靜的環境,逼真地摹寫出來。後面幾句寫道士處所的近景,主人不在作者等待的過程。雖然也焦急,但卻耐心的等待道士回來,只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文章構思並不複雜,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無一字說道士,無一字說不遇,卻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訪道士不遇。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一句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

樹深時見鹿: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應該是指世外桃源一般的清幽生活或者環境吧

林深時見鹿,這話是什麼意思?

6樓:貴

能看見鹿,說明已經進入林深處了。

這句話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原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譯文水流清澈,迴盪隱約犬吠;桃花繁盛,滿帶濃豔露水。

樹林深幽,野鹿時隱時現。正午靜寂,鐘聲卻未聽到。

野竹分開青霧直穿藍天,飛瀑掛在碧綠山峰之上。

無人明知道士去處。只好依仗古鬆,派遣萬端愁思。

7樓:性會久癢

相當於樹深時見鹿

樹深時見鹿」是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一句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能看見鹿,說明已經進入林深處了;看見鯨魚,說明已進入深海區;而夢醒時見你,也就說明了對「你」的用情至深。

你們在一起吧(。・ω・。)ノ♡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是什麼意思

8樓:華麗的低小調

「林深時見鹿,

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的含義是:要想見到鹿,必須走進深林,要想見到鯨魚必須在海洋中,而見到你,就是說知道你的好,是經過許多不切實際的選擇之後。

「林深時見鹿」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

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9樓:匿名使用者

可是,林深見鹿易,海藍見鯨亦不難,夢醒時見你卻如林深見鯨,海藍見鹿。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0樓:陽光文學城

「樹深時見鹿」是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一句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能看見鹿,說明已經進入林深處了;看見鯨魚,說明已進入深海區;而夢醒時見你,也就說明了對「你」的用情至深。

11樓:蟲不知

意思就是我想你了想每天都看見你,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情話,比較適合小清新使用。

12樓:沒得感情

是表達你對戀人的思念。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句話的作者是誰,出自那裡

13樓:angela韓雪倩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句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出自《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鬆。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

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鬆犯愁。

拓展資料: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首聯兩句展現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次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豔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

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且讓人聯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第二句中「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

頷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

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

環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鍾」暗示道院無人。

「不聞鍾」與題中「不遇」遙相呼應。

頸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不聞鍾」,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

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

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淨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

尾聯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詩人通過問訊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鬆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迴,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給人啟示,也更能讓人深刻理解詩人的其他詩作。

此作的構思並不複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當然,並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已經寫得盡善盡美了。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後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這說明此作還帶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跡。

阿里的無人超市和亞馬遜的區別知乎

上海沃極科技 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除了顧客無需結賬,即買即走,免去了顧客排隊的苦惱外,amazon go跟普通的零售店幾乎沒有區別,其商品擺設與普通零售店亦基本一致,主要銷售即食早餐 午餐和晚餐,以及每天新鮮的小點心。此外還包括麵包 牛奶 手工乳酪和本地製作的巧克力等。amazon go...

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明星地位是否過高了

清心淡雅 明星靠著他們的演技博得觀眾們的熱愛,真正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的是背後的無名英雄,我們不應顛倒主次。 我覺得這個需要區分地位和影響力兩個方面,有些明星他確實影響力很大,但是你說他在影壇的地位的話確實不夠高,但是像那些科學家可能影響力不太高,沒有那些流量明星那麼出名,但是他的地位是公眾認可的。 ...

世人只知你風華無雙,卻無人懂你心酸淒涼。的下一句什麼

唯美的句子 1 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2 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絃斷,斷那三千痴纏。3 長夏逝去。山野間的初秋悄然涉足。4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如果你只會一味的感傷失去,那麼你將一無所有,只有有能力去享受失去的 樂趣 的人,才能真 嚐到人生的幸福。讓自己承受失去的東西,也許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