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時間 2021-06-13 16:42:10

1樓:8萬4千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

你所說的是實相念佛,淨空法師說了,只有法身菩薩才做的到。我們用持名唸佛的方法,去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後一生成佛。。。

【實相念佛。】

這個高了。

【遠離生滅、有無、能所、言說、名字、心緣等相。】

這就是我們大乘法講「不落二邊」。

【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

這個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是什麼佛?還是阿彌陀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還是念阿彌陀佛。

【實相念佛,圓覺之性,雖然眾生本具,但因妄心念念生滅,而不能觀。】

這是真的,所以諸位要明瞭一樁事情,實相念佛是最高的唸佛。我們用持名,暗合道妙,道妙就是實相念佛,持名唸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實相念佛;也就是說,用持名唸佛唸到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再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叫做實相念佛。你看看,比其他宗用的方法巧妙太多了。

這就是前面所講的「入有證空」,我們是從有入,後來是證真如本性,這個空是講真如本性。暗合道妙。所以這個:

【非是凡夫所行境界。】

見思煩惱沒斷、塵沙惑沒有斷,無明還在,實相念佛就沒分;實相念佛至少破一品無明,那個時候就是實相念佛。所以實相念佛就是念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他們要是回過頭來修唸佛法門,那是實相念佛。

【故勸父王持名唸佛也。】

這四種唸佛裡面,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修持名唸佛。他把勸他父親這個法門,今天也勸我們,佛真是慈悲到了極處。我們要不相信,那真是愚痴,無可救藥。

【四種唸佛,持名唸佛,最為方便究竟,故稱為徑中之徑。】

修行用功千萬要記住,不能把打妄想當作觀照。但在初學,確實是用意識心,若觀照得力,妄想、煩惱就會減少,智慧就會增長,這代表修行已步上軌道。如果仍然妄想、煩惱不斷,那證明自己觀照的功夫不得力,這是通途方法修學的難處。

淨土宗的方便,就是用意識心專持這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的確是真實的,因此用妄心、意識心去持這真實的名號,這個妄心就是真心。這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也是一切法門所沒有的,故稱第一方便法門。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歸到這句名號,直到唸到功夫成片,這樣的程度,就跟宗門教下所謂的「觀照」完全一樣。能唸到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唸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所以古德常說:

「唸佛法門,暗合道妙。」道妙就是明心見性,用這個方法得定、見性的人很多。縱然不能得定、不能見性,也能往生。

祖師大德們也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只要能往生,就絕對能開悟、見性,淨土法門的殊勝就在此處。

但是淨土法門修學的原則,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就是一個方向、一心的意思。什麼是菩提心?

除了自己絕對求往生的心之外,還得念念以一切善巧方便,把唸佛法門介紹給別人,這就是菩提心。因為我們明白,唯有這個法門能斷煩惱、出三界,能不退成佛。

所以修學淨土的人,一生當中的大事,就是自己求生淨土,把唸佛法門介紹給別人,自行化他。除此之外別無二念,這就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樣的願心、行持必定往生。

煩惱、妄想雖然不刻意去斷,自然就少了,智慧自然天天增長。

2樓:夏之霧

這是宗派問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屬於淨土宗。淨土宗的修行方式就是常唸佛號。

淨土宗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念阿彌陀佛可以死後往生極樂,也就是解決人死後的問題。要解決現在的苦難,就念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未來會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淨土宗多為民間信仰,是內地信眾最多的一宗,因此我們經常聽到「喃嘸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菩薩,都是源自淨土宗的內容。

3樓:7龍飛鳳舞

我的理解是自性佛與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

4樓:清燈黃卷

若識自性,不必唸佛。

一念超生渡人自渡是什麼意思,自渡渡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你的一個念頭就將超度一個生命,只有清楚的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完善圓滿自己,才能救度別人,改變別人。引申含義 與人為善,多做善事,你的一個舉手之勞,或許就可以改變別人的一生。看到別人度過劫難,獲得幸福,相信你也是幸福的。佛法有云 一念超生,渡人自渡。渡人必先自渡,釋迦牟尼在菩提樹 即...

念心經感應,我為什麼念心經沒感應

我們學佛學了多年跟佛沒感應,別求感應,求感應永遠沒感應,有感應都是魔不是佛,為什麼?你不如法。什麼才能感應?清淨心才能感應。有求的心,心不清淨,被那個求的念頭染汙了。我們有沒有求?真有求。真有求這個求不可以放在心上,要把佛號放在心上,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們的願才跟性德相應。性德是真空,是無所有,事上...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講義氣,為什麼現在的人很虛偽呢?為什麼現在的人很不講義氣呢?

門恬淦瀾 是少有的東西吧。我覺得我是講 義氣的。義氣這種東西不能亂講。只對自己 重要的人 用的。是他們的父母把他們從小寶寶養到大的,也是最關心他們的。不然就傷心了 不知道你指的義氣是什麼方面 義氣已經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越來越少。這種義氣畢竟是比較古老的。出生入死,患難與共,朋友直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