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時接灶神的人遷有什麼規定,如何 接灶神

時間 2021-05-07 20:00:20

1樓:沉悶散人

每戶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備香火,素菜供奉於井欄旁,並將除夕在井欄上新貼的紅紙封條揭去,名曰:「開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戶戶購買「寸金糠」供祖宗,討個「日進寸金」的吉利。

如何 接灶神

2樓:牧o穆

接灶神亦稱「迎灶神」,簡稱「接灶」、「迎灶」。漢族民間祭祀風俗。回、滿、仡佬、白等少數民族亦通行之。流行於全國各地。

一般是在除夕(極少數在臘月二十四日)。除夕夜,家家守歲不眠。待時過午夜零點,家主燃燭、焚香、叩頭、淨手貼新灶神像於廚房神龕,於像前供祀品,意謂迎接灶神從天上再回人間。

從臘月二十三送灶至除夕迎灶,共7天。

故清人張朝墉《燕京歲時雜詠》詩:「紙旖甲馬到廚東,司命遄行薄醉中。天上去來才七日,凡人無此大神通。

」為尊灶神,是日禁惡聲謾語,忌棄汙水於地。舊時遼陽(今屬遼寧)所供灶神,畫在紅綠紙上,像旁繪犬、馬,下刻本年日曆。焚香叩頭後,人們即觀察犬嘴的張閉,俗傳犬口張本年所生嬰兒必不能長大;犬口閉,嬰兒則易發育健壯。

蘇北民間接灶神,每戶先置豆腐一塊於釜,俗謂灶神見大年夜唯豆腐在釜,知其戶必貧,頓生憐憫心,次年必保佑致富。蘇州迎灶,有「燈桂掛錠」習慣,用錫紙糊成錠形,以綠牌方段串成串,懸灶神龕兩角,為來年獲利之兆。

什麼時候迎灶神

過春節人們有哪些習俗???

春節前的幾天有什麼講究?

3樓:時代美妝學校

過年之前,大體在臘月初八,就開

始了預熱;然後到臘月二十三,開始拉開序幕;除夕就開始進入高潮,最後在正月十

六、十七正式結束。因此每一天做什麼事情,怎樣做都有自己的講究。

臘月初八:就開始喝上臘八粥了,人們就開始了春節嚮往,有了辭舊迎新的打算;小孩更是要天天扳指頭,算算還有多少天要過年了。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亦稱小年。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五: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

五、二十

六、二十七: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春節是人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因此春節期間各種禁忌也是頗多。主要是說話做事,需要謹慎。逢人說話,要喜笑顏開,多說吉利話;做事不要莽闖,以免討不到好的口彩。

具體說來,每天的禁忌各有側重,各有要求,具體如下:

臘月24日:這一天民間開始打掃房子準備過大年。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稱為「送神日」,所以忌椿米。

臘月25日:民間忌討債,要債。如果你欠別人錢,最好在臘月25日前還清。收帳,這天也還是放一放再說。

臘月月26日:不宜施捨他人,喜歡麵食的地方,開始蒸饅頭準備過年;也有的地方準備年糕。

我國人民過春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4樓:好木木偶

1、祭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25]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

新年前夕「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亦稱掃屋)的習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們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

4、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5、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5樓:快樂米兔趙老師

1、辦年貨:中國的家庭過年前要購買大量的「年貨」,春聯,福字,新衣服,過年期間的食品(過年市場多不開門)。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貼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3、貼窗花: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4、掃塵: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5、守歲: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樓:儒雅的yang涯

辦年貨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

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採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祭灶農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神像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

「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

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7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習慣

1、祭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25]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

新年前夕「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亦稱掃屋)的習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們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

4、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5、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春節的歷史起源,由於缺少上古時期文獻(秦始皇焚書),現存的文獻沒有明確記述春節的來歷,導致春節的起源有諸多傳說。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天皇氏定歲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

有說舜繼天子位,但「天子」之稱謂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於漢代才流行、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源於「年」獸的傳說等等。

過春節時哈爾濱人哪些習俗,哈爾濱民俗文化有哪些

哈爾濱的春節習俗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 風土誌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 饋歲 酒食相邀,稱為 別歲 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 分歲 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 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