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職務與職級並行晉升的副處級與原副處級待遇有差別嗎

時間 2021-05-07 20:01:17

1樓:匿名使用者

1、公務員都有對應的職務和級別,級別就是指科級、處級、廳級等相應的級別,副處級就是一個級別。而職務就是指科長,處長,局長,廳長等對應不同級別,不同許可權的職務。

2、除了正常的領導職務外,還有非領導職務,例如,科員,主任科員,調研員,巡視員等。按公務員法規定,領導職務包括鄉科級副職至國家級正職10個層次,而非領導職務包括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等8個層次。

3、一個單位領導職務是有限的,但是非領導職務要多得多,例如,一個地級市的公安局,只能有局長、政委兩個正處級的職務,但是可以有多個正處級的調研員和副處級的副調研員。

4、簡單的說,副調研員是職務,副處級是級別,副調研員必然是副處級,因為這是一個副處級職務,而副處級卻不一定是副調研員,因為還可以有副局長,副處長,副主任等多種職務。

5、其實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分為15個等級,這15個等級是沒有什麼副處級,處級,科級之類的稱呼的,只有xx級正職,xx級副職的職務。副處級這個稱呼是公務員法頒佈之前的級別稱呼,但是一直被沿用下來。

正處級,中國幹部的行政級別之一。一般,省一級部門單位中的處長、地級市的局長、地級市轄區區長、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縣(市、區)人大主任、縣(市、區)政協主席為正縣處級。

調研員、副調研員是非領導職務,但是分別享受正處級、副處級的部分待遇。

2樓:延吉中公教育

目前職級並行只針對在職公務員實行,聘任制幹部不在此行列。

根據現行公務員法,國家實行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這意味著,「職務晉升」成為公務員個人職業發展、待遇提升的唯一路徑。現實情況卻是,中國在職公務員隊伍中,逾60%在縣鄉兩級基層。

基層公務員數目龐大,但供他們升職的領導職務卻有限,「僧多粥少」讓很多基層公務員待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

職級晉升具體條件

晉升科員須任辦事員滿8年,級別達到25級;

晉升副科級須任科員級或科員滿12年,級別達到23級;

晉升正科級須任副科級或鄉科級副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

晉升副處須任正科級或鄉科級正職、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19級;

晉升正處級須任副處級或縣處級副職滿15年,級別達到17級。

3樓:仕途幫公考

建議詢公務員管理部門。

我是按照中辦發(2015)4號檔案《關於縣級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享受晉升為

4樓:紅色十月節

職務職級並行政策並不涉及退休年齡方面的內容。你只是按此政策享受副處級非領導幹部,也就是副調研員的工資待遇(而且不是全部,比如公務交通補貼你就不能按副處級來發放),並不是正式晉升為副處級的職務,所以不應參照副處級職務女幹部可以60歲退休的政策來執行。

《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中"職級晉升後的待遇.公

5樓:

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享受副科要科員任滿12年未提拔。

《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下簡稱《意見》)規定的職級晉升具體條件:‍

晉升科員須任辦事員滿8年,級別達到25級;

晉升副科級須任科員級或科員滿12年,級別達到23級;

晉升正科級須任副科級或鄉科級副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

晉升副處須任正科級或鄉科級正職、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19級;

晉升正處級須任副處級或縣處級副職滿15年,級別達到17級。

《意見》還對「任職年限」作出解釋‍,即指從晉升職級或正式任命職務之月起按週年計算,滿12個月為1週年。

《意見》還規定,任現職級或職務期間每有1個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任職年限條件縮短半年;每有1個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等次,任職年限條件延長1年。

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對軍轉的套改有何說明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看級別,軍隊的職務已經反映到你

的級別上了,此次規定也專門強調了級別,也就是你軍隊的級別已經反映到現在的工資上面了。如果沒有打到意見規定的級別,可以享受,達到了就不在享受。這就解決了軍轉幹部高職低配的問題;你可以參考如下:

1、晉升科員須任辦事員滿8年,級別達到25級;

2、晉升副科級須任科員級或科員滿12年,級別達到23級;

3、晉升正科級須任副科級或鄉科級副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

4、晉升副處須任正科級或鄉科級正職、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19級;

5、晉升正處級須任副處級或縣處級副職滿15年,級別達到17級。

具體內容:

中辦、國辦於2023年1月15日聯合下發《關於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5】4號)後,網上對如何解讀這一檔案廣為流傳如此一個版本「根據《意見》,舉例說,辦事員任滿8年未提拔,可享受科員待遇;科員任滿12年未提拔,可享受副科待遇;副鄉科級、副主任科員滿15年未提拔,可享受正科級待遇,正科級幹部15年未提拔,可享受副處級待遇,副縣處級幹部15年未提拔,可享受正處級待遇。職級晉升後,可以享受相應職務層次非領導職務的工資待遇,但工作崗位不變。比如,一名縣文化局局長或鄉鎮鎮長,一直未得到提拔,滿15年後,雖然還當局長或鎮長,但可享受副縣長的工資待遇。

」《意見》規定,對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設定5個職級,由低到高依次為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對比我國公務員領導職務層級分為:國家級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廳局級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鄉科級正、副職;非領導職務層次又分別為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調研員、副調研員、助理巡視員、巡視員。

顯然,此次4號檔案精神是在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之外新增加了一個可以按時限和級別條件進行晉升的職級層級。

同時,4號檔案關於晉升條件也有一個很明確的規定: 達到規定年限和級別條件的公務員經考核合格可晉升職級,享受同職務層次非領導職務工資待遇。具體晉升條件分別為:

晉升科員級需任辦事員滿8年,級別達到25級;晉升副科級需任科員級或科員滿12年,級別達到23級;晉升正科級需任副科級或副科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晉升副處級需任正科級或正科職、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19級;晉升正處級需任副處級或副處職滿15年,級別達到17級。

大家可別小看晉升條件中相對應的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有了這個條件,才是我們可以享受相應級別的依據。以晉升正科級為例「晉升正科級需任副科級或副科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大家可要仔細看是需「任副科級或副科職、副主任科員滿15年,級別達到20級」,也就是說你現在是一名科員,但是因為你以前的年限和級別已經達到了晉升副科級也已經晉升(或說享受)了副科級,現在你雖然還是科員,但是你晉升(享受)副科級的年限又已經滿了15年且級別達到了20級,依據檔案經考核合格,那就可以晉升(享受)正科級。

有了這一條,對於我們轉業在縣以下基層單位的同志是一個大大的福音。此檔案沒有出臺以前,我們這些獻身於國防事業的人轉業之後絕大部分同志可能就是當初轉業時給我們定的什麼職務,我們的職級工資就一輩子固定在一個範圍中,比如,一個正營職轉業的幹部,到地方去定的主任科員,這輩子他的工資就框在了正科的級別範圍(22-16級)了,調到16級之後就一直調檔到退休了,現在有了這個檔案,他就可以按照相關條件考核合格後調到副級,享受副處級待遇。當然,4號檔案的出臺,受益最大的還是副團職轉業以及技術級轉業的幹部,你想想,本檔案沒有出臺前,技術幹部大多定為科員(享受轉業前級別相應的非領導職務待遇),現在有了這個檔案,就都可以往前進一步了。

當然,一本好經有時就怕歪嘴的和尚念。就像我前面舉例說的網上流傳的版本,就有可能把經念歪了。很簡單一個道理,一個行政副團職轉業的幹部,轉業時假設為40歲,享受縣處副職(領導職務)待遇,級別為19級,定的職務為主任科員,也假設到退休前其職務沒有任何變動(這是絕大部分軍轉的現狀),每年公務員考核均為稱職(合格),依據4號檔案精神,該同志在55歲時可晉升正處級,享受正處調待遇。

如像網上流傳的晉級版本,那就可能跟4號檔案沒有出臺一樣,而沒有享受到政策帶給我們的紅利。

總之,中辦發【2015】4號檔案的出臺,對我們所有的軍轉都將帶來利好訊息,就看在執行中是否會打折扣。為了我們自己的權益,請每一個軍轉同志好好研讀一下4號檔案。

職務和職級有什麼區別,職務級別和職務名稱有什麼區別

小籠包子一口一個 職務和職級的區別在於 1 字形和讀音不同 職務讀音是zh w 職級讀音是zh j 2.意義不同 職務是指組織內具有相當數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職位的集合或統稱。相當於職位的意思。職級是工作的難易程度 責任輕重以及所需的資格條件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職系的集合。3 側重點不同 職務是類的集合,...

怎樣區分黨內職務與行政職務,行政職務跟黨內職務的區別?

舉個縣委的例子。縣委常委 縣委書記 副書記 委員是黨內職務。縣長 副縣長是行政職務。縣長兼任縣委副書記。副縣長可能是黨外人士。 黨內職務首先必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行政職務則不一定是黨員,政治協商指的就是其他黨派以及無黨派參政議政,黨領導一切,行政職務是執行黨制定的方針政策 黨內職務去書記支部書記,黨...

公務員職級與工資掛鉤什麼時候實行

機關工作人員 除工勤人員外 實行職級工資制。其工資按不同職能,分為職務工資 級別工資 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部分。其中,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職級工資構成的主體。領學網為你解答 各個地區實行起來進度會有先後,有的地區已經開始實行了。希望幫到你 您好!公務員職級與工資掛鉤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