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主要是 迂腐 ,清高 ,不覺悟。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意在喚醒國民的覺醒!
孔乙己“站著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据,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櫃檯內坐著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願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已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願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薰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賬”說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說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夥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願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2樓:瘦骨侯
孔乙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既可悲,又讓人可憐。孔乙己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這是他自身經濟地位與自身精神定位的矛盾。經濟地位的低下,讓他無法真正成為咸亨酒店的“長衫主顧”,那有形的“曲尺櫃檯”所築起的無形高牆是孔乙己永遠無法逾越的,但實現這種跨越又是他所夢繞魂牽的,他無法脫下的那又髒又破的長衫,實際就是他內心渴求的物化。
精神追求的錯位無疑是孔乙己人生最大的悲劇,他追求了他不該追求或者說他追求了他永遠追求不到的東西。他身材高大,卻四體不勤;他識文斷字,卻難以謀生;他從不拖欠,即便是拖欠也必定還清;他不理會我冷漠的面孔,認真地教“我”識字;他真誠地與小孩們分享著那一小碟茴香豆,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透射出孔乙己內心的純真與良善。及至他最後的一次喝酒所付出的“四個現錢”,更是孔乙己追求人格操守的最好實證。
然而,他卻又以好吃懶做,小偷小摸,自命清高,迂腐窮酸來踐踏自己的人格尊嚴。這種人格的**看似讓人難以理喻,實則是魯迅先生對孔乙己悲劇的最合理設計。正是孔乙己的這種純真與良善激起了我們內心對他的悲憫,而這種純真與良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又是多麼的無力與蒼白。
在掌櫃的無情嘲諷中,它在“短衣幫”的快活的笑聲中,在“我”這個少不更事的夥計的冷眼中被撕裂,又在丁舉人的毒打下灰飛煙滅。在封建教育思想的浸染下,這純真與良善又是如此的荒誕與可笑:追求清高而淪為小偷,追求誠信而信口狡辯,追求自己想追求的卻又被想追求的所扼殺。
這種對純真與良善的漠視,這種對純真與良善的撕裂,這種對純真與良善的扼殺,正是魯迅先生對“悲劇”的最好詮釋——把美的東西毀給別人看。
按作者的話來說,《孔乙己》意在表明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
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3樓:
孔乙己有哪些中國國民劣根性
迂腐 清高 文人窮酸 妄自尊大 財迷
魯迅塑造人物的目的
喚起讀者改正以上缺點
4樓:匿名使用者
迂腐,膽小,吝嗇,高傲
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原話
5樓:demon陌
越是懦夫越會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群。對於凶獸,他就像一隻羊;而對於羊,他就像凶獸。
三大劣根:
一、精神勝利法。
二、卑怯的奴隸根性。
三、狹隘、保守、因循守舊、膽小怕事的心理特徵。
拓展資料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曾經提到國民的劣根性。劣根性的定義:
劣根性是指人類固有的不良品質和不健康的心理需要,這些劣根性就是人類之所以犯罪的根源所在。所謂一個民族的劣根性就是指:一個民族的絕大多數人都有共同的、嚴重的缺點。
這種缺點可能是由於人種關係天生的,也可能是這個民族的社會環境造成的。
魯迅的**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裡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情節、結構模式。**《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係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中都有展現。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
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係,這個關係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一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一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絡。類似這種模式的**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6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一句話,說出了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仔細品味,細細研究。。。
7樓:匿名使用者
吃人的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中國幾千年來,就是這狀況!一點沒錯!
8樓:匿名使用者
又是狼又是羊,這就是漢奸的特徵。
魯迅筆下的人物性格
9樓:匿名使用者
恩師是永遠讓人懷念的,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先生只寫過三個人。他們分別是:壽鏡吾先生、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
壽鏡吾先生,是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啟蒙老師。在那裡,魯迅受到的是正統的封建文化教育:每天無非刻板地背書、聽書、習字、對課,不聽話就遭到呵斥,甚至打手掌心。
但魯迅先生仍舊很尊重他。因為,在魯迅先生的眼裡,他是一個很正派的人:極方正、質樸、博學。
他對魯迅十分關心,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他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從不體罰學生,是個慈祥的老師。
藤野先生,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老師。藤野先生是個儉樸的人,他對魯迅這個中國留學生十分熱情,誠懇,並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產生偏見,反而更關心他:為魯迅修改講義,對魯迅的學習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著魯迅。
在魯迅心中,他是個偉大、正直、熱情、誠懇的老師。
章太炎先生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是給予鼓勵和支援的老師。他既是學者,又是革命家。魯迅十分欽佩他反對清王朝的革命精神。
他說過,在日本所以去聽章太炎講學並非因為他是學者,卻為了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正如魯迅的《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所說的“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模範”。他那強烈的愛國精神薰陶了魯迅,令魯迅更堅定地“以筆為槍”。
另外,魯迅還十分讚賞章太炎先生的平易近人,民主作風和態度:在日本講學時,在一間陋室之內,師生環繞一張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神解聰察,精力過人,逐字解釋,滔滔不絕。有時隨便談天,也是詼諧間作,妙語解頤,。
魯迅說他對於**,向來也絕無傲態,就像朋友一樣。在魯迅眼裡,他是個和藹、正直、極富愛國情感的老師。
魯迅先生的這三位老師,在啟蒙的同時,還以愛、正直、熱情、誠懇去啟蒙著他。他們的性格也進一步的感化著他,另他永生不忘。
10樓:王仕節
參考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紹
11樓:牙牙的弟弟
1、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遊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樸,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流蕩,被迫做過小偷,沾染了一些遊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
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裡典型的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是其最為典型的性格。
2、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裡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悽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3、華老栓
《藥》中的華老栓——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樸,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
為了給兒子治病。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藥”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4、父親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定。
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祥林嫂
《祝福》中人物。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
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中國的民歌都有那些,中國民歌有哪些
一 小調 小調主要流行於城市鄉鎮之間,歌曲的曲調大多比較舒緩,結構也比較方整,常採用民間的一些傳說 故事,風俗作為體裁,如江蘇民歌 孟姜女 茉莉花 無錫景 拔根蘆菜花 雲南民歌 鏽荷包 四川民歌 敬茶歌 等。關於江蘇民歌 孟姜女 茉莉花 有很多版本,這有牽扯到中國同宗民歌的問題,這裡我不在累贅,有機...
中國有哪些民俗節日,中國民俗節日有哪些
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寂靜的夜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清明節 四月 四 五日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 七月初七 中秋...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特點有哪些,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是什麼
我是小屁孩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在民族工業中,工業資本所佔的比重小,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所佔的比重大。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主要是以紡織 食品工業為主的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民族資本所經營的工業,規模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