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800字左右

時間 2021-06-13 00:51:10

1樓:

過春節,當然也少不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如今社會,孩子們的壓歲錢在600元以上的佔40%,在500元左右的佔50%,在300元以下的僅佔10%。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800字左右

2樓:假的司馬

春節習俗調查報告

一.過年長輩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為什麼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

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

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裡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

這裡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

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二.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

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

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少數民族是怎樣過春節的

中國傳統的春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過年長輩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

錢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為什麼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

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

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裡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

這裡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

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二.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

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關於壓歲錢的用法調查報告,關於春節壓歲錢調查報告前言怎麼寫

初中學生春節期間壓歲錢消費情況調查 一 研究目的 1.瞭解壓歲錢的含義及歷史文化 2.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一步瞭解同學們是如何使用壓歲錢的 3.培養我們的節約意識,提高理財能力。二 研究內容 1 上網查資料,搞清壓歲錢的含義 2 壓歲錢,同學們是如何花的,搞清他們的消費內容 3 針對部分同學亂花現...

關於近視的調查報告作文,近視眼調查報告400字

幸運的黑芝麻糊 關於小學生近視眼與視力不良的研究報告 關於小學生近視眼與視力不良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我現在是六年級的學生。六年級是一個關鍵的學年,因為臨近小升初,所以大家的作業 補習很多,導致許多人視力不良,不得已戴上了眼鏡,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因此,我想研究一下小學生視力不良所涉及到...

關於錯別字的調查報告格式,錯別字調查報告怎麼寫?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365時事政治網 調查物件 街頭招牌,廣告,作業本 調查目的 增加對漢字的瞭解,學會規範用字 調查原因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綜合性學習 倉頡造字。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漢字的歷史。我們祖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漢字的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可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都不太在意漢字的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