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點降水管應插多深,一級輕型井點降水井點管埋深及考慮施工安裝高度需滿足的總深度要求

時間 2021-08-13 21:11:55

1樓:匿名使用者

井點降水管的插入深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需要根據地下水位的具體深度進行設計施工,有可能是同一區塊井點降水的插入深度都不同。

井點降水管應插入深度的計算方法為:

井點吸水管的濾水管必須埋設在透水層內,埋設深度可按下式計算:h1≥h2+h1+i·l1(m)

h2:井點管埋置面至基坑底面的距離

h1:基坑底面至降低後的地下水位線的距離,一般取0.5~1.0mi:水力坡度,環型井點降水一般取1/10

l1:井點管距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m)

按照上式計算出來的h1值,一般情況不超過6m,井點管露出地面高度不超過0.3m,如果大於6m,則要降低井點系統頂面標高。

2樓:匿名使用者

h=h1+h+il

h1-------井點管埋設至基坑的距離(m)h--------降低後的地下水位至基坑中心地面的距離,一般取0.5~1.0m

i ---------水力坡度,單排井點為1/4,雙排為1/7,環狀為1/10

l----------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井點管喂單排佈置時l為井點管至對邊坡腳的水平距離

一級輕型井點降水井點管埋深及考慮施工安裝高度需滿足的總深度要求

3樓:

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選擇 因場地地下水埋深0.25-3.50m,基坑開挖深度5.

5m,大部分地段揭示含水量豐富的③、③1圓礫層,所以為防止開挖過程中出現基坑突湧及對周圍建築物造成不良影響,基坑開挖前應對基坑周邊做好止水和降水技術措施。 止水降水措施一般有井點降水、帷幕止水防砂、坑內降水等。井點降水是普通採用的經濟而有效的降水方法。

但針對本場地的工程地質特點,在基坑開挖施工前,應先進行坑內降水,因此從施工安全技術、確保工期和工程質量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宜採用懸掛式深攪樁止水帷幕(帷幕懸在透水層中)與坑內井點降水聯合方案。 由於基坑降水後,不可避免地造成基坑周圍地下水位的下降,從而使基坑周邊地面原有建築物和地下構築物因不均勻沉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了減少以上影響或損傷,應在基坑與要保護的建(構)築物之間採取回灌措施,根據本基坑的地層特點,回灌措施採用坑外回灌井,此外為了解地下水位變化,及時調整回灌水量,還應在基坑周圍設定水位觀測井。

3 深基坑止水、降水技術措施的工藝和做法 3.1 基坑壁防滲止水 場地淺部填土鬆散且厚度較大,開挖深度內地基土強度較低,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場地南、北、東三側均有密集的民宅分佈。基坑開挖後坑壁上壓力和水壓力增大,坑壁土體極易向坑內滑移,所以為保證基坑支護施工順利進行和周圍建築物的安全,基坑開挖前,宜在基坑開挖上口線外預先施工一排相互搭接的深攪止水帷幕樁。

深攪止水帷幕樁設計和施工主要依據《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jgj79-2002及《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等要求進行。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擬開挖基坑底之下均為很厚的圓礫層,該層為相對強透(含)水層,無隔防止水效果,深攪止水帷幕樁只能選擇懸掛式(即帷幕懸吊在透水層中),深攪止水帷幕樁繞基坑施工呈環形閉合狀,這樣不僅延長了坑內降水時坑外地下水的深流路徑,而且有利於坑內降水和坑外回灌工作的進行,同時預設的環形閉合帷幕對深基坑的噴錨支護施工可起到兼顧支護的作用。 本工程深攪樁主要設計引數為:

樁徑500㎜,樁心距0.35m,樁間搭接15㎝,樁長9m,固化材料採用32.5mpa水泥摻入量≥70kg/m,水灰比0.

5-0.6,28天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0.80-1.

00mpa。 3.2 基坑內部降排水 3.

2.1 降水井 設計依據及主要設計引數:《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揭示:

地下水埋深0.25-3.5m;孔隙型潛水具微承壓性;水位降至地面下5.

5m;基坑面積(146×198)㎡,等效半徑為98m;基坑湧水量取值2425m3/d,降水半徑取值243m,滲透係數取值46.6m/d。降水井直徑為1m,井深7m,間距l=30m,單井出水量≥100m3/d。

降水井做法:在基坑開挖前錢用人工挖掘成孔,配以相應的提升運土裝置完成,在挖下0.8-1.

2m支模澆一節砼護壁,邊挖邊護壁,間歇交替進行,直至設計孔深。護壁砼厚100㎜、強度c20,最後一節砼護壁養護≥24h,用衝擊電鑽在護壁上(2m一下部位) 交錯製成相應數量ф10的出水口。 降水井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3.2.1.

1 護筒上端應高出地表25-30㎝,防止雨水和掉入異物。 3.2.

1.2 挖掘前必須向工人進行技術、安全交底,注意抓好下挖、吊運土、護壁、找區等幾個重要環節,做好通風、排水、照明、訊號聯絡等準備工作。 3.

2.1.3 必須在護壁砼凝固後方可拆模繼續下挖,校區、修直井筒。

3.2.1.

4 挖孔至圓礫層時,要加強井內抽排水和支模護壁工作。 3.2.

1.5 吊出的土方及時運走,不得堆積在孔口周圍。 3.

2.1.6 當井內無人作業時,井口必遮蓋,防止掉入異物或墜落事件。

3.2.1.

7 做好用於井內抽排水的潛水泵等用電線路的檢查、保護工作,防止漏電、觸電現象的發生。 3.2.

2 排水溝 為避免水浸泡軟化土體,及時排放地下水,利於基坑內的作業施工,擬在基坑內、外各設一排水溝。坑外排水溝佈於深攪帷幕樁外側距坑壁1.5m,呈環形封閉狀,用磚砌水泥砂漿抹面修築,在基坑開挖前預先修好,水溝寬0.

8m、深0.6m,並與市政排汙管接通,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在適當位置修築沉澱池,基坑內抽排出的地下水經沉澱池沉澱後,排入市政排汙管道。坑內排水溝位於基坑壁底部,寬0.

5m、深0.4m,即坑挖至底部時修築,修築時根據建築物基礎外挑寬度做成的溝或盲溝。 3.

2.3 降排水裝置配置: 根據單井出水量大小、井深、降水井數量,每口降水井中安放一臺流量32.

4~38.4 m3/d、揚程大於16m的150qj32型潛水泵,並備用4-6臺,該工程150qj32型潛水泵總配置數量為30臺。 4 坑外回灌井和觀測井的設定 為減少因基坑降水對周邊建築物的不良影響,在建築物分佈密集的基坑東、南、北三側,共設定坑外回灌井8口,水位觀測井5口,在回灌井無法滿足回灌要求時,水位觀測井也可兼作回灌井使用。

回灌井與水位觀測井可同排佈設,具體位置設在基坑外側距深攪止水帷幕6-10m處(距基坑儘可能遠些)。回灌井與水位觀測井的主要設計引數相同,做法也同坑內降水井。 井徑d:

1m、井深h≥3.5m(井深進入穩定地下水位1m以下),進坑東、南、北三側回灌井數量分別為4口、2口、2口,水位觀測井數量為別為3口、1口、1口。具體位置詳見方案設計圖。

5 確保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術措施正常執行的管理要點 5.1 降排水施工前按城市建設有關規定需提前到相關部門辦理市政排水排汙手續。 5.

2 降排水裝置配置應滿足降排水設計方案要求。 5.3 供電電源及供電線路要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配電箱需要編號,加安全護欄、懸掛專業警示牌,並應做好防雨防雷保護。

保證降水期間抽水連續作業,防止突然性停電造成水位回升而影響降排水效果、降排水施工現場需配有備用電源(如:發電機、二路供電),並配有自動切換裝置。 5.

4 為確保施工安全和施工進度、降排水施工現場需設定臨時圍擋設施,臨時圍擋要考慮其他機械的正常運作。 5.5 井口一定要高出地面0.

3-0.5m,蓋好井口,設警示標誌、嚴防行人和異物掉入井內。 5.

6 對降水執行的水泵應做好執行日記,發現異常,及時更換組織維修。 5.7 對基坑抽排出的地下水須作有效疏導、排除基坑(即坑內降水井的地下水一定要抽排到地表排水溝),避免向基坑迴流、回滲。

5.8 回灌井的回灌水量應通過水位觀測井中的水位變化進行調節控制,既要防止回灌水量過大而滲入基坑影響施工,又要防止回灌水量過小,使地下水位失控而影響回灌效果。通常回灌水量不宜超過原有穩定水位標高。

5.9 回灌井與降水井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只有使他們共同有效地工作,才能保證地下水位出於某一動態平衡,其中任何一方失效都會破壞這種平衡,因此回灌與降水在正常施工中必須同時啟動,同時停止,同時恢復。 5.

10 回灌水可直接用基坑抽出的地下水,但回灌前必須經沉澱過濾後方可使用;用其他水源作回灌水時,水質要潔淨未受汙染。 5.11 降水施工前,必須對場地內所有的水位觀測井內的穩定水位進行測量、標定和記錄;江水與回灌施工過程中應加水位觀測工作,以指導和調整降水與回灌施工。

6 工程小結 深攪帷幕止水與坑內降排水聯合方案,雖然在該工程得到成功應用,比預定工期提前15天完成、施工造價控制在預算範圍以內。但它不是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術的唯一方案,深攪帷幕止水與坑內降排水聯合施工技術方案也不是萬能的。各個工程的具體降排施工方案,必須依其水文地質資料和周圍環境情況,認真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論證和設計,方可得出合理、可行的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術方案或措施。

實施深基坑降排水的工程專案,不管其降排水方案多麼周密、完善,在基坑土方開挖與支護的過程中,出現區域性地質變異性大、區域性流沙或湧水、積水現象也是在所難免的,應先充分考慮相應的應急預案或處理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降排水方案是否妥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決定著深基坑施工技術方案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井點降水的水管距基坑多少距離,多少個間距佈置一根水管

4樓:楊必宇

距基bai坑1到1.5米,間距0.8到1.6米。沿du基坑四周zhi每隔一定間距佈設

dao井點管,井點管底部設定濾水回管插入透答水層,上部接軟管與集水總管進行連線,集水總管為φ150鋼管,周身設定與井點管間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

水位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被保護物件(如建築物、地下管線等)周邊或在兩者之間佈置,監測點間距宜為20~50m。

5樓:天蠍神經俠侶

距基坑抄1到1.5米,間距0.8到1.6米

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間距佈設井點管,井點管底部設定濾水管插入透水層,上部接軟管與集水總管進行連線,集水總管為φ150鋼管,周身設定與井點管間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後通過真空吸水泵將集水管內水抽出,從而達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證了基底的乾燥無水。水井大致分為四大類,無壓完整井、無壓非完整井、承壓完整井、承壓非完整井。

井點降水的施工流程,輕型井點降水的施工工藝

向天致信 一 材料 1 井點管 用直徑38 55mm鋼管,帶管箍,下端為長2m的同直徑鑽有 10mm梅花形孔 6排 的濾管,外纏8號鐵絲 間距20mm,外包尼龍窗紗二層,棕皮三層,纏20號鐵絲 間距40mm。2 連線管 用塑料透明管 膠皮管,直徑38 55cm,頂部裝鑄鐵頭。3 集水總管 用直徑75...

地基處理。輕型井點降水和真空降水是種方法麼

一 真空 輕型 井點降水本身就是一種地基處理方法,即所謂的 排水固結 比如我們通常所說的 井點降水聯合強夯法 它就是利用井點降水技術來加速強夯後超靜孔壓的消散和軟土固結,主要加固的物件為飽和軟粘土。但真空 輕型 井點降水最廣泛的應用還是為地基開挖服務的。二 輕型井點降水和真空降水指的是一回事,輕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