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進來幫幫忙啊關於華佗和張仲景

時間 2021-09-01 14:01:19

1樓:匿名使用者

張仲景(約150年—約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境內)著名醫學家,人稱「醫聖」。撰《傷寒雜病論》。曾任長沙太守,因此被稱為張長沙。

東漢末年,動亂頻繁,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張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他「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學醫於同郡張伯祖。他鑽研了《黃帝內經》、《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並廣泛蒐集有效方劑,著《傷寒雑病論》。

該書面世不久即散失,經後人多次收集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分論外感熱病與內科雜病。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總結了漢以前的醫療經驗,對中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2樓:溫悠

華佗沒有說過這句話。因為,張仲景在205年才開始寫《傷寒雜病論》,而且寫此書用了較長的時間,而華佗208年就被殺了。所以,他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書。

3樓:不曾明瞭

應該是虛構的,正如ls所說

4樓:歐陽love蝶

肯定沒有

同意 神仙姐姐123456的意見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

根據此記載的成書時間,華佗有可能看過

6樓:醉臥垓下

張仲景是我們四川的人,那時候蜀道難,此書寫了很久,傳播又不易,難見到。

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有沒有說過:「這真是救人的書啊!」 5

7樓:匿名使用者

《傷寒雜病論》作者是張仲景,而張仲景出生的時候,華佗的灰都沒了……當然不可能看過他寫的書咯~!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因為張仲景在205年才開始寫《傷寒雜病論》,而且寫此書用了較長的時間,而華佗208年就被殺了。所以,他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書。

9樓:雲亂飄

沒有,華陀比張仲景年紀大,靠前

10樓:匿名使用者

《傷寒雜病論》作者是張仲景

關於華佗與張仲景的時間和歷史意義(很簡單,但對我說很難)

11樓:匿名使用者

華佗(約145?-208),東漢末醫學家,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代表作品是《青囊經》1.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的最早記載。2.他創造了五禽戲,教人們強身健體。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代表作品是《傷寒雜病論》,確定了「辨證施治」的原則,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九章算術的創作者不是一個人,創作時間延續的也很長。

12樓:宋侯哲自作用鈹

這兩個人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是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中國歷史上熟練掌握外科手術。併發明瞭中國歷史上第一種醫用麻醉劑(華佗麻沸散)

張仲景名機河南南陽人,創作了著名的《傷寒雜病論》這本書成為中醫臨床學和病理學的基礎。

九章算術成書於公元一世紀末期,屬於先秦兩漢時期數學知識的總集,具體編纂人不詳

13樓:匿名使用者

《九章算術》是中國漢族學者在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該書內容十分豐富,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

要注意的是《九章算術》沒有作者,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華佗發明了最早的麻醉劑,創立了五禽操(類似今天的體操),張仲景則奠定了中醫**的基礎

14樓:匿名使用者

為祖國醫藥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關於乙肝表面抗體是陽性。好心人進來幫幫忙。我將追加100分

薛鳳明 你好你不用擔心 你乙肝表面抗體是陽性說明你對乙肝有免疫力,不僅沒有乙肝而且現在還是銅牆鐵壁呢!很讓人羨慕的 這種檢查是很正規的,怎麼可能是假現,是假現那不就有醫糾了嗎?現在醫院最怕的就是這 1 本來就是正常的。2 乙肝潛伏期沒有這個說法。3 最後一種可能是你中招了,但注 疫苗會中和體內抗原。...

關於法律的問題請好心人幫幫忙,謝謝了

利天法律諮詢 您好對方確實構成了 兒童罪 但是有一個問題,您弟弟被 的時間已經過了10多年 所以已經超出了 兒童罪的追訴期,即使報警,也無法再讓對方承擔刑事責任 不過民事責任仍然可以追究 從您知道您弟弟被 起2年內,都可以提起訴訟 但是這裡面就涉及證據問題 關於這種證據,可以自行取證 包括 詢問一下...

求各位好心人幫幫忙啊!很急啊,急急!求救啊,,,各位好心人幫幫忙!!!

臺灣今年暮春,陪母親回到她生長的故鄉後,自己一直有種要重回兒時故宅的衝動。終於,中秋節的前一天,我來到了童年生長的地方 板橋鎮。板橋鎮離臺北不遠,三十年前還是矮房瓦厝,現在已是高樓林立。長久的遠離,迫使我一度又一度奮目審視過往生活的痕跡。漸漸,鎮,已非是童年的鎮。在急速蛻變中,蒼天已被繁接的大廈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