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2樓:文化教學藝術
古人別稱有:孩提,黃口,束髮等等。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十歲各稱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
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擴充套件資料: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髮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
也有說“垂髮”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髮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髮: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
《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髮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髮: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髮由白變黃。“黃髮”是枯黃的頭髮。人老了,頭髮上由黑變白,白髮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係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4樓:但我已愛上藍天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十歲的別稱分別如下:
1、20歲有三個別稱,分別是“加冠”、“弱冠”和“結髮”。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歲,但是20歲雖然已經成年,但是身體還未達到最健壯的狀態,所以20歲也叫做“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結髮”也是20歲的一種稱謂。
2、30歲的別稱有兩個,一個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個別稱是“始室”,出自《禮記·內則》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歲成立了家室,應該開始建業了。
3、40歲的別稱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於孔子《論語·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4、50歲也有四個別稱,分別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稱50歲的人為“艾”。出自《禮記·曲禮上》:
“五十曰艾。”,所以用“艾”來稱年老的;百歲的一半是50歲,所以用“半百”來稱呼50歲,“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5、60歲的別稱是“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論語·為政》的“六十而耳順”,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6、70歲的稱謂有“從心之年”、“古稀”、“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從心之年”出自於孔子《論語·為政》的“七十而從心所欲”,“古稀”出自於杜甫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7、**十歲的別稱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爾雅·釋言》注:
“八十為耋。”,後人因稱**十歲的老人為“耄耋”。後人因稱**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擴充套件資料
其他年齡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
4、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5、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6、總角:指**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
7、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8、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5樓:超越謊言
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七十曰耄,八十九十曰耋。九十為上壽。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6樓:just享受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十歲分別為:
1、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
2、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
3、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
4、**十歲稱為耄耋之年;100歲稱期頤或人瑞;
5、花甲重開稱為120歲;古稀雙慶稱為140歲。
擴充套件資料
男子20歲歲加冠儀式如下:
1、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裡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2、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3、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4、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併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
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於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
7樓:金果
《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
十、九十曰耄。”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8樓:千年書蟲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
十、九十曰耄。”
《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三十歲是而立之年,那二十歲是什麼年?
三十是而立之年,二十歲是什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之年是指幾歲 1 三十而立之年 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 立志 之意。2 四十不惑之年 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 不糊塗 之意。3 五十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知命,知天命 之意。我們現在常說的...
而立之年的你現在生活得怎麼樣
目前生活的很平淡,白天工作上班,晚上學習 散步或者聊天,週末早上會去跑步。除了偶爾會想起來前任,心中略微有點苦楚。認識了幾個小姐姐小妹妹,挺高興的。目前一切都還可以,我比較容易滿足,也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小心願。工作穩定,雖然有波折,不過還是喜歡現在的工作。父母親人們都還好。得到了北京戶口,一年半的時...
俗話說三十而立,可到了而立之年的我還是一事無成,為生活而奔波
那只是你沒有遠大的夢想,人說 有夢想才有動力。 加油吧,饅頭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俗話說,三十而立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反正我是不可能了到現在一事無成想死的心都有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說的是三十歲的時候開始慢慢懂得事物的本質,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不會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感到迷惑。 來自圓明園歡樂的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