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農村健歌
湖南婁底,農村特色風俗習慣,你知道這是做什麼嗎?
湖南有哪些風俗?
2樓:禾木由
1、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23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3、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蔔,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蔔過年」。
4、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
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3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有以下風俗:
1、湖湘文化:是指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相對穩定並有傳承關係的歷史文化形態。當然也指湖南幾千年歷史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俗風土人情,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值得一**竟。
2、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內的方言,其中漢語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語,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一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的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苗語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語的龍山土話、保靖土話、孟茲話,侗語、勉語以及壯語。
3、節日文化: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全國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湖南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湘西、湘南和湘東的邊遠地區,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漢族、土家族、苗族、瑤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個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漢、苗、土家、侗、瑤、回、壯、白族等9個民族,世居少數民族大多數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東山區。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
5、飲食文化: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6、湖南禁忌:湖南人的性格以熱情豪爽著稱,新世紀初著名歌唱家***以一首《辣妹子》讓湖南的湘妹子「享譽全國」。
在「不怕辣,辣不怕」的「潑辣」背後,掩藏著的是湘妹子臨水而居的柔情。面對人生的逆境,湖南人秉持的信條是「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精神激勵,才有了湖南如今中部崛起大省的繁榮。
7、湖南傳統建築:湘西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川、黔四省邊區,乃古蠻夷之地。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結合了山區的建築材質、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的經濟發展背景,創造了獨特的建築藝術。
如堂屋、火塘、門扇、窗櫺、柱頭、天花板等,統稱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
8、湖南湘劇:湘劇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9、湖南祁劇:祁劇是湖南省漢族地方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初年稱「祁陽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
10、灘頭年畫: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市)隆回灘頭鎮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種類在最盛期達六十多種。那麼灘頭年畫有哪些藝術特色呢?
11、蠶燈舞:長鼓舞長鼓舞分「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型別。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動物細節。
其動作特徵是粗獷、勇猛、奔放、剛強、雄勁、彪悍、灑脫。
不管是跳、躍、蹲、挫或旋轉、翻撲、大蹦、仰騰等動態,都表現了瑤族人民熱情奔放、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
12、寶慶竹刻: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民間工藝。
寶慶屬西高東低半山區半丘陵地貌,盛產楠竹,自古竹器製作業十分發達,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寶慶竹刻這朵民間藝術奇葩雖然在歷代戰亂和20世紀60年代屢受嚴重摧折,仍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13、湖南道教文化:湖南道教始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65-581)。晉太興年間,女官祭酒魏華存至我省南嶽潛心修道16年,宣講上清經錄,成為湖南最早的道教傳播者。
由此推算,湖南道教已有1700餘年歷史。
14、土家族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湖北恩施自治州的來鳳。
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龍山、永順為主要傳承地,共有四節。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編的新版擺手舞,更易於學習和傳承。
15、新化山歌:新化山歌,是主要流傳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民間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內容廣泛、調式古老、風格獨特、音韻簡樸、結構多變,**特色鮮明,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句式長短有致,俚俗方言襯詞較多,說唱風味很濃。
4樓:金果
湖南有以下風俗:
1、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重義」,即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
二者融貫,構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2、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話、贛方言、客家方言,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一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是一個方言複雜的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既能說本民族語言,又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
3、湖南戲曲
湖南省現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23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實景節目《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成功上演。
4、湖南精神
忠誠、擔當、求是、圖強。
5、白族火把節
主要活動: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舉行的火把節,與消滅害蟲、保護莊稼有關。這一天的晚上,各家都要點火把,全村的火把集中起來後,人們從火堆上來回跨越,以祈求火神祛邪避災。
6、四月八
介紹:四月八日為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南朝時即有是日以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之習。長沙古有造烏米飯(俗稱青精飯)之俗。
瀏陽的一些地方,此日將寫有「四月八,佛祖先。毛姑娘,請上天」的紙條呈「十」字形貼於廳堂廊亭處,據說可防毛蟲瓦蛆。
7、端午節
介紹:民間以為劃龍船可禳災(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多災)。瀏陽新開一帶,在端午前一個月,即戰鼓催人,謂龍舟鼓,村民歡聚演練,龍舟競渡氣氛提前到來。
8、六月六
介紹:古稱天販節,俗稱「杯官生日」。官,亦稱鄱官,相傳是災害之神。是日城內多設醮,以禳災。農家則剪紙為田神,上塗雞血,舉之於竹竿,每田插一根,叫敬官。
湖南的習俗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23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樓:陽光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餈粑,鄰里拜年
。初二出嫁女兒回孃家拜年。
十五元宵節做湯圓食之。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五月初五端午節。
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
十二月二十四謂之小年,家家大掃除。
(1)湖南省位於江南,屬於長江中游地區,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
(2)東以幕阜、武功諸山系與江西交界。
(3)西以雲貴高原東緣連貴州。
(4)西北以武陵山脈毗鄰重慶。
(5)南枕南嶺與廣東和廣西相鄰,北以濱湖平原與湖北接壤。
(6)省界極端位置,東為桂東縣黃連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縣韭菜塘,南起江華瑤族自治縣姑婆山,北達石門縣壺瓶山。
(7)東西寬667公里,南北長774公里。
(8)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1%,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0位。
湖南的民族風俗湖南有哪些風俗
7樓:313傾國傾城
no.1 趕秋節
傳說在遠古時代(神農取谷種母題神話的另一傳說),苗族先祖神農,派一男一女去東方取谷種,教苗民種植,使人們有五穀食用。所以,湖南花垣縣麻慄場至吉首市矮寨一帶的苗民,每年立秋日到來前,要過趕秋節,把神農派去取谷種的一男一女稱為秋公秋婆,以此紀念神農的恩德。因為農曆立秋日到來之前,水田、旱地作物正在黃熟,由於神農的護佑,豐收已成為定局,因此,趕秋節如同動員會一樣,四面八方的苗民都去趕秋集會舉行對歌、跳鼓、打鞦韆及其他娛樂活動,紀念神農先祖與秋公秋婆。
後來,趕秋節插入英雄美女的愛情傳說,使趕秋節具有禱唸神農取谷種偉業和歌頌自由愛情意義的群眾性娛樂節俗活動。近年來,花垣縣麻慄場的趕秋節,每年參加的群眾達七八萬人之多。可見苗民對神農派人取谷種之崇拜。
苗族節慶——踩花山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曆正月初
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杆,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杆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鬥牛、摔跤、鬥畫眉、爬花杆。
no.2 打背節
打背節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矇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
掙脫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即各找一個地方打土**(即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蜜語衷情,以企結成伴侶。
情投意合後,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
no.3 跳香節
苗族不僅在豐收定局時的立秋之前祭拜神農,而且在秋收完成後,還要舉辦大祭神農的節慶,苗民稱為跳香。跳香節,一般在秋後農曆十月舉行。盛行跳香節祭五穀神和神農的地區,有湖南瀘溪、吉首、古丈、沅陵、辰溪等縣市,每當跳香節到來時,由苗族祭司主持,節期一般為一天一夜,除祭祀五穀神與神農外,還要跳跳香舞,當地苗族稱之為「督熊」,「督」苗語意為起伏地跳,「熊」,意為苗族。
在這一天,苗族祭司要主持男青年跳苗舞來祭禱五穀神與神農。像苗族這樣的秋收前和秋收後的十月,有專門的節俗和舞蹈來祭禱神農,在其他民族尚未發現。
湖南的風俗有哪些,湖南有哪些風俗?
承柳 羅漢帽 狗頭帽 羅漢帽為侗族地區兒童傳統的帽飾。帽之前沿有兩層銀飾,上層為小型18被羅漢銀像,沿帽沿排成一橫排,下一排列為18朵小型梅花,取 十八羅漢護身,一切鬼神莫近 之意,兩髻各佩一彎月型銀飾,下面各有一銀獅,仰頭望月,足踏銀球,帽後繫有6 11條銀鏈,長約10cm不等,末端懸吊著銀鈴 四...
長沙的風俗習慣,湖南有哪些風俗?
馮博 video 200119 110349 湖南有哪些風俗? 禾木由 1 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 打銅鑼 補鍋 劉海砍樵 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過小年,每...
湖南有什麼地方風俗
1 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2 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 年財佬 男女老幼圍爐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