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走少女
1、阿昌族:採茶
2、白族: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保安族:羊皮襖、保安刀
4、布朗族:彈唱
5、布依族: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朝鮮族:跳板、長鼓舞
7、達斡族:剪紙,打曲棍球
8、傣族: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德昂族:象腳鼓舞
10、侗族: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馴鹿、爬犁
16、高山族: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善於梯田
19、哈薩克族: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廟會,舞龍
21、赫哲族: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22、回族: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族: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跳舞、過節打獵
28、黎族:打柴舞
29、僳僳族:上刀杆
30、珞巴族:男人狩獵、女人種茶
31、滿族: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
34、蒙古族: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種植水稻、玉米
37、納西族:東巴舞,臘染
38、怒族: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族:羌寨
41、撒拉族: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42、畲族:過節喝綠麴酒、景寧畲族綠麴酒
43、水族:過節潑水
44、塔吉克族:清掃塵土
45、塔塔爾族:製作各種糕點
46、土族:太平洋舞,高臺會
47、土家族:擺手堂
48、佤族:甩髮舞
49、維吾爾族: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過節炸油餅,吃手抓肉和抓飯51、錫伯族:講究禮儀
52、瑤族:盤王節、長鼓舞
53、彝族:虎節
54、裕固族:包餃子(用作凍餃)、炸油餜子、饊子55、藏族:藏舞,布達拉宮
56、壯族:織壯錦
2樓:各種怪
1、壯族--新年節和吃立節
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作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男女多於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
「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2、布依族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
她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杆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裡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3、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招待跟來的小夥。
4、高山族
居住在中國臺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
「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淨後連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他的衣服放在空位上,以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5、白族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節吃羊肚菌和檢魚包肉;中秋節吃白餅和醉餅;重陽節吃肥羊;冬至節吃炒養粒和羊肉場。
3樓:yt葉
新疆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
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麵、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
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4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看看吧
五十六個民族的特殊風俗習慣(不少於三條)
5樓:檸檬一家人
1、壯族-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歌節,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
2、壯族-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
3、侗族-侗年。
節日期間,各家或殺豬宰羊,或殺雞殺鴨,請客訪友,宴飲作樂。節日前一天,備豆腐、魚蝦,當晚用酸水煮熟,經一夜冷卻成「凍菜」,節日當天便以「凍菜」祭祀祖先。
4、仫佬族-走坡節。
節日裡,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通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
5、彝族-火把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6樓:匿名使用者
1、漢族
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傣族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
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4、苗族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一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一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一個社共立一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5、滿族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遼寧省。
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
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中國的56個民族都各有什麼習俗呢?
7樓:千山鳥飛絕
中國的56個民族的習俗分別為:
1、土家族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
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為正神,眾神之首,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
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土家族是少有的過兩個大年的民族,即趕在漢族過大年的前一天多過一個大年,俗稱「趕年」。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
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13年一度)。
5、傣族
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
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民族的特有節日,五十六個民族的特有節日
頒金節 滿族 白月節 蒙古族 藏曆新年 藏族 古爾邦節 維吾爾 哈薩克等islam民族那吾熱孜節 哈薩克族 火把節 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 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 彝族民...
民族五十六多花手抄報怎麼做,五十六個民族 五十六多花手抄報怎麼做
我昨天才辦了一個 祖國在我心中 的手抄報,現在頭都還是暈的。其實 五十六個民族 手抄報很簡單的,畫幾個比較順手的少數民族的小盆友,不要忘記畫漢族的,呵呵。畫成小盆友拉著手,圍一個大圈圈,佔版面的三分之一左右,要在正中間。在小盆友的中間,有一片空位。在空的地方,視位置大小,抄幾個少數民族的資料。外面再...
為什麼民族,全部變成星座,為什麼五十六個民族,全部變成五十六個星座?
來自江南標緻的小智 愛我中華 熱議原因卻是 細思極恐 事情是這樣滴 有發文稱,自己記憶中 愛我中華 的歌詞一直是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網路上的歌詞全變成了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深深地懷疑是不是世界線出現了交叉。 膤兒 其實有另一首歌的歌詞是五十六個民族,只是都記混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