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曠德潤
習俗有一、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晒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晒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二、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四、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五、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六、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2樓:herehome之歌
老河口風俗多樣,民俗文化如卿雲燦兮,糺縵縵兮;飲食風俗如燦然星辰,難遇此景。這就是我的家鄉襄陽,伴我度過幾多春秋甚至還將有餘生的地方,春賞繁花,夏聽蟬鳴,秋惜落葉,冬觀白雪。多姿多彩的民俗裡,藏著是那人生百味,顯得是那家鄉文化。
其中重陽節登高野遊、飲酒賞菊、插茱萸簪菊花、重陽節賞菊及飲菊花酒等風俗習慣是必不可少的。
老河口過節習俗作文
3樓:豬媽媽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老河口結婚習俗
襄陽春節所有的傳統習俗
4樓:
當地原住居民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客籍居民二十四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還有掃塵的習俗,打掃室內外垃圾穢氣,洗涮用具、餐飲食具。
有送「灶王爺上天」,吃「灶餅」、「灶糖」的習俗。
臘月三十上午稱作「叫花子」集,人們只做半天營生。忙著貼春聯、掛燈籠、廳堂內佈置年畫,呈現過年的氛圍。下午,男的祭祖上墳。家庭主婦準備豐盛的「團年宴」。
晚上,全家吃「團年飯」。通宵不眠,謂之「守夜」、「守歲」。半夜子時,放鞭炮禮花,喜迎新的一年到來。正月初一,稱「大年初一」。
天剛亮,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未婚晚輩「壓歲錢」。早餐吃過餃子,依次給家族、鄰里、親朋好友拜年。
正月初二,女婿帶年禮給岳父母拜年。其次,是給姑父母、舅父母拜年。拜年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5樓:糖老師快樂的一天
襄陽人民的春節,不僅隆重熱鬧,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實際上一進入陰曆十二月(俗稱臘月)就開始過節的準備工作。有些街道、鄉村組織還準備排練文娛節目,扎制燈具、練習龍燈、旱船、小車等民間歌舞。家家戶戶購置節令食品、用具,醃製雞鴨魚肉等臘味,俗稱「辦年貨」。
1、過小年,吃灶餅
2、除夕到,吃元寶
3、正月裡來走親戚
4、鬧元宵,放孔明燈
6樓:職場spring老師
1.「吃了臘八飯,都往年下辦」,開始作過年的準備工作。家家戶戶購置節日食品,用具,服裝鞋帽,做黃酒,醃製雞鴨魚肉,灌香腸,纏豬蹄等臘味,當地居民稱辦年貨。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也叫「祭灶」,民俗有「祭灶祭灶,全家都到」的說法。當地原住居民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客籍居民二十四過小年。楚霸王戍邊,二十五才趕回家過小年。
3.臘月二十三,還有掃塵的習俗,打掃室內外垃圾穢氣,洗涮用具、餐飲食具。有送「灶王爺上天」,吃「灶餅」、「灶糖」的習俗。
4.臘月二十七炸肉,二十八蒸饃。菜餚已備好,只等過年三十。
5.臘月三十上午稱作「叫花子」集,人們只做半天營生。忙著貼春聯、掛燈籠、廳堂內佈置年畫,呈現過年的氛圍。
下午,男的祭祖上墳。家庭主婦準備豐盛的「團年宴」。晚上,全家吃「團年飯」。
通宵不眠,謂之「守夜」、「守歲」。半夜子時,放鞭炮禮花,喜迎新的一年到來。
6.正月初一,稱「大年初一」。天剛亮,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未婚晚輩「壓歲錢」。早餐吃過餃子,依次給家族、鄰里、親朋好友拜年。
7.正月初二,女婿帶年禮給岳父母拜年。其次,是給姑父母、舅父母拜年。拜年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8.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燈節」、「上元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大節日。元宵節一般把出門的姑娘都接回孃家過。
中午,家家要擺豐盛的酒席。晚上,吃元宵(湯圓)。傍晚,做「米麵燈」,放在門墩上照門戶,或放在雞籠、牛槽、豬圈上,以除災免疫,保人畜兩旺;農村有「點天燈」、做莊稼的習俗。
7樓:景德鎮市唐龍陶瓷****
襄陽,湖北省轄地級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曆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
2023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202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23年12月更名為襄陽市。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魚梁洲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
97萬平方公里。
襄陽系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匯之地,古今對時令節日都很講究。一年四季幾乎月月都有節日。傳統的節日依次為春節、元宵節、穿天節、二月
二、清明節、三月
三、端午節、六月
六、七月
七、七月半、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除夕。其中,尤以春節特別隆重。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稱為春節,俗稱過「三天年」。民間還有「破五(初五)大似年」、「初六小開市」、「初八大開市」的說法。還有「正月裡是新年」的說法,一直延續到元宵節甚至到二月二的「春龍節」,整個正月人們都沉浸在傳統節日的氛圍中。
進入農曆臘月,吃過臘月初八的「臘八粥」(各種糧食混合煮的稀飯)以後,人們就開始準備辦「年貨」,說話也謹慎起來了,尤其是小孩子們說話,要講忌諱,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如死呀,鬼呀,背時呀等。
過了臘月十五以後,人們見面時,不是問吃了飯沒有?而是以「年貨辦齊了」來代替見面問候語。
過了冬至,殷實富商及一些有錢的人家,都要殺年豬、醃臘肉、醃雞魚、纏豬蹄,風乾羊肉,滷牛肉等,還要給小孩子們做新衣新鞋,大人們則是長袍馬褂、瓜皮帽(極少數是禮帽),一般婦女們則是用陰丹士林布料縫製的右腋下開叉佈扣子短褂,毛西呢大褲腳褲子。閨閣小姐們穿戴,各有講究之處,又當別論。
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掃揚塵」(搬家式的大掃除),清洗各種傢俱、香爐蠟臺等,用鹼水洗過,再用瓦片灰擦拭,準備祭灶,名曰「過小年」。所謂過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送灶王爺到玉皇大帝那裡去拜年,秉報一年來塵世情況,到臘月三十(除夕)再接灶王爺回來「過年」。但過小年則有二十三或二十四之分,市區漢江以上的幾個縣過二十三,漢江以下的幾個縣過二十四。
也有過二十五的。
楚霸王戍邊,二十五才趕回家過小年。臘月二十三,還有掃塵的習俗,打掃室內外垃圾穢氣,洗涮用具、餐飲食具。有送「灶王爺上天」,吃「灶餅」、「灶糖」的習俗。
二十七炸肉,二十八蒸饃。菜餚已備好,只等過年三十。
臘月三十上午稱作「叫花子」集,人們只做半天營生。忙著貼春聯、掛燈籠、廳堂內佈置年畫,呈現過年的氛圍。下午,男的祭祖上墳。
家庭主婦準備豐盛的「團年宴」。晚上,全家吃「團年飯」。通宵不眠,謂之「守夜」、「守歲」。
半夜子時,放鞭炮禮花,喜迎新的一年到來。正月初一,稱「大年初一」。天剛亮,晚輩給長輩拜年。
長輩給未婚晚輩「壓歲錢」。早餐吃過餃子,依次給家族、鄰里、親朋好友拜年。正月初二,女婿帶年禮給岳父母拜年。
其次,是給姑父母、舅父母拜年。拜年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關於漢族民風民俗的資料以及有關老河口的特點
老河口是攢侯蕭何的家鄉和封地嗎
老河口的中山公園的作文怎麼寫以上
檢修為 星期六下午,我和爺爺一起遊覽了中山公園。我們沿著彎彎的玉帶河,跨過河中相連的大石塊,進入了中山公園。繞國一片荷花池,就來到了雪浪湖邊,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和爺爺快樂地觀賞著它們。繼續往前,有幾株桂花樹結滿了嫩黃的花苞,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爺爺還教我認識了園內的洋槐 紫薇 ...
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金小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 中把 九 定為陽數,九九 兩陽數相重,故曰 重陽 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 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 秋遊賞菊 佩插茱萸 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
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簡短
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 呂氏春秋 季秋紀 九月 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意思 命令太宰,在農作物全部收成之後,建立登記五穀的帳簿,把天子籍田中收穫的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