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話分兩頭說:一是海嘯的影響,另一是**的影響。
對於在海邊建造的核電廠,肯定會設定防浪堤,一般能夠完全抵禦浪高5公尺以下的海嘯;即使有更大的海嘯,也能將破壞力減弱;反應堆廠房的設計也能抵禦更大海嘯的衝擊——當然,浪高30公尺以上的巨大海嘯,應該已經超出設計基準了,應該也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了……
對於**而言,一般核電廠設計考慮能完全抵禦芮氏8級的**。日本福島核電廠屬於沸水堆核電站,在核燃料與環境之間只有兩道屏障,與中國以壓水堆為主的核電站有很大的區別——只要沸水堆發生汽輪機蒸汽管線或反應堆給水管線破裂,都會導致放射性對環境的釋放;如果燃料包殼同時發生破裂的話,就會有燃料芯塊碎片和放射性裂變產物洩漏到大氣。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果就充分說明這個問題。
對於壓水堆而言,帶放射性的一回路水被包容在一回路管線(第二道屏障)和安全殼(第三道屏障)內,核燃料與環境之間有三道屏障。因此,只要第。
二、第三道屏障任一乙個保持完整,反應堆及一回路中的放射性物質就不會被釋放到環境中去;即使在強烈**影響下一回路管線遭遇破壞,放射性物質還是會被「封鎖」在安全殼內——參照一下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事故嚴重級別達到5級,比福島核電站的4級還要嚴重,但沒有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環境。
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屬於石墨慢化水冷堆,沒有安全殼。當發生水-石墨反應並引起**後,燃料包殼破損,核燃料不僅外露,而且被**的威力擴散到四周,引起大面積的放射性洩漏。事故級別被定為最高階別的7級。
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原因,不是因為海嘯,而是因為強烈**——此次**震級已經調整到芮氏9級。
可以這麼說:我國的核電站(包括臺灣島上的核電站)即使遇到如此強烈的**,即使發生蒸汽管線和給水管線斷裂,只要控制得當,是不會發生類似福島核電站那樣的放射性洩漏的情況。
2樓:網友
只有三個結果:
一是保護措施完成起作用,緊急停堆,沒有任何核洩漏,因核電只佔中國電力**的3%左右,所以電力**不會受太大影響。
二是保護措施起了部分作用,但沒有發生核洩漏。
三是保護措施沒起作用或部分起了作業,但發生了核洩漏(核洩漏分為嚴重或輕微),核電部周邊將至少清出半徑為5公里的無人帶,並快速處理。
當然第一種是最好的,其實第二個也行,最可怕的是第三種。
3樓:網友
就跟日本現在的樣子了,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各個廠用電系統能夠正常供電運轉,這樣反應堆能夠持續冷卻,我國的核電站按設計是抗八級**的。
4樓:網友
這是**考慮的事了,我們百姓沒什麼辦法了,只能祈禱不要發生這樣的事了、
海上浮動核電站是怎麼回事,我國何會斥巨資建設?
這種核電站建在海上,而且還會移動,在中國,還是頭一次,國際上也是很先進的,如果要建好,肯定要花巨資。海上浮動核電站也就是建在海上的核電站,因為陸地上建核電站存在許多的風險,而在海上的核電站的風險相對較小,汙染也小,所以會斥資建設。因為海上本身蘊含大量可進行核轉換的物質,並且海上即使發生核洩露,影響也...
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是什麼,中國第一座核電站是 什麼地方啊?
地理小八官方 世界十大核電站你瞭解嗎,中國第一座核電站又是哪個?能排第幾? 核電站是指通過適當的裝置將核能轉變成電能的設施。核電站以核反應堆來代替火電站的鍋爐,以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特殊形式的 燃燒 產生熱量,使核能轉變成熱能來加熱水產生蒸汽。核電站的系統和裝置通常由兩大部分組成 核的系統和裝置,...
交通設施包括那些設施
沂蒙山 為了防止交通事故,保證交通順適,全面發揮道路的功能,必須設定交通安全措施,根據交通流的需要及地形 地物的情況,道路上必要時應設定人行跨路橋 包括地下人行橫道 柵欄 照明設施 視線誘導標誌,緊急聯絡設施及其他類似設施。1 人行跨路橋 以立體形式使行人或自行車與行車帶相分離,以此防止行人橫過道的...